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冶金趣聞(三)(2 / 3)

金牌所以用黃金製成,是因為黃金有很多優點。它的化學性質十分穩定,長期暴露在大氣中仍能永葆美麗的光澤。如將它反複熔化,重量不會損失。此外,黃金的延展性能特別好,可以加工成千姿百態藝術品。黃金作為國際市場硬通貨幣,有長期保存價值。

金牌的大小和重量成色也各有千秋,這是根據比賽規模的大小及不同需要製成的。最大的金牌直徑10厘米,是11屆奧運會體育之王的足球冠軍金牌,最小的金牌直徑不足一厘米;最重的金牌重500克,最輕的金牌卻隻有幾克。金牌的成色以“K”表示,金牌含金最高量為24K,純度大於99%。

出於比賽需要,還出現了仿金金牌,仿金金牌是用非黃金製成的。亦稱“假金牌”。主要有以銅為基礎的仿金金胂和以鋁為基礎的氧化著色處理電鍍仿金金牌。仿金金牌酷似金牌,有的還能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仿金金牌雖然價值不如金牌,卻也十分美觀。

細菌冶錳

陝西省地礦局測試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研究成功細菌浸錳新工藝,標誌著我國在細菌浸錳技術上,又邁出了一大步。

細菌浸錳,即細菌冶錳,是近20年來才發展起來的一項錳礦采冶新技術。由於它有能處理機械采礦和機械選礦難以處理的低品位礦石的獨到之處,並且具有工藝流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便於實現自動化生產等優點,因此倍受世界各國的關注和重狐國內對這項技術的研究和試驗工作也正在逐步展開。

早在1974年,湖南桃江錳礦就和長沙礦冶研究所、北京微生物研究所、湖南師範學院等單位合作,開始了細菌冶錳的研究工作,並於1977年完成了利用亞鐵氧化細菌的作用,吸取二氧化妹,浸出錳礦石,生產電解二氧化錳的半工業性試驗,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錳浸出產率在81%以上,礦石中可溶浸的錳礦物,浸出率高達98%以上。

細菌冶錳主要是利用細菌的間接作用,通過其氧化產物或代謝物與礦物起化學反應,把錳溶解出來。細菌冶錳有以下三個主要環節:

一是菌種選擇:目前廣泛使用於浸錳的細菌是氧化鐵琉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二是細菌培養:主要解決細菌的繁殖生長環境等問題,如營養基質、值、溫度等,以提供廉價的浸礦劑。三是浸出:主要解決錳礦石接觸浸礦液的方式,浸出的最佳條件,產品的提取(如沉錳、酸溶、還原等)等問題。

細菌冶錳工藝的問世和不斷完善,不但為進一步開發利用我國的貧錳礦資源提供了有效的途徑,而且也為錳礦加工業消除大氣汙染,造福人類開辟了新的途徑。

金屬火柴

日本研製成一種金屬火柴,由一根稀土元素纖維棒和一塊帶有缺口的金屬片組成。通過纖維棒在金屬片缺口上摩擦形成接地回路而產生火花。它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氣候下均可發生火花。一根金屬火柴的打火壽命在2000次以上。使用方法是將紙或草放在金屬片上,在打磨過程中將紙或草點燃。

有趣的海洋生物冶金

有一篇名叫“生物冶金”的文章中談到了海參提釩,說的是人們發現海參的血液中,含有10%的釩。原因是某種海藻或細菌,首先把海水中極其微量的釩集中在身體裏,當這些海藻或細菌沉積到海底,成了淤泥後,以吃淤泥為生的海參就進一步聚集了釩。

無獨有偶,現在人們發現不僅是海參,還有牡蠣,引起上海爆發甲型肝炎的毛蚶,以及海蝦、扇貝等海生動物,也具有聚集其它多種金屬的本領。例如,每平方米海水中含有的鋅、銅、錁是極少的,最多也不過幾千毫克。而在牡蠣的,體裏,鋅的含量要比海水多3。5萬倍,銅的含量要多1000I每100克蟶子肉(縊蟶:通稱蟶子或青子,殼呈長形而兩端圓,棲息在近河口和有少量淡水注入的淺海內灣,以足部掘穴居住,穴深達10~20厘米,以水管進行呼吸和攝食)裏含有130多毫克鏑和22多毫克的鐵。此外,一些大蝦、海重和章魚等,也是積存銅和鎳的“活倉庫”。

扇貝的兩扇貝殼扁平,形狀像扇麵,殼內肌肉可以製成幹貝,是人們愛吃的美味佳肴。但扇貝是海洋裏的“采鎘健將”,其體內含鎘的濃度超過海水的225萬倍。

現在,人們正在想方設法,通過人工控製,促使海洋生物能更有效地富集溶解在海水裏的各種撖量礦物質,使之更好地為開發“海中礦山”服務。

可以預言,未來的大海之濱將龕立起一座座生物化學冶煉聯合企業,人們把海水吸進廠房,讓人工繁殖的海洋生物和各種真菌、細菌等,從海水中吸足寶貴的礦物元素,再將這些“活礦石”送進冶煉爐中,冶煉出各種稀有金屬來。

金書

1982年12月18日,在斯裏蘭卡首都科倫坡東北190公裏處的曆史名城阿努拉達普拉市,出土了一批公元9世紀的珍貴文物。人們在一隻破碎的陶罐中發現七塊金片,上麵用梵文鏤刻著佛?釋迦牟尼的箴言。學者們認定,這是一部金書的一部分。全書是一部佛經,總共應有一打多頁,迄今,界找金書的其餘部分的發捆工作仍在進行。

這部金佛經每頁長5。8厘米,寬6。3厘米,厚0。576厘米,七頁佛經的總重量超過2千克。擻開考古學的價值,僅這些金子就值6。5萬盧比,合6。2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