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瓜島戰爭危急,登陸美軍麵臨被趕下大海的危險。為了扭轉這一局勢,尼米茲斷然決定授命哈爾西立即接管南太平洋地區的3軍指揮權,盡快組織兵力打退日本人的進攻。當時哈爾西正巧在南太平洋地區巡視,盡管他對瓜島形勢很了解,但他對此任命卻毫無準備。據哈爾西的情報官回憶,當哈爾西接到尼米茲的手令時,驚訝得情不自禁地說:這可真是上帝交給我的最燙手的白薯了!他既沒有指揮過陸軍,也沒有指揮過同盟國的部隊,更何況他要接替的戰區指揮官哥莫雷中將還是他的老友。盡管如此,他仍然堅決執行了尼米茲的命令,並很快組成了美國軍事史上第一個真正的3軍聯合指揮部,迅速展開了對3軍協同作戰的指揮。為了確切掌握瓜島的實際情況,他冒著巨大風險親赴瓜島視察,部署兵力。就在他就任的第5天,日本人發動了前所未有猛烈攻勢。但在他卓有成效的組織指揮下,美軍終於挫敗了日本人的進攻,並在瓜島附近海域殲滅日軍大批艦船,迫使日軍大本營不得不中止瓜島爭奪戰,下令逐步撤離該島。這一戰,美軍共殲滅日軍24000餘人,擊沉、重創日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批艦船,擊毀、擊落日本飛機600多架,打死許多訓練有素的飛行員。為此,羅斯福總統親自提議,破例提升哈爾西為海軍上將。
1944年6月15日,哈爾西出任美國第3艦隊司令,這是以4個航空母艦群為主體的、擁有500艘艦船的龐大艦隊。
8月24日,哈爾西率領第3艦隊開始了攻占加羅林群島的戰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殲滅日機480架,擊沉敵艦船100餘艦,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鑒於這種形勢,美軍決定不等攻占加羅林群島的戰役結束,就開始對菲律賓的進攻。於是,哈爾西的第3艦隊又開赴菲律賓戰場,對登陸美軍實施直接支援。戰鬥中,哈爾西的第3艦隊共擊沉敵艦船140餘艘,擊傷240餘艘,擊毀敵機1200餘架。
1944年10月,美軍在萊特島登陸,開始了攻占菲律賓的戰鬥。為了挽救頹勢,日軍軍部決定動用其所能動用的海空軍兵力,對攻入美軍實行突然襲擊。這就導致了曆史上著名的萊特灣大海戰。日本人組織了北方、中央和南方三支海戰部隊,由9艘戰列艦、4艘航空母艦、19艘巡洋艦和33艘驅逐艦所組成。為了與海軍協同作戰,還把菲律賓戰區的700多架飛機全部調來,企圖一舉打敗美軍第三艦隊和第七艦隊,然後切斷登陸美軍的補給。但美軍及時發現了日軍企圖。哈爾西的第3艦隊和金開德指揮的第7艦隊在預定作戰海域,做好了一切準備,靜候敵人光臨。10月20日戰鬥打響後,哈爾西指揮第3艦隊一舉打垮了日軍中央編隊,然後乘勝追殲由4艘航空母艦組成的北方艦隊。同時,第7艦隊也擊退了日本南方編隊。結果,日本3支海戰部隊全部遭到失敗,損失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11艘,潛艇2艘。此後,日本海軍就再也不能對美軍構成任何嚴重的威脅了。為此,羅斯福總統在白宮親自把第3枚“服務優異勳章”掛在哈爾西的胸前。
萊特灣大海戰之後,哈爾西曾短時間地把指揮權交給斯普魯恩斯,直到1945年5月,他才重新又披掛上陣。有趣的是,他是在“密蘇裏”號戰艦上開始自己的海軍生涯的,而當他成為美國海軍的五星上將時,他的旗艦碰巧也是一艘叫“密蘇裏”的戰艦,日本人就是在這艘艦上簽署投降書的。
1945年10月15日,在美國海軍已經服役44年的老將哈爾西,站在“南達科塔”號戰艦的艦橋上,從舊金山的金門大橋下通過。他們是太平洋艦隊第一批載譽而歸的部隊,正象1942年初,哈爾西的航空母艦首先打擊敵人一樣,現在他又趕了個“先”。當時,一位美國戰地記者寫:“戰爭中最著名的海軍部隊——哈爾西的第3艦隊,今天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