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的正南方向,有一座類似火山,像一個倒置的盆子一樣的山,我猜那也許就是火山。
最後拿出地圖按最原始的方法,先用指北針歸北,再定位站立點,然後以站立點為基點,根據方位及距離判斷和確定目標位置。
綜合分析,那座像火山的山就是火山。
在地圖上測量了一下第一個火山離路的直線距離,大概2、3公裏左右。以每小時四到五公裏的速度,來回一個小時差不多。
我把自行車架在路邊,走了一段後,又回來把平板和Garmin的GPS取走,我想萬一有人經過,以為是沒人要的自行車,撿走我值錢的東西就麻煩了。為了不在落滿火山石的草地上走彎路,我就一直緊盯著火山口,徑直地走過去。
來到山腳下,發現火山口並沒有遠處看到的那麼低。想要爬上去也還是要費點兒力氣,不用多想,既然來都來了難道還有不上去的道理?
踩著漫山漆黑而有些疏鬆的火山石,中途停下來喘了一口氣,懷著激動的心情爬到了中國最年輕的火山口。這個號稱亞洲一號的火山,原以為它有多麼雄壯,結果它是那麼的不起眼。
火山口的南麵已經因塌陷嚴重缺失,或者是在當初形成的時候就不飽滿。站在高處看,整個火山口像一個盛垃圾的簸箕。在我想象中,它至少應該像客家人的圍屋一樣渾圓和規整。
對於眼前的亞洲一號,倍感失望,甚至覺得有些懊惱,很長時間不能釋懷。後來我覺得自己很可笑,火山口為什麼一定得雄偉壯觀?為什麼一定得是渾圓渾圓的呢?雄偉壯觀、渾圓渾圓,隻是我的想象而已,它本來就是現在的模樣。
人生有一種不幸,它源自於我們的想象。我們憑空幻想出了絢麗奪目的幸福,當我們麵對平淡時,也許就會認為自己不幸。
如果這樣想:火山口圓不圓無所謂(本來就是無所謂的事),旁邊的那個很大很漂亮的湖也不存在。但當你站在火山口時,卻發現那個不存的湖就在火山旁,而且比你所見過的任何湖都要漂亮。這樣,也許你就會覺得滿足。
換一個角度,即可改變一種心情。
隻有不把生活想象得太美好,你才會得到更多意外驚喜。
說道說道阿什庫勒湖。阿什庫勒湖,就是火山口後麵的那個湛藍的湖。這個湖確實漂亮,湖後麵的雪山也很美。
比天還要藍的湖水,在時有時無的陽光照耀下,湖麵呈現出不同色彩。
平靜的湖麵,倒映著茫茫的雪山,在變幻的陽光下若隱若現。湖畔的雪山,更是可圈可點。遠遠地看上去,雪山並不高,但它們的實際高度都在六千米以上。陽光下,它們顯得那樣的聖潔;陽光過後,它們又呈現出莊重和沉穩。雪山靜靜地守候著湖泊,湖泊纏綿地依偎著雪山,它們像母子,像戀人,誰也不離開誰。
在這裏,我看到了永恒。
遠離喧囂,我仿佛置身於世外。雪山,湖泊,它帶給我寧靜,帶給我靈魂深處的平靜和安詳。
從火山口下來,沿著來時的足跡回去。看到什麼拍到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曾經來過。這些美麗,既存在於我的相機中,同時,它們也將永遠地刻進我的生命裏——我曾經來過這裏。
一路往西,又路過很多個像火山遺址的地方。
今天我的視覺和平衡感錯亂到了極致,根本分不清上坡下坡和平路,像中了邪一樣茫然地在大地上行走著。
阿什庫勒盆地,讓我抓狂的地方。先是油爐壞了,後又被犛牛追,現在又沒有了平衡感。
明明是下坡,卻怎麼也騎不動,蹬就走,不蹬就倒。一下午罵了一萬多個“他大爺的”。
其實一直蹬也無所謂,大部分路都是需要一直蹬的。但感覺明明是下坡路卻要拚命地蹬著,這種感覺讓人很憋屈。雖然一直不停地告訴和提醒自己,這是上坡,這是上坡,但還是說服不了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