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便捷但停車不易的情況下,餐廳的選址,也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
8.營業有明顯的高峰時段
餐飲業每日營業有明顯的高峰時段,因此在經營上需要有特殊的安排。這種高峰現象可分兩方麵說明。在一天之內,由於受到人們一日三餐飲食習慣的影響,一般來講,營業時間通常是三段區分:早餐在上午7至9時之間,午餐在中午11至14時之間,晚餐在下午17至21時之間。而如今消費市場變化多端,一日24小時,除早、午、晚的三次正餐時段外,尚有下午茶、宵夜、午夜點心等消費時段。
營業時段對顧客來說是一種信約,不能失信,必須調整員工的作息時間來配合營業時間。在正餐的尖峰時段,顧客們不斷湧人,又很快地退了出去。此時,對場地的需求量較大,但一般餐廳的空間與餐桌的數量均有限,無法同時容納過多的顧客;尤其是速食店,更要把握食物烹調與服務的快速特點,盡量滿足顧客需求。如何突破這種購買時間的限製性,是發展的重要關鍵,而且也要針對不同時段提供不同商品。
在全年營運中,有明顯的冷熱淡旺情形。例如火鍋業、冷飲業,在旺季賣場麵積可高達數百平方米以上,但在淡季卻不到一百平方米。而經營者多以延長營業時間、人手調配、雇用兼職人員,來解決旺季的大量餐飲作業;在淡季,則減少人工的雇用或關閉某部分(區賣場來應付、減少其費用的支出。
3.我國餐飲業的特點是什麼
1.行業規模大,市場前景好
2005年我國飯店和快餐店的營業額總計超過8800億元,比上年度增加約16%。餐飲業連續1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率,預計2006年可望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5年我國餐飲業的年納稅額已達到4840億元,比上年度增加17.9%,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年度創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目前中國餐飲業的市場規模比1978年改革開放時擴大了159倍。2005年,新批準的外資餐飲業投資項目為820個,對餐飲業的直接投資,合同額為7200萬美元,同比增長16.1%。
2.以大眾消費為主,市場格局貼近百姓生活
近年,在大眾化經營的潮流趨勢下,一些家常菜館、火鍋店。小吃街、美食廣場、快餐廳、外賣店等發展勢頭良好,以快餐為例,已占到國內餐飲業營業額的20%。
3.現代經營方式和先進營銷管理觀念為傳統餐飲業帶來強大生命力
截至2005年,我國有麥當勞連鎖店有700多家、肯德基1500多家,中式正餐和快餐也發展了不少連鎖經營企業,並取得了很好的業績。根據中國飯店協會提供的數據表明:餐飲品種兼容並蓄,餐飲市場百花齊放。在粵菜、川菜風靡不衰的時候,杭州菜取各家之長,逐漸成為創新菜的精品,並在沿海城市風行走俏。
4.市場競爭激烈。要求餐飲業將多樣化和個性化結合起來
在國內,餐飲企業經營較好的、經營持平的、不賺錢的三分天下,可見競爭激烈。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城市餐飲業開始進行市場細分和定位,以適應家庭、假日、休閑、會展、旅遊等多種消費需求。
4.餐飲業可以分為哪幾類
現如今,由於國民收入的提高,在外就餐的人數不斷增加,再加上飲食習慣追求多樣化,使得餐飲業蓬勃發展。各式各樣的飯館餐廳林立,種類各異,不勝枚舉,分類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以服務方式來分類,有的以經營方式來分類,有的以消費層次來分類,有的以地方口味來分類。
根據服務內容,餐飲業可分為如下幾類:
●中式餐飲業
因為中國幅員廣闊,各地口味差異頗大,並各自形成獨特的餐飲特色,較知名的如川菜、粵菜、江浙菜、湖南菜、上海菜等,均屬於中式名餐飲。
由於傳統中式餐飲采取合菜方式,一道一道慢慢上菜,對於小孩子較缺乏吸引力,不過其他各年齡層都是中式餐飲的穩定消費群。近來有所謂“中菜西吃”,意圖將中式餐飲加以變革,以吸引年輕的一代青睞。
●西式餐飲業
我們一般把歐美各國料理統稱為西式餐飲。歐美各國菜式、服務均有差異,比較知名的有法國菜、意大利菜、美國菜等,英國菜、瑞士菜及德國菜則居少數。
中國人接受西餐的人口中,仍以中青客層為主,未來不妨可針對特殊消費需求(如保健)市場、老年人及兒童客層加以開發,其中西餐本土化或推出兒童餐、親子餐等,都是可行的方式。
●咖啡店業
咖啡店最早始於公元1645年意大利威尼斯的咖啡屋(CoffeeHouse)。因為威尼斯商人從中東學到喝咖啡的習慣,這種喝咖啡的風氣逐漸蔓延到歐洲各國,咖啡屋成了各地知識分子或上流人士聚會的地方。
本來咖啡屋單純隻賣咖啡飲料,隨著競爭的加劇,咖啡屋也開始供應點心,不久又增加了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