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未婚先孕(1 / 2)

爺爺還說夏湘西感應到的那些幻覺,是墓主人在警告人類,不要輕易的打開陵墓。

可惜夏湘西也隻能感應到一些訊息罷了,並不能左右那些考古工作人員的挖掘進程。

爺爺為了避免夏湘西被殃及災禍,就不再讓夏湘西去三王溝了。不過隔了一些天,賀瑄再來看爺爺和夏湘西,卻說那邊的考古工作進展順利,已經挖出一個陪葬坑,還發現了一個墓誌銘。現在正在找語言學方麵的專家,破解上麵的古文字。

夏湘西一直都在為賀瑄擔心的,這下子也就稍微放下心。她還是問麻婆要了一些符咒,讓賀瑄到必要的時候,不妨用用試試。

吃過中午飯,夏湘西就攆賀瑄離開,倒不是她不歡迎賀瑄,她還記得環環的事兒,爺爺說那環環受傷損耗不少,一時的也出不來作孽,但夏湘西就是不放心,催著賀瑄還是早早的離開。環環那隻當了鬼的,總是閑來無事的找些是非,他們這些大活人家家的,可受不起那些怨鬼的折騰。

夏湘西送了賀瑄離開寨子,兩個人倒是有點梁祝十八相送的意味,送了一程又折返一程,你送我一程,我再送你一段,誰都不說,可是都能覺察相互之間確實有點膩膩的癡纏味兒,誰也放不下誰的。

還是夏湘西遇到了一個問路的苗族女孩子,女孩子是要找麻婆的,夏湘西覺得女孩子算是問對人了,也就不再送賀瑄了,道了別,和女孩子一起往小苗寨走。

路上,夏湘西就問了那女孩子的名字,女孩子叫婭蜜,是大苗寨的。夏湘西初來的時候就聽到過導遊阿梅說過的,“大苗寨的人不入小苗寨。”,所以她也就奇怪起來,不知道這個女孩子怎麼敢破壞了兩個寨子間的規矩。不過,她也沒多嘴問女孩子。

少數民族最多的就是忌諱,夏湘西以前總覺得少數民族雖然熱情好客,但是也挺小家子氣,總是扯一堆的規矩。說的好聽叫做禮數,說難聽點兒就是事兒媽。讓人防不勝防的,也不知道哪句話多了,就會惹禍,善良的好意也會惹了是非。所以,在這樣的地區生活,最好的就是閉緊嘴巴,來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這裏總是沒錯的!

帶著婭蜜到了吊腳樓,婭蜜也不肯到吊腳樓上去的,麻婆從吊腳樓上下來見了她。夏湘西躲開避嫌,在吊腳樓上看著麻婆和婭蜜說了一會兒話,就一起不知道去了誰家。

晚上的時候,麻婆才回來,臉色也不怎麼好。夏湘西不敢多問,爺爺可不管這些,直接了當的問了。麻婆說寨子裏有人惹出是非來了。那個婭蜜是大苗寨巫師的徒弟,和麻婆總算有些淵源牽扯,也就過來先支會一聲。兩個寨子間縱然有積怨,現在這樣的時代,也不願意製造出過多的是非來,能大事化小,和風細雨的處置妥當,那就是最好的。

麻婆領了那個婭蜜去問過了那惹出是非的人,那個人和麻婆的關係也不算遠,是她死去丈夫的堂侄子阿山,也算是麻婆打小看著阿山長起來的。那阿山又是個巧手的人,一手極好的木匠活兒,待人也古道熱腸的。誰家有個門扇、窗扇的壞了,喊他一聲,立馬就過去幫著修好,也不收半分的酬謝。禮讓不過的,也就收人家半壇子的米酒,在寨子裏的名聲算是極好的。

隻是相貌平平,個子也矮了些,還沒夏湘西高,也就是一米六五左右的個頭兒。不過這樣,阿山憑著他的好名聲,依然還是得到很多好姑娘的青睞。頭半年就在趕集的時候和一個大名寨的一個姑娘好上了。山村裏的人,平日裏總是忙不完的活計,阿山又是過日子的好手,算計著一忙婚事就要耽擱好長時間,不但誤了農活,也會少做木匠活,少掙錢。就跟姑娘家商量好,等秋閑的時候,再辦婚事。

誰知道這樣的小夥子,竟然惹出情債來了。和那個大名寨的姑娘一邊好著,一邊又勾搭大苗寨的姑娘。婭蜜報信過來,說阿山招惹了她們寨子裏最漂亮的一個姑娘蝶妹。

那個蝶妹算是附近幾個寨子裏有名的漂亮姑娘了。不但人美,更是有一把好嗓子,聽說隻要她唱歌的時候,連雲雀也落到枝頭靜靜的聽。夏湘西估計著這樣形容就有些誇張了,不過也就是比喻蝶妹的嗓子好聽,倒不至於較真的範疇。

越凡漂亮的姑娘,也就越心氣高。雖然有很多小夥子愛慕著她,但是蝶妹沒有一個動心的。另外這蝶妹也和一般的姑娘不一樣,別的姑娘都是喜歡聚在一起繡花啊織布啊,再不就是蠟染啥的。她的脾氣性格跟個男孩子似的,喜歡上山打獵采藥。並且十分能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