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李大釗烈士陵園(1 / 1)

李大釗烈士陵園在北京西郊,陵園內古木參天,在鬆柏和翠竹環繞簇擁下,李大釗烈士的塑像在陵園正中矗立,他的靈柩也在這裏公葬。

人們為他獻上的花圈靜靜地倚立在墓的正前方;墓的後端,有赫然入目的大幅碑刻,是由鄧小平同誌親自書寫的“共產主義運動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烈士永垂不朽”。

陵園陳列室大門兩側的碑刻肅然而立,這是陳毅、朱德、葉劍英、陳雲、徐向前、聶榮臻、彭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了緬懷李大釗烈士所留下的墨跡。“絞死了我,絞不死偉大的共產主義!”這回蕩在大廳內的聲音,讓人們似乎感受到了李大釗奔赴絞刑架慷慨就義時“大節凜不辱,浩氣貫長虹”的氣概。80餘年前,當李大釗在黑暗籠罩的中國最早舉起馬克思主義旗幟的時候,我國接受共產主義思想的隻有很少幾個人;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候,黨的隊伍中也隻有幾十名成員。在今天,中國共產黨已經發展壯大,李大釗等先驅者追尋的符合中國社會發展規律和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事業正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為了激勵共產黨人永遠奮勇前進,人們要繼承和發揚李大釗等先驅者的革命精神。1982年,中共中央決定在北京西郊的萬安公墓內建立李大釗烈士陵園,以紀念和緬懷這位20世紀初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1983年10月29日,在李大釗誕辰94周年紀念日的這個特殊日子裏,占地麵積2200平方米的烈士陵園正式落成,並且對外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