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
李白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顏。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四大美女中,西施流落民間後不知所蹤;楊玉環激起民恨被賜死,也死無可尋之地;貂蟬隻是一個傳說中的人物,要去尋找她隻好在古書中了,惟有王昭君,她的墓還巍然坐落在今天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這個美人不僅在古書上記載,在世人口中代代相傳,也真實地存在於我們現實生活中,王昭君到底以什麼樣的魅力深得我們如此的崇敬呢?
深宮鎖美
王昭君,名培,字昭君,南郡姊歸(今湖北姊歸)人。晉代避司馬昭之諱,改稱明妃。王昭君生逢盛世,百姓豐衣足食,國家穩定富足。但秭歸這個地方離城市較遠,比較荒僻,也就貧窮落後。王昭君的父親,帶著兩子一女,和妻子一道,以耕種山坡地為生,種些紅豆、山藥等雜糧維持生計,過著勉強溫飽的艱苦生活,有時還要替溯江而上的船隻拉纖,賺錢貼補家用。
王昭君有一個哥哥叫王新,有一個弟弟叫王颯,出力的活兒輪不到她幹,王昭君除了跟著母親嫻習女紅之外,也在父親的督促下讀書習字,雖然生長在窮鄉僻壤,卻美麗如出水芙蓉,又知禮節,有大家閨秀的風範。
建昭元年,漢元帝下詔征集天下美女,以補充後宮。當時王昭君年當二八,被選入宮。
從全國各地挑選入宮的美女數以千計,皇帝無法一一見麵,首先由畫工毛延壽各畫肖像一幅呈奉禦覽。當時,要想得到皇帝的寵幸,巴結畫工毛延壽非常重要,甚至是決定因素。出身富貴人家,或京城有親友支持的,無不運用各種渠道賄賂畫工。王昭君初入宮廷,不懂這些規矩,再加上認為自己美貌,不愁皇上不召見,畫工毛延壽在畫王昭君時,曾向她暗示索要賄金,但王昭君沒有搭理他,反而譏諷了他,毛延壽見王昭君如此傲慢,便把那點該點到眼睛上的丹青,點到臉上,漢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畫像時,以為她是個醜女人,沒有選中她,王昭君失去了一次絕好的機會,5年過去了,王昭君仍是個待詔的宮女。
在5年的時間裏,王昭君除了擔負一些宮中的輕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餘暇來讀書寫字,唱歌跳舞,研習音律與繪畫,不斷充實自己,磨練自己,這倒是給她全麵提高素養創造了條件。然而午夜夢回,她不免倍感淒清與孤寂,花樣的年華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時才有出頭之日,又如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然而王昭君別無選擇,隻好無聲無息地打發漫漫的長夜和白晝。到了漢元帝竟寧元年,南匈奴單於呼汗邪前來朝覲,王昭君的命運無意間起了突破性的變化。
主動出嫁
呼汗邪攜帶大批皮毛及駿馬作為貢品來到長安,對漢元帝十分有禮。漢元帝大為高興,大擺筵席,招待這位遠道而來的“貴賓”。席中呼汗邪提出“願為天朝之婿”的請求,漢元帝一聽頗為高興,想以此拴住呼汗邪這匹野馬,興之所至,決定在未把公主許嫁之前,先讓他見見當朝佳麗,唬一唬他,於是下旨由那些後宮未曾臨幸的美女前來敬酒。
聰明的姑娘們馬上意識到這事的重要性。這是個引起皇帝注意的好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一個個濃妝淡抹,希望借此獲得皇帝的青睞。王昭君雖然恃美自傲,也認真打扮了一番。於是宮女們魚貫而入,都是花枝招展,嬌嬈婀娜,彩袖在席間拂來拂去,香氣在大廳裏飄散。
匈奴番王哪裏見過如此多彩多姿的場麵,不禁心醉神馳。聰明的呼汗邪立即向漢元帝提出:“願為天朝之婿,不一定硬要公主,就在這些美女中選一名就可以。”漢元帝心想,原本要物色一位宗室郡主,如今要在待詔宮女中挑選,豈不是省卻了許多麻煩。於是漫不經意地回答:“你看中了哪一位,哪一位就歸你。”呼汗邪太高興了,喊道:“就是她!”漢元帝順著他的手看去,但見一個風華絕代的美女正朝他盈盈施禮。漢元帝眼前的這位待詔宮女,雲鬟霧鬢,光彩照人,兩道黛眉輕顰微蹙,微露一絲幽怨,太美了,她就是王昭君。
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錐子落入囊中,怎麼能不脫穎而出?是金子就要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