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近他逼近他!下腳下腳!阿健阿健!好嘞!”
陳灼一邊跑位一邊觀察形勢,一邊大聲喊叫著進行指揮。
在陳灼的喊聲中,波爾圖中場古阿林做出一個踩拉轉身的動作,避讓開了林智健凶狠的鏟搶,一抖腳腕橫向傳遞了出去。
而此時,唯一的單箭頭陳肇琪已經回防到大禁區弧頂附近,他的一個鏟留將球掃向邊路,盯人中衛翟廷峰快速補位上來用身體護住皮球,輕輕回敲給已經跑位過來的陳灼。
“好球!小七好樣的!峰子穩住穩住!右邊右邊!桔子快跑起來了!”
陳灼一直不停地通過喊話做著指揮,左右瞅了一眼,還是把球大腳吊向右邊路角旗區,鞠盈智的啟動速度和位置都好於左邊路的加森……
來自烏迪內斯的左後衛阿梅羅飛快的跑了過去,用身體擠撞開鞠盈智,用身體掩護著皮球出了邊線,瓦解了香港隊的這次反擊。
開場十五分鍾之後,哥倫比亞隊平均每分鍾有一次射門,另外有三個角球和一個前場任意球,而香港隊僅有的兩次反擊,一次出了邊線,一次出了底線,都沒有能夠形成真正的威脅。
“從開始到現在,這位在意大利聯賽裏表現出色的中國球員策動了兩次進攻,但是他的隊友顯然沒有能夠配合到他的節奏……”對於香港隊的表現,杯賽的南美解說員也是禮貌的表達了不滿。作為看慣了攻勢足球和細膩配合的南美人,他們對香港隊這種打法感到很不可理解,也感到很不可理喻。
電視直播鏡頭給到了場邊抱著胳膊站立的巴喬,對於現在被動挨打的局麵,巴喬並沒有太多的焦慮,作為亞洲三流球隊,與南美十支球隊的任何一支都有巨大的差距,這一點巴喬清楚的很,用這些強隊當做熱身對手見見世麵,回到亞洲再對付那些亞洲強隊。就會多一些信心。少一些擔心!
至於這個5-4-1的陣型,巴喬也是做了專門的強調,甚至巴喬專門請人翻譯了一本鏈式防守的專業教材《盯人》,巴喬在高原體能集訓的間歇時間裏。就是用這套教材和大量的鏈式防守錄像讓球員們進行理論知識學習。
《盯人》這本書是開創了大國米時代的功勳教練。赫萊尼奧赫雷拉。一位阿根廷人,他在鏈式防禦的基礎上,發展出了“橫豎十字鏈式防守”。在《盯人》這本書裏,阿根廷人聲稱這套戰術“能夠從石頭裏出血來”!
依靠著這套防守戰術,老赫雷拉時代的國際米蘭在1964/65賽季和1965/66賽季蟬聯意甲聯賽冠軍,並且在1963/64賽季開始,連續三年打入決賽,並在1963/64賽季和1964/65賽季蟬聯冠軍。
國際米蘭總共獲得過三次歐冠冠軍,除了穆裏尼奧2010年的那次之外,前麵的兩次都是老赫雷拉給國際米蘭帶來的,1960年到1969年的老赫雷拉執教的十年,也是唯一被稱為“大國米時代”的時期,豪門的根基就是那個十年奠定的,有著百年曆史的國際米蘭,即便是穆裏尼奧,也都沒有超越這位已經辭世的傳奇。
在漢堡時期,陳灼在助理教練的協助下,也搞過一段時間的鏈式防禦,並且結合自己和範尼,搞出了鉸鏈、銼刀、雙自由人等變形,然而在這次高原集訓的一個月時間裏,聽巴喬係統講解了《盯人》之後,陳灼才發現自己對鏈式防守隻是知道皮毛而已!
基礎的“橫豎十字鏈式防守”,是4-4-2陣型,兩名邊後衛,一名盯人中衛和一名清道夫,四中場菱形站位,形成縱深交叉的防禦陣型。
在戰術打法上,後腰的活動區域極大,並需要回到後衛線甚至是禁區內防守,形成一個縱深複雜強度很大的防守網絡,戰術上會要求球員們不惜體力積極的防守,
並且凶狠而及時的使用戰術犯規。
這本《盯人》的手稿文字隻有41節,但是卻配有大量的戰術示意圖,針對各種當時不同球隊的風格,有著詳盡的細節說明,包括當時皇馬、尤文圖斯等強隊的戰術弱點剖析和針對性防守細節說明,非常非常詳細。
結合著老赫雷拉的理論,在“橫豎十字鏈式防守”的基礎上,巴喬針對香港隊的特點進行了修改調整,為今後4到8年之間的香港隊進行了風格定位。
在巴喬為香港隊量身打造的戰術中,實際是個1-4-4-1的“十字站位”。
拖後中衛容阿平,掃蕩型雙盯人中衛翟廷峰和謝嘉強,左右邊後衛羅港威和陳偉豪,這五名球員的活動範圍不超過半場,為了加強密集防守,徹底放棄邊後衛助攻這個戰術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