銜恩:銜,奉;接受。《禮記·檀弓上》:“銜君命而使。”恩,恩惠。引申為感恩。感恩戴德。
乾隆三十年(1765),板橋客中作《墨竹圖》,題雲:“宦海歸來兩袖空,逢人賣竹畫清風;還愁口說無憑據,暗裏贓私遍魯東。板橋老人鄭燮自讚又自嘲也。”
李鱓曾兩度供奉內廷,五十四歲時授滕縣令(隸屬山東兗州府),罷官後浪跡江湖,開始“丹青縱橫三千裏”賣畫生涯。板橋感其書畫頗能反映民間疾苦。
挽李鱓
無不開之船,打槳揚帆,老先生脫離苦海;
有未完之戲,停鑼歇鼓,吾小子收拾壇場。
此聯見東台呂蔭堂先生藏墨跡。
李鱓:詳見卷二“贈李鱓‘我適居’”聯注釋。
老先生:尊稱宮廷畫家李鱓。
脫離:脫,逃脫。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桓子詐而得脫。”離,離別。《荀子·賦篇》:“日夜合離,以成文章。”
苦海:佛教語。比喻世俗,謂人間煩惱,苦深如海。《楞嚴經》:“引諸沉冥。出於苦海。”唐代白居易《寓言題僧》詩:“劫風火起燒荒宅,苦海波生蕩破船。”元嶽伯川《鐵拐李·楔子》:“油鑊雖熱,全真不傍,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嶽壽你省也麼·”
吾小子:板橋戲稱。
收拾:整頓;整理。南宋抗金名將嶽飛《滿江紅》詞:“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壇場:築在廣場中的高台。為舉行祭祀、繼位、盟會、拜將等大典的場所。《韓非子·內儲》:“齊人有謂齊王曰:‘河伯,大神也,魍和不試與之遇乎·臣請使王遇之。’乃為壇場大水之上。”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傳》:“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漢書·高帝紀上》:“於是漢王齊(齋)戒設壇場,拜信為大將軍。”
此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道出了二人的深厚交誼。
涼絲玉網千層結;
砑粉宮箋五色裁。
此聯見清代朱祖謀《梡鞠錄》卷下。
此為集句聯。上聯為胡天遊句。胡天遊(1696-1758),本姓方,名遊,字稚威,號雲持,浙江山陰(今紹興)人。雍正鄉試副榜,乾隆初舉博學不遇。於書無所不窺,工駢文,能詩,卒於蒲州客中。著有《石笥山房集》。下聯見板橋《酬中書舍人方超然弟》詩。
涼絲:涼,薄。絲,泛稱一切像絲的東西。
玉網:比喻潔白的網。
千層:一千層。概數。
砑粉:紙上塗粉,以石碾磨使之光滑。
宮箋:宮廷內使用的小而華貴的紙張。
五色:即指五種主要顏色。唐代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詩:“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附:板橋《酬中書舍人方超然弟》詩
砑粉宮箋五色裁,兔毫揮斷紫煙煤。書成便擬《蘭亭帖》,何用蕭郎賺辨才。
到處雲山到處佛;
當坊土地當坊靈。
此聯見清代李鬥《揚州畫舫錄》卷六。
此為集句聯。上聯乃金壽門句。
金壽門:即金農(1687-1763),清代書畫家。字壽門,又字司農、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治今杭州)人。少時受業何焯。曾被薦舉博學鴻詞科,入京未試而返。好遊曆,嗜古玩,藏金石文字甚富。
晚寓居揚州,以書畫自給。隸書古樸,楷書自創一格,號稱“漆書”。擅篆刻,頗得秦漢法。五十歲後始作畫,格調拙厚淳樸。以梅花和佛像為最工,被目為當時畫壇高品。工詩,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雜著》。為“揚州八怪”之一。
到處:處處。唐代高適《送田少府貶蒼梧》詩:“江山到處堪乘興,楊柳青青哪足悲!”
雲山:雲霧繚繞的山峰。
當坊:即各坊中的某一坊。坊,街坊,村坊。市街村裏的通稱。在古代,城裏為坊,郊外為村。
靈:靈驗,應驗。西漢司馬遷《史記·龜策列傳》:“龜藏則不靈,蓍則不神。”
此聯真切自然,直率灑脫,清標有禪覺,雅韻有禪悅,精辟有禪風,讀之使人頓悟。
三絕詩書畫;
一宮歸去來。
此聯見清代梁章钜《楹聯叢話》卷十二。
此聯為李嘯村撰。李嘯村:即李葂(1691-1755),字讓泉,一字嘯村。安徽懷寧人。諸生。雍正十三年(1735),受六安知州盧見曾舉薦,擬應博學鴻詞科,終為學使放歸。寓居揚州賀園。盧雅雨之高足。十六年(1751)三月,弘曆南巡,六十一歲的嘯村接駕江寧龍潭,奉召試,賜宮緞等物。晚年落魄,寄食瓜洲。工詩詞,擅繪畫。嚐為兩淮鹽運使盧雅雨畫《虹橋覽勝圖》名噪一時。乾隆二十年(1755)因病自揚州返歸故裏,歿於采石舟中。著有《嘯村近體詩》。
三絕:史有“鄭虔三絕”。鄭虔(685-764):唐代畫家。字弱齊,鄭州滎陽人。曾向帝獻詩畫,帝署曰:“鄭虔三絕。”天寶初為協律郎,以私撰國史,坐謫十年。開元二十五年(737)官廣文館博士。虔素喜彈琴,與李白、杜甫為詩酒朋友。擅書畫,山多用墨色,樹枝老硬。安祿山反,授虔水部郎中,潛以密章達靈武。事平免死,貶台州司戶參軍。未幾卒。
詩書畫:指詩歌、書法及繪畫。
一官:一位官員。唐代韓愈《唐故河南府王屋縣尉畢君墓誌銘》:“聞君篤行能官,情相見,署諸從事。”
歸去來:歸,回;返回。去,往。來,由彼至此;由遠及近。
上聯讚鄭燮多方麵的才能。“三絕”,鄭的詩詞愛憎分明,慷慨激昂;他的書法融合真草篆隸,自創一格;所畫蘭、竹、石,秀勁簡潔,風神豪邁,時人稱為三絕。下聯借《歸去來辭》寫鄭被罷官返鄉的心情。“歸去來”,晉陶淵明不願為五鬥米折腰,辭去彭澤令,回鄉時寫了《歸去來辭》。鄭板橋在山東範縣、濰縣為官十年,頗著政績,目睹官場汙濁,早萌退誌,嗣因請賑忤大吏而罷官。“一官歸去來”也反映了他無官一身輕的輕鬆心情。聯語遣詞用典,十個字既讚鄭燮的藝術造詣,又把鄭罷官時心情比之陶淵明,切人切事,頗為巧妙。
清人張維屏《鬆軒隨筆》雲:“板橋大令有三絕:曰畫,曰詩,曰書。三絕之中有三真:曰真氣,曰真意,曰真趣。”
明放案:清代梁章钜《楹聯叢話》卷十二雲:“板橋解組歸田日,有李嘯村者,贈之以聯。板橋方宴客,曰:‘嘯村韻士,必有佳語。’先觀其出聯雲:‘三絕詩書畫’,板橋曰:‘此難對。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屬語,東坡對以‘四時風雅頌’,稱為絕對。吾輩且共思之’。限對就而後食,久之不屬,啟視之,則‘一官歸去來’也。鹹歎其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