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傾盆大雨(2 / 2)

身高1米75體重65公斤的內馬爾顯然不是羅納爾多、阿德裏亞諾類型的強力中鋒,這種矮小和瘦弱的身形,和“獨狼”羅馬裏奧倒是頗有幾分相似。

與羅馬裏奧喜歡在鋒線上通過反搶“偷球”發起攻擊不同,內馬爾的前場逼搶能力一般,他的進球大多數都是接應隊友傳球之後通過出色的快速盤帶突破之後完成攻擊的。

在梅內塞斯4-2-3-1的陣型中,內馬爾的位置就像是梅西在巴薩的箭頭位置,他的身後,羅比尼奧、帕托和甘索三名球員是他主要的彈藥提供者。

尤其是甘索,保羅恩裏克甘索1989年出生,是內馬爾的好友,兩人在青訓時期就很熟悉,並且兩人也是現在巴西桑托斯俱樂部的攻擊搭檔,二人剛剛聯袂為桑托斯隊奪取了2011賽季的南美解放者杯。

在最終確定人選的時候,梅內塞斯以狀態為理由將卡卡和小羅關閉在國家隊的門外,也就是考慮到了在中場組織球員方麵,甘索與內馬爾的配合更加熟悉。

當然了,在巴喬看來,梅內塞斯還有另外的一種考慮,作為巴西本土的中生代教練,梅內塞斯即沒有斯科拉裏那樣遠播的威名,也沒有鄧加那樣顯赫的國家隊履曆,因此在他的麾下倘若讓卡卡和小羅這樣的世界級巨星加入,還要讓他們認可以年輕的內馬爾為戰術核心,其中的從屬關係恐怕是不好平衡。

至於中前場攻擊四重奏的另外兩名球員,羅比尼奧和帕托,他們在ac米蘭攻擊體係中也並非是1號核心,在歐洲能夠為伊布拉希莫維奇擔當配角,到了國內給“內馬爾-甘索”組合但讓配角,雖說心理上小有不平衡,但是總比讓卡卡和小羅擔任配角好的多了!

本場比賽中,依然是5-4-1陣型的香港隊得到了巴喬的指令,中路防守方麵,陳肇琪回收回來,與林智健的任務就是夾擊保羅甘索,翟廷峰和謝嘉強對內馬爾的中路盯防,陳灼則在兩組防守之間遊弋,負責切斷甘索與內馬爾之間配合的球路。

對於這支巴西隊,巴喬還發現了他們一個致命的問題。

這個4-2-3-1的陣型中,四名前場攻擊球員,羅比尼奧、帕托、甘索和內馬爾,都是攻擊能力強於防守能力的陣型,而且他們四個球員還有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丟球之後反搶意識差,除了羅比尼奧好點,其他三名球員在丟球甚至失誤之後都是幾乎從不反搶!

這種踢法,毫無疑問讓巴西隊的兩名後腰壓力倍增,2:2平巴拉圭,4:2戰勝厄瓜多爾,每場比賽丟掉兩個球,都是對手在反擊時候打爆了兩個後腰取得的得分!

對於香港隊來說,技術水平上雖然被巴西隊拉下了不止一個檔次,但是通過中路高強度的搶逼圍戰術,將巴西隊逐步逼到了邊路,當他們開始更多的進行邊路突破下底傳中的時候,毫無疑問,這已經不是他們水銀瀉地式的中路短傳滲透特長了,對於各種高球防禦以及禁區內的搶點混戰,五大歐援領銜的香港隊應付起來,相對沒那麼吃力!

本場比賽是在距離布宜諾斯艾利斯65公裏的拉普拉塔市立球場舉行的,到場的中立觀眾有一大半,華人觀眾和巴西觀眾幾乎等量,都有三四千人,中立球迷出於多方麵的心理,也是更多的為香港隊加油助威。

久攻不下,巴西隊顯得有些心急,尤其是第40分鍾翟廷峰鏟倒內馬爾裁判手下留情,也是引發了巴西隊球員的很大不滿,兩分鍾後甘索報複性踢倒翟廷峰被裁判出示黃牌,雙方球員也是相互推搡,很大火氣……

畢竟年輕啊,畢竟還在磨合期,巴喬在場邊靜靜地看著這一切。

一陣涼風吹過來,看台上昏昏欲睡的觀眾也激靈了起來,布宜諾斯艾利斯和拉普拉塔市都是靠近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經常會有陣雨……

中場休息的時候,場上比分還是0-0,此時雨點居然越滴越大了……倘若是這麼下起大雨來,對於巴西隊來說,短傳滲透配合的優勢,那就更是無從提起!

當看到直播中的球場下起了傾盆大雨的時候,香港解說員不禁感慨,連老天都不幫巴西隊!對於這樣的世界級強隊來說,香港隊是無法戰勝他們的,能夠戰勝巴西隊的,隻有巴西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