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年初,遼寧女子中長跑選擇了海拔2360米的青海多巴訓練基地進行了第一次高原訓練,這次為期30天的訓練並沒有打破常規,按照高原訓練的基本規律去練,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並不高,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由於1996年是奧運年,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已獲得的運動水平,該隊來到海拔2066米的雲南鬆茂水庫訓練基地,延長了訓練時間,增加了訓練難度,希望再有所突破,不料事與願違,運動隊在奧運會選拔賽上全軍覆沒,全隊沒一個人達到奧運會參賽標準,沒一個人提高成績,整體成績反而下降!
真正的競技體育,靠的還是科學和積累,沒有那麼多的金手指。
整個訓練香港隊聘請了專業熟悉高原訓練的體能教練,整個訓練安排的非常係統。
首先在第一階段做了為期10天的準備,因為香港隊球員的體能……實在是太差了,和歐洲歸化球員相比,相差不是一個等級!上次亞運會之前的拉練成果,由於這個半年沒有集中性訓練,現在已經消弭殆盡。
10天準備之後,到了高原上,又進行了7天的適應性訓練,時間同樣做了適當的延長,原本具有一定水平的運動員來說,3-5天適應時間已經夠了,但是經過10天準備之後的香港隊球員們,依然沒有能夠滿足要求。
準備期訓練和適應性訓練這個17天的時間,最主要的是要調整運動員的傷病,帶著傷病進行高原訓練,那是達不到訓練效果的!
適應性訓練,通常采取慢跑的方式訓練,一般不在運動場,都是在野外進行的,運動量適中,一堂課在60~80分鍾左右,盡可能地在控製度的情況下讓運動員多出汗,然後再進行能量補充,反複完成幾天的代謝過程運動員基本可以適應。
在適應性訓練的第3天,陳灼、加森、容阿平等五名歐戰球員的生理指標就已經調整充分,於是他們也就沒有再繼續等,而是從第四天開始起加量,提前進入了提高階段,其它球員幾乎全都是到了第7天指標才勉強符合要求,可想而知香港隊平時有多麼不注重體能訓練強度。
提高階段的時間安排是兩周,這期間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都要達到高原訓練的最高要求,一般高原訓練很少有運動員能達到或超過平原訓練時的最高強度,但是一旦能夠在這種身體承受最大負荷環境下突破了極限,對於體能來說那是個巨大的提升。
兩周訓練之後,返回到正常海拔和正常含氧量的平原基地,進入調整恢複階段。
由於高原訓練都是在缺氧的情況下完成的,特別是到了訓練的後期負荷比較大,運動員普遍感到疲乏,下到平原後氧氣比較充足,運動員都感覺很舒服,跑得也很輕鬆,恢複較快,這時候運動員都很興奮,此時體能教練根據運動員水平不同進行中等強度的恢複性訓練安排。
最後還有一周的專項提高階段,再次提升訓練強度越高,並且在這個階段開始進行技戰術的訓練,不像前麵的時間裏單純訓練體能,把顛球遛猴等基礎技巧訓練當做休息。
整個訓練周期長達40天,從5月20號一直到7月1號美洲杯開始,最後一周的專項提高階段,就是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便適應場地便進行的,由於訓練時間的關係,香港隊連一場熱身賽都沒有踢。
對於巴喬來說,美洲杯原本就是香港隊的熱身賽嘛!100萬美元的參賽費還有食宿全包,還能跟阿根廷這樣的南美球隊熱身,這樣的好事,哪找去!
全部訓練結束之後的第二天,美洲杯也就正式拉開了帷幕。
一個多月的高原訓練,香港隊的球員們全都是膚色黝黑,由於事先對香港隊沒有過多了解,因此香港隊也被賽事組委會稱為本次比賽的神秘之旅。
陳灼在阿根廷也有幾個熟人,熱那亞的隊友帕拉西奧是最熟的,兩人正好分在一個組,陳灼到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就接到了帕拉西奧的電話,邀請陳灼和加森去夜店,在歐洲都沒有這個習慣的陳灼在阿根廷倒是動了心,想要見識見識南美妞的功力,當然這也跟陳灼憋了四十多天有直接關係。
最終沒有成行是肯定的,巴喬對於阿根廷並不陌生,他也知道對於這些球員來說,如果不盯死他們,一旦放縱的話,那麼40多天的高原訓練,就等於徹底報廢!
香港隊的第一場比賽是7月3日對陣哥倫比亞,也是整個賽事的第二場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