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天天和水打交道,什麼風風雨雨、大風大浪都見過,如果貪生怕死,不努力測出測準水情密碼,還叫什麼水文站——李銓銓
李銓銓,男,1957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耒陽水文站站長。從事基層水文工作34年來,他愛崗敬業,銳意進取。特別是自1993年擔任耒陽水文站站長以來,以身作則,創新測站管理,加強服務地方,把耒陽水文站帶成了享譽全省的優秀測站,先後榮獲“湖南省水文係統十佳站長”“湖南省防汛抗災功臣”等榮譽稱號,並當選湖南省第九次黨代會黨代表。耒陽水文站榮獲“湖南省抗洪救災先進集體”。
到耒陽水文站著實不易。車下了高速,過了衡陽,進了耒陽,穿過大街小巷,路越走越曲折,車越開越吃力,若不是路人甲乙丙丁一再指引,誰都難以一氣嗬成地找到耒陽水文站。它位於耒陽市蔡子池辦事處金南村,相對於其他基層水文站的“別墅”身份亮相,它沒那麼華麗富態;相對於村民家成色不一的小樓,它少了一分閑適,多了幾分莊重。停下車,又走了近800米的路程,才終於得以一睹它的芳容。
沒有鍍金的亮字“耒陽水文站”做指示牌,隻見2米左右高的紅磚圍牆圈住占地不到半畝的水文站,站內幾株高大蒼翠的香樟樹,幾株含著香味的桂樹,幾隻亂飛的雀鳥歡快地高低舞蹈,一塊不成整體、布滿裂縫的水泥地麵,一棟兩層的紅磚瓦房,牆上斑斑駁駁,疏影橫斜。耒陽水文站的外觀,就是這樣極其簡樸,走近它,仿佛是走近20世紀90年代的電影畫麵,充滿了懷舊的味道。
然而湖南水利水文的功勞簿上,卻有著它濃墨重彩的一筆又一筆;中央電視台、湖南衛視、湖南經視、衡陽電視台、《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湖南日報》《三湘都市報》《中國水利報》等各大媒體,卻踏破鐵鞋,一次次追逐它而來;各級政府卻一年年地把一份份諸如“湖南省水利文明單位”“衡陽市先進基層組織”“湖南水文三優測站”“湖南水文文明測站”“湖南省抗洪救災先進集體”“衡陽市青年文明號”“衡陽水文局年度綜合考評優秀單位”“衡陽市十大新聞人物”“耒陽市文明單位”“耒陽市防洪抗旱先進單位”“耒陽市市域經濟特殊貢獻獎”等沉甸甸、金燦燦的榮譽勳章紛紛掛在它的胸前,頓時讓人感覺厚重。
這究竟是一群怎樣的水文人,能把硬件不硬的小站建設得軟件如此不軟?
01、一支與洪魔鬥智鬥勇的敢死隊
耒陽水文站是耒水流域控製站,這裏監測出的洪水水文數據,不僅事關耒陽市區幾十萬人的安危,而且直接影響著整個湘江流域的抗洪決策。
2006年7月14日,受超強台風“碧利斯”的影響,耒水流域上空堆積著濃密的烏雲濕沉沉地壓頂,風淩厲地穿梭著,樹枝早戰栗得左右狂擺,閃電一個接著一個,雷聲一陣接著一陣,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嘩——嘩——嘩——雨勢滂沱,暴雨如注!
洪水咆哮著、奔騰著,如同一張異常饑轆的大嘴,迫不及待地吞噬掉老百姓的莊稼、房屋及河兩岸的一切。
早在7月14日,耒陽水文站的技術人員在監測水文資料的數據中,感覺到一場前所未有的洪水即將到來。站長李銓銓立刻向防汛抗旱指揮部報告汛情,並迅速作出工作安排:李銓銓、郭紅成、屈敏測流;譚豔芳負責每小時進行一次水情發報,及時回複各級各部門的水情谘詢電話,施冬琦觀測水位,周建新、劉顯誌負責關注水勢、觀測比降水位。各自堅守自己的崗位,全麵收集水文信息!
15日10時,耒水水位74.64米!11時76.82米!12時41分77.50米!16時52分81.04米……
耒水河的水位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急速逼上了82餘米,河麵漫到500餘米。
耒陽城多處道路被淹,凶猛的洪水截斷了耒陽水文站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電力中斷,用於測量水流速度的電動纜道無法啟動!
為了水情信息的持續性和準確性,化抗洪搶險工作為主動,站長李銓銓向全體職工下達命令,要求大家一定要堅守在水文站!
15日18時,雨仍下個不停,耒陽市水文站的纜道因停電不能使用,要改用測量船測流。而這條標有“湖南水文”字樣的測量船已經閑置4年,船上設備老化,加上洪水滔天,乘船出行凶多吉少。
共產黨員、站長李銓銓穿上救生衣,第一個跳上船,叫上水性好的職工郭紅成,隨後他將身上的錢包、鑰匙掏出來,鄭重地交給船上年輕職工屈敏:“你下船吧,少一個人就少一分危險,洪水太猛,漂浮物很多,反正我們是有老婆的人了,孩子也大了,沒太多的牽掛,你的路還長……”
望著站長溫情又堅定的目光,屈敏熱淚盈眶,他無奈地下了測量船,哽咽地祈求:“站長,你們一定要平平安安的……”
耒水河翻江倒海,水文測量船猶如一葉小舟在滾滾的黃水湯裏隨波搖晃,木頭、草堆、死豬……漂浮物像商量好了似的夾擊著測船,李銓銓專心致誌地駕著船掌著舵,小心翼翼地躲閃,郭紅成一手搖著帶有50公斤重鉛魚的絞車,一邊記錄著數據。
突然,洪水挾裹著一個被衝垮的完整屋頂撞來,船體傾斜,船艙頓時進水,李銓銓一個踉蹌,險些被拋下船!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李銓銓迅速靈活地控製了船體,船體恢複平衡,兩人死裏逃生!
在正常水情下,完成一次流速流量監測隻需半個小時,他們這一趟卻足足花了1個多小時。測出水情後,立即讓譚豔芳報告給防汛抗旱指揮部。
“不要害怕,注意安全,我們必勝!”李銓銓幹涸著嘴巴大聲鼓勵大家。
到了漆黑如墨的夜裏,在漆黑如墨的河上,他們僅靠著一盞應急燈、一個手電筒,頑強地與洪水展開搏鬥,李銓銓在船尾,緊緊抓住船椽,靠雙腿把舵。郭紅成在船中記錄著數據。
這時,駕著衝鋒舟在河麵上巡邏的解放軍官兵發現了他們,大聲呼喊:“這裏很危險,趕快上衝鋒舟!”李站長卻說:“我們是一線水文職工,如果我們撤了,上級就不能及時掌握雨水情信息了,我們不能離開,你們去救別的群眾吧。”
解放軍官兵哽咽了感動了!原來在抗洪英雄的隊伍裏,舍生忘死的除了人民子弟兵,還有這群堅守崗位的水文人!解放軍官兵向他們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懷著敬意離開了。
三天三晚,他們熬紅了眼睛,忙得忘記了饑渴,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英勇測流。7月15日洪水壓境,他們向各級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揮部報告:耒陽洪峰將在16日淩晨5時至6時通過耒陽,洪峰水位不會超過83.50米,最大洪峰流量7300立方米/秒。結果洪水在預報的時間內順利通過耒水耒陽段,預報準確率達百分之百!
耒陽地區10萬餘群眾安全順利轉移,當洪峰平穩通過耒陽全線,人們說,耒陽水文站的職工在抗擊“碧利斯”中立了奇功,稱他們是“孤島勇士”。他們的優秀事跡尤其得到了當時在耒陽抗洪搶險前線現場指揮的省委張春賢書記的充分肯定,被省內新聞媒體乃至中央級新聞媒體廣泛傳播,被人民廣為熟知,並被藝術地再現在湖南衛視的“情係大湘南賑災晚會”上。
“哪裏不能掙錢,從事這樣隨時搭上性命的危險的工作,值或不值呢?”
麵對這樣的疑問,李銓銓的回答很簡單:“我們天天和水打交道,什麼風風雨雨、大風大浪都見過,如果貪生怕死,不努力監測出準確的水情信息,還叫什麼水文人?”這句話從一個從事水文勘測30年的老水文嘴裏說出,讓人更能理解這番話的凝重。
他隨口還哼唱起《湖南水文人之歌》:“三湘大地悠四水,湘資源澧從南到北,彙聚八百裏洞庭水,魚米之鄉似畫般美。四水咆哮狂風急吹,湖湘處處滔滔洪水,風口浪尖盡顯神威,水文戰士絕不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