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知名人士(5)(3 / 3)

曾子忱教授早年參加民主同盟,1948年又加入了農工民主黨。省農學院的農工黨組織為了更好地開展護產護校活動,成立了應變委員會,王一蛟、宋瞻驥被選為主任委員及秘書長,曾子忱被選為護產護校副總隊長。當潰逃中的國民黨反動派動員他攜全家去貴陽農學院工作並隨後遷往台灣時,遭到先生的拒絕。應變組織內多是農工黨員、進步學生,部分是中共地下黨員,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有效地抵製了訓導主任何清銘(時兼武昌市政府秘書長)將院部遷往桂林的陰謀。農工黨員組織學生出麵對何清銘進行說理鬥爭:“如果你們一定要走,隻準搬走一塊校牌”。師生員工團結一致抵製搬遷,農學院的圖書、儀器、機械、乳牛及家具等均無損失,教職員工絕大多數留了下來。武漢解放後,曾子忱積極參與農工黨湖北省支部活動,並擔任了委員,為積極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湖北而貢獻著自己的聰明才智。

20世紀60年代後期,由於“清理階級隊伍”,一些造反派對曾子忱在抗戰後期在張治中將軍任主任的夏令營中擔任過體育組長產生懷疑,七審八審要求曾子忱承認參加了反革命組織和反革命活動。曾子忱有口難辯。冥思苦想中,他忽然想起了時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的喻宜萱教授,當時在湖北恩施也參加過夏令營,喻宜萱任音樂組組長,夏之秋任副組長。當外調人員詢問喻宜萱教授時,喻先生火了:“我跟你們講過這是抗日宣傳活動,你們不相信可以直接去找張治中將軍好了,張將軍在北京嘛!”外調人員無奈隻有敗興而歸。他們當然不可能去找張治中將軍問罪。1980年,當喻宜萱見著張治中談起這件往事時,張治中對喻宜萱教授說:我邀請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曾子忱先生是我邀請的,我們夏令營純粹是進行抗日宣傳活動,根本不是反革命。

曾子忱以他平凡而充實的一生,促進了湖北省及武漢地區體育事業的發展。(作者:鄧先海)孫耀華——體育“老頑童”與傳奇“老革命”

體育“老頑童”

1965年的一天晚上,漢口合作路燈光球場裏人聲鼎沸,歡聲笑語不斷。隻見籃球場上,湖北青年女籃和市二十中男籃正在進行友誼比賽。而二十中男隊員中有一個頭發少許花白的壯年男子,不時高聲喊叫同伴喂球給他,他一旦得球就迅速投籃,不管投中與否,都會引來滿場的歡聲笑語。觀眾們都在興奮地議論著這個特殊的“運動員”——富有傳奇色彩的體育“老頑童”、武漢市副市長(1954年擔任)兼湖北省和武漢市體委主任、武漢體育學院院長孫耀華。

說他富有傳奇色彩,是因為很多人都聽說他是個“民主人士”,而這個民主人士似乎是個資本家,以前長期在銀行界供職,與很多資本家往來密切,1951年加入了中國民主建國會——這個黨派裏絕大多數可都是工商業者;這個民主人士又似乎是個高級知識分子,解放前當過大學教授和教務長,1961年加入了中國農工民主黨——這個黨派裏絕大多數可都是專家、教授。但大家看得最真切的是,他像個“老頑童”,總是出現在各種體育活動的運動場上,和青年人一起打籃球,和中年人一起打網球,和老年人一起遊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