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參加美洲杯的巴西隊,他們的主教練梅內塞斯是2010年世界杯之後接替鄧加帥位的,在人員有較大調整,戰術風格也來說逐漸扭轉鄧加實用主義風格對巴西傳統戰術風格的顛覆。
以隊長身份捧得過美洲杯、世界杯和聯合會杯,獲得過大滿貫的鄧加,是2006年世界杯之後接掌巴西隊帥位的,那屆比賽中巴西隊敗給了齊丹領銜的法國,佩雷卡辭職,鄧加開始按照他的實用主義來顛覆性的重建巴西隊。
之所以用到顛覆這個詞,是因為鄧加接手的四年中,對巴西隊的戰術風格進行了本質上的調整!
眾所周知,2006年的巴西隊,一直延續著“天才為主、戰術為輔”的桑巴流,在戰術理論多樣化和科學嚴謹化的現代足球時代獨樹一幟,而且幾十年來,巴西隊都是靠著“天才中鋒+天才前腰”的典範配置成就功名的。
甚至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動作歸納成戰術理論的時候也是相當單調:沒有機會時隻能頻頻倒腳,進攻到前場時依靠具備統治力前腰的精妙傳中,加上強力中鋒的敏銳嗅覺,兩大利器配合,一擊致命!
然而像羅納爾多、阿德裏亞諾式的中鋒,像羅納爾迪尼奧、卡卡式的統治力前腰,並不是隨時都有的,在沒有這些天才的時候,鄧加無疑更迷戀1994年美國世界杯時代以他本人為核心的巴西隊,從強調天才為核心。變成強調戰術紀律為核心。
2006年世界杯之後接手巴西隊,鄧加的鐵腕和戰術紀律取代天才球員為核心的建隊思路,讓巴西球迷很長時間內不能適應。
在鄧加出任巴西隊主帥的四年間,他拒絕了拒絕了羅納爾多、帕托、阿德裏亞諾、羅納爾迪尼奧等巨星,組建了以卡卡、羅比尼奧和法比亞諾為核心的前場,並且以穩固後場為主,改變了巴西足球的風格,改打防守反擊。
除了對那些天才的拒絕,在對菲利佩?梅洛的使用上,鄧加也是非常執著。在他心目中。球風樸實的菲利佩?梅洛身上有著自己的影子,鄧加似乎也把他當做了自己的接班人,這些25歲零7個月才第一次入選巴西國家隊的球員,無論是世預賽還是聯合會杯。都是少數幾名場場首發並都打滿全場的關鍵角色逐漸成了巴西隊中不可替代的人物。
雖然在戰術風格包括用人方麵備受質疑。然而鄧加一次次的用勝利證明了自己。2007年美洲杯冠軍,2009年聯合會杯冠軍,讓那些反對的聲音偃旗息鼓了好一陣。
2010年南非世界杯1/4決賽中。巴西對陣荷蘭的比賽中,上半場梅洛中場送出美妙直塞幫助羅比尼奧首開紀錄。但後來由於受到裁判的偏袒以及羅本演技的激怒,無法在比賽中控製自己的情緒,踩踏羅本,遭到紅牌處罰,被罰出場,與巴西隊一同被淘汰出局。
失敗使得被壓抑了許久的情緒總爆發,賽後,鄧加辭職。
鄧加辭職之後的巴西足協,一切工作都是為了2014年本土世界杯奪冠而做的準備,鄧加辭職之後,呼聲最高的斯科拉裏拒絕了巴西足協的邀請,第二選擇拉馬略也打了退堂鼓,最終與科林蒂安主教練梅內塞斯簽約,其實也是無奈中的選擇而已。
接掌帥印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和數次集訓,在美洲杯開賽前最終確認的23人名單中,依然不減小羅和卡卡的身影,理由是他們有傷在身不是最佳狀態,當然了,飽受質疑的菲利佩?梅洛等一批鄧加時代的球員也不在名單之中了,梅內塞斯的這支巴西隊,23名球員中,有11名球員都是第一次入選!
很顯然,梅內塞斯是把本屆美洲杯當做是一塊曆練和磨合巴西隊的試劍石了。
不過在小組賽中,被巴拉圭和厄瓜多爾接連逼平,戰勝厄瓜多爾的時候城門還2次失守,這一支巴西隊讓巴西球迷們更加失望透頂。
與曆屆前任相比,梅內塞斯最大的不同,是重用國內球員、忽視海外兵團,尤其其中桑托斯隊的年輕前鋒內馬爾,並稱讚這位1992年出生的前鋒在不久的將來會超過梅西和c羅,成為新一代的球王。
基本上來說,梅內塞斯的做法,是在2014年之前把巴西隊打造成以內馬爾為“天才核心”的球隊,讓巴西足球逐步回歸“天才為主、戰術為輔”的傳統模式。
對於這支新的巴西隊,巴喬和香港隊的教練團隊對他們小組賽中的三場比賽做了細致的分析,尤其是針對梅內塞斯現在還沒有磨合完善的“內馬爾核心”的戰術體係,巴喬也是下足了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