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給廚房的新鮮物料,一次不要過多,以一天用量為限,尤其是較昂貴的食物原料更應如此。保持“基本存量”,貨存庫量以5天至10天為標準。
每日應按類別彙計,記載出庫物料的價格及單位,予以合計,然後記入單位之消耗額賬內,根據差額經常與在庫物品的數量核對;每月的最後一日,依據當月的領料申請單實施倉庫盤存清點,也可不定期實施盤存清點抽查,以杜絕浪費等流弊。
2.賬卡管理
遵照“凡物必有賬”的原則,迅速而確實的按規定填報,以發揮表報功效,減少消耗與浪費,而達成本控製、增加利潤的目的。
物料驗收時,有驗收報告表;發料時,出庫必須有填寫正確的出庫領料單才能放行;物料在各單位間移轉時,亦應使用移轉單,轉貨並轉賬,會計也應計算相應實際發生的成本利潤。
156.如何進行消耗品和非消耗品的存管
1.消耗品的存管
消耗品一般體積較小、耐用度低、容易耗損,凡餐廳所用的烹調器具、各式餐具、布巾類、清潔用品、文具等,均屬於經常性消耗品。
消耗品的備品補充,應訂定單位使用備補標準量,依物品性質如文具、清潔用品,按實際情形補充;如炊膳用具備品補充,需繳舊換新;如布巾類大多設定3套,1套使用中,1套換洗中,1套在庫存,如此更替使用,汰舊換新,淘汰的改作抹布、拖把,以節約費用。餐具類或布巾類應設有損耗率的規定,金屬餐具一般為1%,陶磁器為35%,玻璃器為5%,布巾類為3%。所定比率尚可依情況往下調整,以減少損耗,提高存管效果。
耗損報銷手續,先要報請主管核準,繳回舊品換發新品,如超過損耗率者,使用單位或使用負責人,應負賠償責任,才能杜絕物品數量流失。
為防止物品損失,務須加強監督,門櫃加鎖防盜,門禁管製攜出,領物出庫憑申請單核發,以建立完善的存管製度。物品領取有賬卡,損耗報銷有根據,才能養成員工愛護公司財產、保養重於修護、修護重於購置的心態,使財物發生最大的效用。
使用單位負責人職位調動或離職,應辦理移交手續,灶具移交清冊,以示交接責任分明。
2.非消耗品的存管
非消耗性物品均屬體積較大,堅固耐用度高者,如金屬物品、木器家具、電子機具等。非消耗品因不易損毀,都配屬於使用單位負責管理,如廚房中的炊膳籠、鍋、電子烹飪機具、冰箱等,一般交田廚師長管理。餐廳中之家具如餐桌、椅、沙發、櫥櫃、裝飾物品等,應責成餐務員負責保管使用。電氣設備、空氣調節冷暖氣機、音響、照明及舞台設備等,一般服務人員負責照管,凡物均有專人負責管理。
非消耗性物品使用限期,一般設定為3年,第1年可能外觀受損,第2年機具有使用程度性的磨損,所以應注重維護保養,平時由使用單位負責洗、擦及整理;定期的每月或每季舉行由專門技術人員的保養修繕。第3年可考慮財產折舊,編列預算,更新設備。不過,物品維護保養得體,養成愛惜物品美德,勤加養護,如家具類的修繕、油漆,機具類之檢修裝配,可延長物品使用的壽命。
非消耗物品雖分置各單位保管使用,但仍應列入“財產”管理係統,統一登錄財產管理賬卡,予以編號。該保管卡格式含類別、編號、品名、單位、數量、單位、總價、購置年月日、配置地點、使用保管單位負責人等,一式兩份,由使用單位負責人簽蓋後,一份存使用單位,一份存庫列管,作為物賬與盤點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