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知名人士(6)(2 / 3)

傳奇“老革命”

其實,稍微了解一點孫耀華經曆的人,都知道他有著傳奇般的革命曆史。

1909年的元宵節,孫耀華出生於湖南嶽陽。他的父親曾在漢口電報局工作,參加了辛亥革命,後來擔任鍾祥縣電信局長,在那裏創辦了中強中學,帶領師生們參加聲援五四運動等進步活動。孫耀華受父親的革命影響,1925年在南昌讀渝章中學時,參加了聲援五卅運動的學生運動,被校方勒令停學。1926年9月,在讀南通唐家閘紡織專科學校時,17歲的孫耀華由王柳華(王稼祥的同鄉)和叢永中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稍後,由黨組織派遣進入黃埔軍校,為第六期學員。由於其“左傾”表現,曾在校內被關押兩個月,後因無確鑿證據被釋放。1927年5月,孫耀華到武漢,後到歸葉挺指揮的武漢中央獨立師(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學員改編)當班長。7月下旬,孫耀華隨第二方麵軍軍官教導團(由中央軍事學校武漢分校學員再次改編)赴南昌,準備參加起義,但在九江被張發奎的部隊繳械,孫耀華被迫回到武漢。他與中共湖北省委取得聯係後,擔任了漢江下遊川、漢、天、沔、鍾祥等縣的地下交通員。在“左傾”盲動主義路線指揮下頻頻發動起義並多次遭受失敗後,孫耀華與黨失去了聯係。

1928年,19歲的孫耀華身患嚴重疾病,被家裏送到南京住院治療,後來轉入金陵中學繼續高中學業。大病初愈的他骨瘦如柴,同學們都戲稱他“東亞病夫”。孫耀華決心天天練習長跑,並經常踢足球、打籃球,身體一天天好了起來,對體育的愛好也伴隨了他一生。

1929年,孫耀華考入金陵大學園藝係。日本侵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後,南京的大中學生紛紛罷課、遊行,向政府請願進行抗日,孫耀華被同學們推舉為金陵大學義勇軍大隊長,總是走在隊伍的前頭,還在總統府門前靜坐、絕食。學生們的愛國熱情遭到當局不斷地打壓,1933年,還沒有畢業的孫耀華,為了躲避特務的迫害,提前離校,和他的戀人趙慶潔一起到安徽一個十分偏僻的鄉鎮——巢湖洪家疃(張治中將軍的故鄉),在黃麓鄉村師範學校裏當教師,並在那裏有了一個女兒。又是由於進行抗日宣傳,1935年,孫耀華再次被勒令辭職,一家人到了昆山黃渡鄉村師範學校。1937年5月,經張心一(中國銀行農貸稽核)介紹,孫耀華進入中國銀行漢口分行工作,擔任負責向農村貸款的主任輔導員。在工作中,他結識了很多湖北的上層人士。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張心一向孫耀華談了培訓農村合作指導員發動農民、用農貸資金支持打遊擊的想法。孫耀華和楊顯東(湖北省建設廳棉花改良場場長)商議後,決心找共產黨來領導此事。孫耀華的祖父與董必武熟識,孫耀華和楊顯東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找到了董必武。1937年11月上旬,董必武派孫耀華和楊顯東到應城湯池,找原湖北省建設廳廳長、應城實業家李範一,具體商量湯池訓練班(農村合作事業指導員訓練班)的籌辦之事。12月中旬,陶鑄受周恩來、董必武派遣,主持湯池訓練班的實際領導工作,成立了訓練委員會(5人),李範一為主任委員,陶鑄為教務主任,許子威為總務委員,孫耀華和楊顯東負責聯絡工作、籌措經費和在武漢招生。張心一和孫耀華從中國銀行李範一從中國農民銀行得到相當數額的貸款,楊顯東從棉業改良場劃撥了部分經費,許子威從自己在應城的實業裏拿出一部分資金,石瑛、周蒼柏(湖北銀行家)個人各捐了數千元,保證了湯池訓練班的正常開辦。到武漢淪陷前,湯池訓練班一共辦了四期,學員600多人,培養了一批進行抗日戰爭的寶貴軍政人才。後來國家主席李先念曾題詞:“湯池是發動鄂豫邊區敵後抗日戰爭的戰略支點之一,為民族解放事業做出了貢獻。”

武漢淪陷後,在董必武、張執一(中共湖北省委委員)安排下,通過在第五戰區擔任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的錢俊瑞,征得戰區司令李宗仁的同意,於1938年12月成立“第五戰區豫鄂邊區抗敵工作委員會”(陶鑄為顧問),並任命孫耀華為應城縣縣長兼應城抗日遊擊隊司令(副司令許子威,參謀長張文津)。在出任這個職務前,孫耀華在尚未淪陷的武漢,曾向周恩來提出回到黨內的要求。周恩來告訴他,在黨外發揮作用,要比在黨內發揮的作用大得多。他聽了後,再沒有多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