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九字真言的來曆(一家之言)(2 / 3)

前┼──┼──┼──┼──>

││││

////此地在平安時代可說是個鳥不生蛋之處,為何空海和尚會選擇此處做為修行處呢?這也有段傳奇故事:空海於延曆23年(公元804年)隨「遣唐使」到中國修道,歸國前在中國明州海邊想到,回到日本之後應該找個清修之處建立自己的寺院,於是就將他的法器「三鈷杵」(兩端各有三個分叉的金剛杵,孔雀愛用的是「獨鈷杵」,兩端都不分叉)往天空一丟,三鈷杵便往日本飛去。空海坐船回到日本後,就開始尋找三鈷杵的下落。一路找到了高野山上,得到山神「丹生都姬明神」以及「狩場明神」的指引,終於發現了三鈷杵釘在一棵鬆樹上,於是就在這邊安家落戶,這也就是高野山真言密教這個「退魔師大本營」的緣起。現在高野山上的「禦影堂」祭祀著空海大師與其十大弟子,此處即為傳說中的「三鈷之鬆」所在地。當然這是個將空海神化了的故事,不過也因為有此傳說,三鈷杵成了空海的注冊商標,他的像多是一手念珠、一手三鈷杵。

由於空海大師「法力無邊」,到了弘仁七年(公元816年),朝廷正式將高野山賜給空海,此處也成為「國家認證」的佛教聖地,此後即快速地擴充、發展起來。一直到現在,整個高野山已經是個完整的「宗教都市」,除了寺院之外,從幼兒園到大學各級學校、商店街、公園、醫院、警察局、消防署、市內公車等生活機能一應俱全。

宗教核心即為真言宗總本山「金剛峰寺」,在《明王傳》有出現,是主角日輪黎父子與高僧蓮生善明出身之處。由於曾經因戰亂、火災燒掉好幾次,目前的建築是1862年所建。

公元1200年,後鳥羽法皇(天皇遜位後尊為「上皇」,如果出家則稱為「法皇」)為了向天祈雨,建立了「孔雀堂」,裏麵祭祀的「孔雀明王」,不用說,就是《孔雀王》裏麵孔雀的本命守護神;而鳥羽上皇於1197年所建的「不動堂」,供奉著「不動明王」以及侍從「八大童子」,自然就是《明王傳》中的主角了。

過去由於性別歧視的關係,女人是不準進入高野山內部參拜的,在這個禁令一直到明治五年(1872)才解除,在此之前,為了讓女性也能向佛,就采取了個折衷的辦法,建立一座「女人專用分館」供女性參拜之用,也就是「女人堂」。《孔雀王》中,這裏是高野山靈魂人物「月讀」的住所,照理說應該在「深宮內院」重重保護之中,不過事實上現在要是搭電車然後轉公車到高野山的話,第一座碰到的建築就是這個女人堂(由其用途看來,建在外圍乃是理所當然),漫畫中為了加強其地位以及神秘性,「竄改」事實之處,大可不必深究就是了。

漫畫中最神秘詭異的,當然就是高野山深處的「裏高野」了。所謂的裏高野指的就是「奧之院」,種滿了參天巨木,大白天的也是「不見天日」,而在這些百年古杉之間,全部都是墳墓!一座座斑駁的石塔,許多曆史上有名的人物在這邊都看得到: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上杉謙信、武田信玄、明智光秀、陸奧宗光......還有上次我們說到,所有「有名的和尚」都出身於比叡,這些和尚死後,卻都供奉在高野。

在裏高野奧之院的最深處,就是空海大師的禦廟,承和2年(835),空海62歲,二月從京都回到高野山後,就開始斷食,手結大日如來定印,口唱真言,於3月21日「即身成佛」(活活變成木乃伊)圓寂,永遠鎮守在此處。

了解了高野山的來龍去脈,相信各位讀者能夠明白,為什麼這些喜好怪力亂神的漫畫家,為何會對此處情有獨鍾了吧!

《怪密與九字真言》

(1)現在好像到處都看得到九字真言的傳播,這就是很流行的九個字:「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有個真佛宗還信誓旦旦的說"這是本宗的不共大法",所謂不共,應是「他處所沒有的」才叫不共。不過現在時代不同,不共的意思已經是「他處所非無的」。

這個九字不但他處有,而且用法很多種,現在的人因為創宗困難,想要藉宗教賺錢的隻好用佛教、道教、藏密、笨教、雜神等綜合一下,向尼泊爾、西藏、日本、印度、東南亞等處各拉一點來加味,為了點門麵,所以都自稱"xx宗",因為世尊所說法最為深奧,大家都不懂,所以這些創宗者便都以佛教自居,一般人以為佛教是佛教,或者佛教是佛教,彼此可是各據山頭,收金不相往來的。言些自創品牌的我密你密他密密密或你宗我宗他宗宗宗的密或宗無以名之,統稱為怪密或怪宗,以別於以戒為師的佛陀正宗學子們。

九字真言的使用也是這樣的情形下產生的,現在的創宗者很難在教義上創新,所以就標新立異,找一些少人知的東東來唬一唬人(主要對象是信徒),這正是怪密教派的現象之一,就是東拉西扯各宗的名詞或內容來應用,而無法深入知道其原理,例如電視好話連篇上有位大師,常常說:「這個捏,是xx靈的『基因』顯示出來」,學過生物學的同學們當場就傻眼,哇咧ABCD,xx靈也有基因?諸位看倌可別笑,這九字真言的使用,也是如此這般

其實這九字真言最早先由日本創用,佛教的正統密教部的確沒有這個九字真言,但是後來為何會在以不動明王為法主的信仰上成為某一些不動明王宗派下的咒語呢?這有段故事,而且合情合理。近來老小子馬齒徒脫,人物已有些糊,不過對九字真言的用法仍是記憶深刻。說給諸位爺娘們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