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最有名的一首詩是《長信宮怨》。詩從入宮受寵寫起,一直寫到顧影自憐,自己愛惜羽毛,而摒絕繁華,效法古代貞女烈婦,甘願幽居長信宮中,孤燈孑影,房寒風冷,想起舊日與漢成帝的恩愛之情,不覺珠淚滴零,令人肝腸寸斷。一個接一個的白晝,一個接一個的夜晚,無情地把她花樣的年華吞掉了。最後她寫到隻希望百年之後能夠埋骨故鄉的鬆柏樹下,飽含無限的淒愴情懷,使人不忍卒讀。又過了11年,即在綏和二年三月,漢成帝駕崩於未央宮。漢成帝死後,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終其生。伴著塚形碑影,又孤獨地生活了五年,便離開了人世,時年約40餘歲,葬於延陵。
品讀:長門夜長
班婕妤是辭賦發展史上極少的女作家之一,也是較早的五言詩的創造者。《隋書·經籍誌》著錄有一卷她的作品,後來多數散失,僅存《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賦》等幾篇,都是抒發自己的宮中苦悶之情,以《自悼賦》真實可信且最為著名。班婕妤在這篇文章中,真切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感。
承祖考之遺德兮,何性命之淑靈。
登薄軀於宮闕兮,充下陳於後庭。
蒙聖皇之渥惠兮,當日月之盛明。
揚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寵於增城。
既過幸於非位兮,竊庶幾乎嘉時。
每寤寐而壘息兮,申佩離以自思。
陳女圖以鏡監兮,顧女史而問詩。
悲晨婦之作戒兮,哀褒閻之為郵。
美皇英之女虞兮,榮任姒之母周。
雖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茲。
曆年歲而悼懼兮,閔蕃華之不滋。
痛陽祿與柘館兮,仍繈褓而離災。
《自悼賦》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是敘述自己從入宮到失寵的遭遇,後一部分是抒發她退居長信宮後的淒苦心情,表達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發出了自己的怨恨心情。鍾嶸在《詩品》中評價班婕妤的這篇作品是“怨深文綺”,意思是綿裏藏針,把憤怒深裹在委婉含蓄的文字之中,這樣的寫法,顯示出作者的才氣。後世人們對她的才氣表示欽佩,對她的遭遇表示同情。唐李益《宮怨》詩:“露濕晴花宮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陽。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王昌齡《長信秋詞》雲:“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李嘉佑《古興》雲:“莫道君恩長不休,婕妤團扇苦悲秋。”皆描繪了班婕妤當時的苦悶心境,並且辭賦作家潘承祥也評價道:“班婕妤堪稱古代婦德的楷模。”
班婕妤算得上一個出類拔萃的才女,在宮廷中她不爭寵,不幹預政事,謹守禮教,行事端正。尤其是她在與趙飛燕姐妹的鬥爭中,決策英明,急流勇退,至今享有盛名。梁代的鍾嶸《詩品》中評論的惟一女詩人班婕妤:“從李都尉迄班婕妤,將百年間,有婦人焉,一人而已。”
但是宮廷女子的作用本來就是討皇帝的歡心,是否有才倒不重要。會做詩的班婕妤,終究敵不過善舞的趙飛燕。班婕妤堪稱古代婦德的楷模,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她又未嚐不是為此所害,她把忠臣的一套全搬到閨房裏來了,一心想輔佐成帝成蓋世明主,但君心怎同吾心?
倘若班婕妤遇到的是周宣王、楚莊王,或是後來的唐太宗,甚或是朱元璋,又當如何?換句話說,班捷妤如果在和趙氏姐妹的鬥爭中,沒有認清形勢,不是當機立斷,那樣極高明地退了一步,她的命運又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