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覲中,擁擠是從米那到阿拉法特山穀和從阿拉法特山趕回米那的路程。我前三次朝覲,都是不太熟悉路程及圖方便,每次乘車前往。第四次一人朝覲中,一人自由行走,方便多了。從阿拉法特山隨大多數來自五湖四海的朝覲者步行返回米那,才發現沙特政府早已修建的人行道特別方便,路途還有清水供應,幾公裏的路,隨著人群一會兒就可以到達米那,非常輕鬆。
聖城麥加四處是高聳的石山,在有名的艾布庫巴易司山下,公元570年4月12日誕生了聖人穆罕默德。更久遠的是,當初易卜拉欣聖人在這裏建立了朝覲真主的天房。當天房建好後,真主命令他召喚世人來朝覲,易卜拉欣聖人講到:“我勢力單薄,怎麼有能力來呼籲世界各地的人來朝覲。”真主講:“你去山上呼喚世人來朝覲吧,而傳達的任務則不在你身上了!”於是,易卜拉欣聖人登上麥加的大山頂上呼喚世人來此朝覲。
當我第一次來朝覲,讀到這段故事,隻聽到來自新疆的一位老哈吉,陳述他前來朝覲的艱難,曾經他哭了,他說我難道沒有聽到易卜拉欣聖人的朝覲呼喚聲麼?我屏住氣息,一直回味這段話的意義。
在麥加3公裏處,我再次問了降臨《古蘭經》的布拉山山洞和穆聖避難的“掃爾山洞”,距離麥加16公裏。
在麥加附近,有座“阿伊莎”清真寺,在這裏是為方便小朝,人可以去封戒,去做小朝。修建清真寺據曆史講,其來源是聖妻阿伊莎,在陪聖人朝覲時,由於婦女不便,沒有完成朝覲,而聖人又命她去阿伊莎清真寺的村莊,潔身禮拜封齋來朝覲。這裏由此成了來做副朝的戒關。
在距離麥加450公裏的另一聖城麥地那埋著偉大的聖人穆罕默德。
麥地那聖城雖然沒有在朝覲的規定範圍,但由於是穆聖長眠和生前喜歡住的地方,許多來自世界各國的朝覲者,都要在朝覲前或朝覲後,來此地重溫穆聖生活過的地方,也來和聖人道安。現在的聖墓,就在聖寺裏麵。換言之,聖寺是以原聖人住家而擴充的,聖人在公元632年做了最後一次朝覲(即曆史上所稱的“辭朝”),633年辭世於此。
也參觀了聖寺旁邊著名的北基爾陵園。市郊有著名的“庫巴清真寺”“主麻清真寺”“七座清真寺”“壕溝戰役”和“吳侯戰役”的古戰場遺址等。聖人講過:“我愛吳侯山,吳侯山也愛我。”
在“轉向清真寺”,不由人想起在《古蘭經》中講到的:“我不斷地看著你仰望天空,故我將你禮拜的方向朝向你所喜悅的方向,你當向禮拜的方向朝向麥加禁寺,當禁令下來後如果你順從私欲,你則是不義的人。”在這裏就看到,禮拜方向是從先前朝向耶路撒冷轉到麥加禁寺,在“轉向清真寺”裏麵背誦這段經典,讓人倍感親切。
而在“庫巴清真寺”,則是《古蘭經》中所提到的:“那是第一座用敬畏真主而建的清真寺。”在駱駝清真寺或主麻清真寺,則體會到這是穆聖第一次進入麥地那聖城,順著駱駝,即駱駝停留在哪裏,他就停下來休息。這裏也說明了穆聖到達麥地那城後,和遷士們、輔士們第一次在此地進行穆斯林的會聚禮,自此便形成了每周五主麻聚禮的定製。
在“壕溝戰役”古戰場,則提到穆聖到這裏伏擊來自麥加異教徒的攻擊,而采用一位來自波斯人的妙計,挖掘壕溝。在大風之夜,奇襲異教徒,取得勝利的史實。
而吳侯德之戰,則反映出有時有些穆民不聽穆聖勸阻,因貪圖戰利品,而導致戰役失敗,穆聖的一位叔父哈姆則也犧牲於此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