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形圖上的起始方向
地形圖上有三種起始方向: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和坐標北方向。
2.圖上直線定向
圖上的直線定向,可用方位角或象限角表示。
1)方位角
方位角是指從起始方向北端算起,順時針至某方向線間的水平角,角值變化範圍0。~360。
方位角按使用的起始方向不同而有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標方位角之分。起始方向為真子午線,其方位角為真方位角;起始方向為磁子午線,其方位角為磁方位角;起始方向為坐標縱線,其方位角為坐標方位角。
2)象限角
象限角是指從起始方向線北端或南端算起,順時針或逆時針至某方向線間的水平角,角值變化範圍0。~90。象限角與方位角可以互相換算(見表11-1)。
在圖上量測角度可用量角器進行。
如圖11-3所示,若求直線PQ的坐標方位角,可以先過P點作一條平行於坐標縱線的直線,然後,用量角器直接量取坐標方位角。
要求精度較高時,可以利用前述方法先求得P、Q兩點的直角坐標,再利用坐標反算公式計算出。
11.3.3長度量測
在地形圖上進行長度量測,有直線長度量測和曲線長度量測兩種。測的方法如下。
1)兩腳規量比直線長度
若求PQ兩點間的水平距離,如圖11-3所示,最簡單的辦法是用比例尺或直尺直接從地形圖上量取。
為了消除圖紙的伸縮變形給量取距離帶來的誤差,可以用兩腳規量取PQ間的長度,然後與圖上的直線比例尺進行比較,得出兩點間的距離。更精確的方法是利用前述方法求得P、Q兩點的直角坐標,再用坐標反算出兩點間距離。
2)依兩點坐標計算直線長度
當跨圖幅量測兩點間的距離或直線長度時,往往采用坐標計算法(見圖11-3):
式中:XP,YP,XQ,YQ——從圖上量取的坐標值。
用兩點坐標計算直線長度,能避免圖紙伸縮和具體量測過程中所造成的誤差,可以得到精確的長度數據。
2.曲線長度量測
曲線量測的主要方法有兩腳規法、曲線計法,常用於量測河流、道路、海岸線的長度。
近些年來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製圖自動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可利用手扶跟蹤數字化儀量測曲線長度,能得到更加精確的量測效果。
11.3.4坡度量測
地麵坡度是指傾斜地麵對水平麵的傾斜程度。研究地麵坡度不僅對了解地表的現代發育過程有著重要意義,而且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
在科學研究、生產實踐、國防建設中所需要的坡度資料和數據,一般都是從大比例尺地形圖上量測獲得的。
1.坡度的表示方法
圖上兩點間的坡度,是由兩點間的高差和水平距離所決定的,具體表示方法有兩種。
1)用坡度角表示從上式可以看出,坡度角與水平距離和高差之間存在正切關係。知道兩點間水平距離和高差,即可求出坡度角。
由等高線的特性可知,地形圖上某處等高線之間的平距愈小,則地麵坡度愈大。反之,等高線間平距愈大,坡度愈小。當等高線為一組等間距平行直線時,則該地區地貌為斜平麵。
2)用比降表示
在工程技術上,往往采用h/D表示坡度。式中h為兩點間高差,D為兩點間水平距離。的用分母劃為100、1000的百分比、千分比形式;有的用分子劃為1的比例形式。
2.用坡度尺量測坡度
1)坡度尺的製作方法
根據公式D=h·ctan·1000M(mm)求出相鄰兩條等高線間坡度為1。,2。,3。,…,30。的圖上水平距離D1,D2,D3,…,D30(式中h為等高距;M為地形圖比例尺的分母);在繪好的水平基線上,按2mm間隔截取;在各截點上按D1,D2,D3,…,D30的長度作水平基線的垂線,並將端點用圓滑曲線連接起來,即構成量測相鄰兩條等高線間坡度角的坡度尺。為了使5。以上的各種坡度表現更明顯些,而采用5倍等高距,並在垂線上依次截取相應D值,即D憶5,D憶6,D憶7,…,D憶30,用圓滑曲線連接起來,即構成量測相鄰六條等高線間坡度的坡度尺,利用國家基本地形圖量測坡度時,可利用南圖廓外的繪製好的坡度尺直接量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