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歐化的哥倫比亞(2 / 2)

四名後衛領銜的是ac米蘭的替補後衛耶佩斯,32歲的馬競中後衛佩雷亞,左後衛阿梅羅來自烏迪內斯,右後衛祖尼加來自那不勒斯,四名首發後衛中三人來自意大利。

1米90身高的門將馬丁內斯29歲,5年之前,2006年德國世界杯前與波蘭的一場熱身賽中,一個大腳將皮球踢進對方球門的那個門將,就是這個馬丁內斯。

對陣哥倫比亞隊,巴喬也是老老實實的排出了5-4-1的陣型,依然是一名拖後清道夫兩名掃蕩型盯人中衛再加上雙後腰的密集防禦陣型,至少5年到10年之內,防守反擊必然是香港隊唯一能夠選擇的戰術。

香港隊還是亞運會的主力陣容,增加了陳偉豪、羅港威等幾名年齡在23歲以上的奧運超齡球員,也都是巴喬第一次大名單中的球員,暫時沒有發現新人,也沒有新的歸化球員招入。

首發門將梁興傑,拖後中衛來自荷甲的容阿平,掃蕩型盯人中衛由翟廷峰和謝嘉強司職,雙後腰由陳灼和林智健司職。左右邊後衛羅港威和陳偉豪,左右邊前衛加森和鞠盈智,單箭頭依然是陳肇琪擔任。

與亞運會相比,左右邊路的郭建邦和歐陽耀衝都沒有被巴喬放上首發名單,改成了在體能訓練中調整更為出色的兩名奧運超齡球員羅港威和陳偉豪,也是為了加強防守的考慮,本場比賽以及本次比賽,包括今後至少三年內香港隊的比賽,巴喬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防守、防守還是防守。

對於首戰,哥倫比亞上下把拿三分作為第一目標,而巴喬的目標則是非常明確,平局和小負都可以接受,這不是不求上進,而是小心謹慎客觀實際。

“根據我們手頭掌握的資料,我們將要遇到的哥倫比亞隊,同之前我那個時代熟悉的哥倫比亞隊,在風格上已經是完全的轉變了!”巴喬在賽前做著介紹。

“不知道你們中有沒有人對90年代的哥倫比亞隊還有印象,瘋子門將伊基塔,金毛獅王巴爾德拉馬,在1990年到1998年連續三屆參加世界杯,當時的他們,簡直比巴西還巴西,是一支純粹的技術型球隊。”

陳灼點著頭,他是知道的,當時的那支哥倫比亞隊被稱為世界上最會繡花的球隊。

從1998年開始,哥倫比亞就在國際大賽的舞台上消失了,這一次在美洲杯亮相前的熱身賽中,哥倫比亞給人的感覺,和13年前的球隊,是個徹頭徹尾的大變身!

粗壯高大的身材、簡潔明快的球路、頻繁進行的高空轟炸、嚴明的戰術紀律,這種風格,應該是對英格蘭隊或者德國隊的總結才對!

1米90的門將馬丁內斯、1米86的中衛耶佩斯、1米84的瓜林、1米85的前鋒拉莫斯……就連最矮的法爾考也有1米77,這支哥倫比亞隊的平均身高達到了1米82。

要知道,1994年和1998年參加世界杯的兩支哥倫比亞隊,平均身高都未超過1米77,巴爾德拉馬也隻有1米75、當時的替補前鋒阿維拉甚至身高僅有1米57!

如果說1994年的哥倫比亞隊踢著巴薩的tikitak足球的話,現在的這支球隊則更像去年奪取歐冠的國米。

哥倫比亞足協於去年2010年將1998年國家隊主帥達裏奧?戈麥斯重新請回,經驗豐富的戈麥斯是1990年和1994年兩屆哥倫比亞隊的助教,他以多變的戰術風格贏得了“南美智多星”的稱號,2002年他曾帶領厄瓜多爾隊贏得首張世界杯決賽階段入場券,首戰擊敗法國隊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以幾乎“全歐班”陣容的哥倫比亞隊,已經放棄了短傳滲透的“經典10號戰術”,這支哥倫比亞隊的特點,已經完全變成了速度力量型的球隊!

開場第40秒,波爾圖球星法爾考接到隊友長傳禁區內停球後攻門打偏。

一分鍾之後,波爾圖中場古阿林沿邊路高速突破後橫傳,拉莫斯26碼外右腳大力抽射將球打偏!

第3分鍾,左後衛阿梅羅高速插上,角球區附近接到後場長傳球,內切到大禁區邊緣一腳斜線回傳,波爾圖中場古阿林禁區弧頂處一記非常精彩的淩空低射,門將梁興傑奮力將皮球撲出底線。隨後,哥倫比亞開出左側角球,拉莫斯甩頭攻門偏出。

開場僅僅3分鍾,哥倫比亞就有了四次射門,直播解說員甚至都沒有來得及介紹一下他們的出場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