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一張報表後麵的管理學(1 / 3)

李偉聽了沈默的問話,笑笑不做答,品了品紅酒,跟著歌手哼完一首歌,才對沈默說:“真想知道嗎?”沈默點點頭。

李偉問:“為什麼?”

沈默說:“我雖然覺得報表很麻煩,但哪個公司不要填報表呢?問題在於,公司現在提出的報表複雜,費時費力還不一定能填好,到了下麵,很多銷售人員肯定會應付差事,填假數據那是肯定的。JOHN肯定知道在這樣的條件下,這張報表的真實性值得懷疑,為什麼還要把各區域的資源投入、銷售人員考核與它掛鉤呢?報表上填的零售銷售高,公司就多給費用支持,人員都給獎勵,結果大家為了爭取這樣的費用與獎金,報表數據會越填越高,真實性越來越差,那這張表又有什麼意義?明知道這張表的數據值得懷疑還要以它為基礎分配資源,我想JOHN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問題,但為什麼還要這麼做,不得而解。”

李偉說:“好吧,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你剛才說大家因為數據調查複雜,所以作假,都是你的直覺,對事情的憑感覺到預測。如果我們用六頂帽子的思維方法,你剛才憑感覺、感情、直覺預測,算是紅色帽子。從現在開始,我來戴藍色帽子,也就是說我們來控製這個討論過程,我來問你來思考。怎麼樣?”

六頂帽子的思維方法,剛進公司沈默就學習過了。這主要適合有很多人在開會的引導大家思考的思維方法。經過調查,每個組織都在開會,希望通過開會集中大家都思維智慧,但開會往往有如下幾個弊病。第一個就是集體會議容易被幾個雄辯的人把持了,往往這樣的會議成為這幾個雄辯的人的辯論會,而其他人基本保持沉默。第二個就是會議過程控製的毛病,開始的時候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沒有定論,但意識到時間不夠的時候,大家就不再深入思考,而是迅速進入現有提議的表決過程,形成虛假的“集體決議”。根本不能充分發掘大家都智慧。第三個就是會議中,總有那些人會關注到別人創意中的錯誤並予以攻擊。當一個好的創意草草出爐的時候,80%正確20%錯誤,但20%錯誤就會成為那些樂於攻擊的人都攻擊對象,最後的結論是這20%錯了,那剩下的正確的80%也是錯誤的。一個初出爐的好創意就被扼殺在會議的搖籃裏。第四個就是集體會議中,偏見常常存在。如果大多數人保守,敢於創新的人就被歧視,結果整個集體都會走向保守。而現在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很聰明,圓滑的可以,在關鍵場合都不表態,深怕惹禍上身,結果慢慢就輪入保守。真正敢創新敢擔負責任的人越來越少。還有就是很多人不敢出頭露麵,害怕被問為什麼,這樣的人在會議上基本沒有創意貢獻。最後就是政治因素,反對一個觀點往往成為反對一個人,最後的結果就是會議越來越走向形式。

而六頂帽子思維法就被創造出來解決這些在會議中的問題。這個方法很簡單,就是要求會議中的每個人在同一時間裏思考同一個方向,避免在會議中的爭論而吸收大家都創意與思考。這六頂帽子分別是:白色的—尋找事實、數據和信息。

紅色的—給出感情、感覺、預感、直覺方麵的評論。

黑色的—關於消極方麵的思考,風險,為什麼不能等等黃色的—優勢、好處,為什麼好。

綠色的—給出不同的創意,探索新的辦法藍色的—控製過程,目的,決定誰在什麼時候戴什麼帽子。

現在李偉戴上藍色帽子,讓自己戴其他帽子,沈默知道這是李偉在引導自己去探索思考。趕緊答應說好,這可是學習思考的好機會。真正有用的學習不在於別人告訴你答案與方法,而是在你自己思考的同時,得到別人的引導與指點。

李偉說:“那好,你已經戴上白色帽子,用直覺預感了這張報表的不好之處,但又朦朧中感覺到公司這麼做有一定用意。你現在就戴上白色帽子,看能否從事實與數據方麵得到結論。”

沈默思考了一下說:“以長沙為例,據不完全統計,長沙有各類門店至少七千家,而我們在這些門店的常規銷售單品至少也有10個以上,而且很多門店從經銷商處發貨,沒有詳細數據留底。如果要完全統計,不知道要多少時間,從客觀上,也不可能保證數據的真實性。既然數據是假的,那在此基礎上的資源分配、獎勵考核也缺乏事實依據。最後很容易形成浮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