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期,林海音,要吃一碗熱騰騰的陽春麵,隻是一個幻想,一個幻想啊!現在,回想起我們的生活,我總是會同情林海音。現在,吃一碗麵條,不是難事,我們,可以隨時吃好的、喝好的,麵條,不再是我們的奢望。更多人,喜歡零食,想買多少都不在話下。在林海音那個時候,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都是奢侈的,哪能吃到這些美味呢?
我們也不用在放學時,懷著迫切的心情,跑到“文化街”的小書店裏去看書,不用提心吊膽,擔心是否會遭受到老板的驅趕。我們呢,可以隨時閱讀書籍,坐在沙發上,細細品讀,還可以一邊喝著飲料,一邊開風扇,開空調!書,我們想買就買。我,也和林海音一樣,熱愛讀書。我的家裏擺滿了3大書櫥、2小書櫥的書,我天天快樂地閱讀,不需要抽出放學時間,奔到書店裏看;我可以一口氣看完,可以反複品讀!
《竊讀記》讓我深深同情林海音,也更敬佩林海音。我讀過一些資料,知道她一生勤於筆耕,創作豐厚。她還聯絡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攜了大量台灣的文學青年,出版了眾多文學名作,被稱為台灣文學“祖母級的人物”。可惜,這個有著優美文字的林海音,在2001年因心肌梗塞而去了另一個世界。現在,讀著《竊讀記》,我的眼前總會浮現出一個穿著藍布褂子、咂著嘴、忍著饑餓讀書的窮學生,那熱愛讀書的孩子——林海音。她將會影響著每一顆純潔天真的心靈。
點評:
童年的林海音,無論生活多麼困難,都不願意放棄讀書的夢想,所以才有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優美散文,和林海音相比,我們真是生活在天堂,那麼,我們為什麼還不去珍惜時光,好好讀書,作者能感悟到這些,也算汲取到了這篇文章的精髓。側重對作者身世和命運的挖掘,便於更深地了解作者的作品,是這篇讀後感的特點。
四、實戰演練
閱讀下麵短文,寫一篇400字左右的讀後感,要求:主題鮮明,中心突出。
麥子的哲學
一個農夫向上帝祈禱:“全能的主啊,您可不可以在一年的時間裏,不要大風雨,不要烈日幹旱,不要有蟲害?”上帝說:“好吧,明年不管別人如何,一定如你所願。”
農夫本以為,沒有了旱澇蟲災,莊稼會長勢喜人。可等到收成的時候,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農夫的麥穗裏竟是癟癟的,沒有什麼籽粒。農夫大惑不解,他向上帝問道:“仁慈的主啊,這是怎麼回事,您是不是搞錯了啊?”
上帝說:“我沒有搞錯什麼,因為你的麥子避開了所有的考驗,麥子變得十分無能。對於一粒麥子,努力奮鬥是不可避免的。一些風雨是十分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甚至蝗蟲也是必要的,因為它們可以喚醒麥子內的靈魂。
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麥子如此,人更如此。事事順利,隻會落得一事無成。
第三課 怎樣寫看圖作文
一、什麼是看圖作文
看圖作文,就是根據提供的一幅或一組圖畫,通過認真細致的觀察,並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想象和聯想,然後圍繞圖的中心,精心構思,用自己的話有條理,有重點地把圖畫的內容及要表達的思想準確地反映出來。
二、看圖作文的寫法指導
看圖作文也是作文,它和其他形式的作文一樣,都要求達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確,內容具體,條理清楚,詳略得當,語句通順,書寫工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會用常用的標點符號。但是,看圖作文畢竟是看圖作文,它有自己和別人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特點,也有自己的思想。
看圖作文就形式而言有兩種:單圖作文和連圖作文。單圖作文要求圍繞圖的中心表達,準確而有層次地寫清楚圖的內容,連圖作文要求先看懂每一幅畫麵的內容,研究畫麵與畫麵之間的聯係和變化,然後從整體上把握這幾幅畫麵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
我認為要寫好看圖作文,要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著手:
第一、認真觀察,理解畫麵
我們觀察圖畫,要有整體觀念,要統觀全貌,不能隻觀察一個部分,一個局部。看單幅圖是這樣,看多幅圖也是這樣。看單幅圖,要從整體出發,先將整個畫麵總的看一看,了解主要內容,然後再按一定的順序,把畫麵的具體內容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清楚,最後再回到整體上來。看多幅圖,也要用“整體——部分——整體”的方法觀察,先要統觀幾幅圖畫,看這幾幅圖合在一起講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然後再按照看單圖的方法,逐幅仔細觀察,看懂每幅圖的內容,最後還要統觀全局。
其次,要有順序地觀察。
我們這裏講的觀察順序,是指具體的觀察線路,先看什麼,後看什麼。多幅圖是要從第一幅看起的,依次看到最後,這是不用多說的了。單幅圖觀察順序就很多了,有的圖畫需要從上往下的,也有的畫需要從下往上看,有的圖畫是從遠處往近處看的,也有的畫需要從近處往遠處看,還有從左往右看的,從右向左看的,由物及人的,有的圖畫,幾種觀察順序都要用上。
再有,要有重點地觀察。
一幅圖畫和一篇文章一樣,作畫的人不是平均使用力量的,為了達到自己的繪畫目的,畫麵的內容必定有輕重之分,這要從形象的大小,位置的遠近等方麵來表現。我們在作文之前,麵對一組圖畫或一幅圖畫,必須要了解作畫人的意圖,掌握圖畫的重點,隻有把這些方麵都搞清楚了,我們的作文才會和作畫人的原意相吻合。再從寫文章的角度看,重點突出了,文章的主次就分明了,詳略也會得當了。
第二、要發揮聯想和想象力
看圖作文中的想象,就是從眼前所展現的畫麵的內容出發,在已有知識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想象出不在眼前的人、事、景、物的具體形象。
看圖作文中的聯想,就是由眼前的畫麵內容引發,想到與此相關的另外的一些人、事、景、物的具體形象。
我們知道,提供給我們作文的圖畫有兩種,一種是單幅的,另一種是多幅的。多幅圖畫的各幅圖之間是互相聯係的,但是,如果把多幅圖和寫出來的文章一一對照,我們會發現,圖與圖之間還有無法畫出來或沒有畫出來的內容,也就是說,圖與圖之間有跳躍性,不像文章那樣緊密相連。這就需要我們在寫作文時發揮聯想,把圖上沒有畫出來的要想出來,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能更加連貫自然。
寫好看圖作文,一般要做到“四看一想理思路”。
四看
看標題。就是要看清圖片的標題。
看時間。就是要看清圖中事情發生的時間。
看地點。就是要看清圖中事情發生的地點。
看人物。就是要看清圖中都有哪些人物。
一想
就是要想圖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理思路
就是要理清事情發生的條理順序。
如果“四看一想理思路”都清楚了,我們的看圖作文寫起來也就不是那麼困難了。
三、優秀作文範例
下麵是根據所給圖片寫出的兩篇例文,同學們邊讀邊體會,這兩篇習作發揮了哪些聯想和想象,使習作變得流暢優美。
給媽媽洗腳
從小到大,媽媽不知道給我洗了多少次的腳。每次洗完腳,媽媽總會把我的腳放進暖暖的被窩,為我蓋上棉被,輕輕地親了我一下,把我寄給甜蜜的夢鄉……又是一年的“三八”婦女節了,下班後的媽媽臉上沒有一絲的笑容,一回家就躺在床上了。我知道媽媽肯定又在為他班的淘氣蛋傷腦筋了。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想到媽媽每次給我洗完腳後的舒服,我今天也要給媽媽洗一次腳。
我從陽台上拿來臉盆,放了些溫水,小心翼翼地向媽媽的房間走去。“媽媽,我要給你洗一次腳,把你的笑容洗回來。”媽媽聽了我的話,撲哧地笑了:“好呀!你會洗嗎?”“沒問題的,你讓我試試吧!”看到我一本正經的樣子,媽媽摸了摸我的頭,眼裏噙著淚花。
我捧起媽媽的腳,脫下媽媽那潔白的襪子,那是一雙怎樣的腳呀!這雙腳上麵布滿了條條青筋,腳底結著厚厚的繭子,隱隱約約還能看出歲月留下的痕跡:那可是媽媽小時候,在寒冷的冬天喜歡光腳丫踩在雪地上造成的凍傷愈合後留下的;那是媽媽年少時下河抓螃蟹時不小心被瓦片割破後留下的痕跡;腳背上那三角形的傷疤最明顯了,那是大前年媽媽在家洗碗時,被門上的玻璃紮的……原來勞累的媽媽也有調皮的一麵,我偷偷地笑了。我給媽媽的腳抹上沐浴露,輕輕地搓洗。我要洗去媽媽腳上的汙垢,我要洗去媽媽腳上的傷痕,我要洗去媽媽一天的疲勞,我要洗去媽媽心中的煩惱和憂傷,我要為媽媽撐起一片快樂的天空!
突然間,我覺得我自己就是個大人了。擦完了媽媽的腳,我的心裏甜滋滋的,有說不出的高興,媽媽激動地把我摟在了懷裏。
我輕輕地掙脫了媽媽的懷抱,也把媽媽的腳塞進暖烘烘的被窩裏,又在媽媽的額頭上印下一個深深的吻,我也要把媽媽帶進甜蜜的夢鄉……點評:
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小時候媽媽給自己洗腳的事情引入文章的主題,給媽媽洗腳,聯想豐富,細節描寫生動,語句流暢,整篇習作采用了抒情的筆調,是這篇看圖習作的特點。
雨中情
“沙沙沙,沙沙沙……”雨像篩豆子一樣,下個沒完沒了。天像被捅破了一個窟窿似的,雨水時而傾瀉而下,時而飄飄忽忽,猶如一曲永無止境的悲歌,給人心中又平添了無盡的煩惱。
山村小學三年級的教室裏隻剩下了我孤獨的身影。早上還是春光明媚,到了下午卻下起了瓢潑大雨。家裏的那把打滿補丁的“花”雨傘,這時也隻能讓我可望而不可求了。爸爸出外打工已近半年,媽媽得了重感冒臥床不起。想到還有三公裏多的山間泥濘小路,再望望窗外陰暗的天空、傾盆的大雨,不爭氣的淚水湧出了眼眶。“怎麼辦?怎麼辦……”我無可奈何,我心急如焚……就在這時,我看到一個蹣跚的身影正向破舊的教室跑來。“呀!不可能,怎麼會是羅老師?她不是老毛病——胃潰瘍發作已經先走了嗎?”
“小花,等急了吧?老師去借了把大傘……”羅老師的臉比醫院裏的床單還要煞白,洗得灰白的粗布衣因為淋了雨水變得深一塊淺一塊,水珠沿著褲管一滴一滴地往地上掉,握著傘的手微微地顫抖著。“來,天快黑了,老師送你回家。”說完她艱難地彎下了腰,把不知所措的我拉上了她那還冒著熱氣的背上。“拿穩雨傘,我們走!”她把撐開的雨傘交到我手中,毫不猶豫地邁進了雨簾……雨,依然下個不停。羅老師背著我一步一步艱難地走著,氣也喘得越來越快。可她還是不停地招呼著經過身邊的其他高年級的同學:“同學們,小心了,這裏有一個水坑,前麵路中間有塊高起的石塊,別摔著。”
忽然,羅老師停了下來,皺起了眉頭。原來走到了去我家的必經之地——獨木橋。這橋雖然名字很好聽——桃花橋,可本來就難走,橋麵不過三、四十公分,與水溝底的距離卻有兩米多,再加上雨水的澆淋,不用十二分的小心是過不去的。萬一有個閃失,那我們師生兩都要掉進湍急的水中,後果不堪設想。羅老師猶豫了幾秒鍾,像做出了重大決定一樣:挺了挺脊背,雙手勒緊了我的大腿:“身體貼緊老師,手抓牢我的衣服。”說著小心翼翼地探出了第一步,第二步……,豆大的汗珠伴著雨水從老師的發梢流到我的手上。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淚水,任它混入老師的汗水盡情地往下流……我把臉緊緊地貼上羅老師冰涼的麵頰,在內心一遍一遍地呼喊著:“羅老師,媽媽,我的好媽媽……點評:
看圖作文寫作的依據就是圖,詳細看圖,展開聯想,也就是所說的“四看一想理思路”,這幅圖的標題:雨中。時間:放學後。地點:放學路上。人物;冒雨回家的學生和送學生的老師。一想:老師為什麼要送我回家(爸爸外出打工,媽媽有病臥床)。理思路:理清整個事情發展的來龍去脈。作者的聯想非常合理,細節的描寫也非常細致,特別是背“我”過橋的那一部分,加上形象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使文章更加真實感人。
四、實戰演練
一幅圖,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下麵這幅圖,又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呢?請同學們發揮你豐富的想象,把它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