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溫文爾雅,英俊瀟灑,清秀的臉上架著一副眼鏡,乍一見麵,以為他是位青年學者,其實他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大老板——台北勝大莊文化企業集團公司的董事長。1990年,他被邀請大陸,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過“李誌仁先生書畫創作暨珍藏展”,曆時兩個半月之久,受到大陸觀眾的好評。其後,他組織神州藝術之旅文化訪問團,積極從事兩岸文化交流活動。近年來,他奔走於大陸和台、港之間,籌劃在大陸建立一家世界最大的中國筆墨廠,以期把中國筆墨和華夏文化推向國際舞台。
他是個天生的企業家
李誌仁大學讀的是“國立中央大學”數學係,1977年大學畢業後,原想去美國深造,但是當時把他收為人室弟子的著名書法家、原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莊嚴教授(1899—1980年,江蘇武進人)卻認為,李誌仁出身筆墨製造世家,擁有許多世交的書畫界前輩,又受過高級科學教育,是把中華文化推廣到國際舞台的再恰當不過的人選。李誌仁接受了老教授的建議,毅然接下了這份連他父親也不看好的家業——勝大莊。在他短短十多年的苦心經營下,勝大莊從一個小小傳統筆墨廠脫胎換骨,一躍而成為聞名遐邇的國際文化企業集團公司,不僅擁有數億美元資產,並使中國筆墨和中國文化藝術品在國際文化市場上開始揚眉吐氣。
改良傳統筆墨製造技術
23歲的李誌仁,接手“勝大莊”後第一件事就是研究改良傳統筆墨製造技術。他認為要發揚中國文化,首先要有好紙好墨。但是台灣彈丸之地,缺少製造筆墨的優質材料,給研究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他力排萬難,除開發台灣特產毛料外,多方引進畜牧國家之毛料外,並通過不斷的經驗,掌握了各種毛的成份及其含墨量,彈性大小等情況,將各種毛以不同的成份混合起來,製造出書寫靈活、吸墨和出墨功能良好的毛筆。這種毛筆不必中途舔墨,一筆可以書寫到底。李誌仁用係統分析原理設計了前所未有的毛筆工程圖,創立按圖施工和生產線製度等,將傳統的筆墨製造技術帶入了新天地。勝大莊精製的諸如天龍、扛鼎、雲波等品質優良的毛筆,都成為書畫名家的利器,而在名家讚不絕口之際,“勝大莊”的名氣也就不脛而走,勝大莊的分公司在台灣各地陸續成立。如今勝大莊筆墨享譽世界,開創了空前優良的外銷實績。李誌仁在1981年、1982年兩度獲得台灣中國畫學會頒贈的“金爵獎”,被譽為“當今蒙恬”。1983年,美國國務院邀他去加州大學企管研究所研習,這使他在以後的企業經營中更是如魚得水。
倡導文化藝術品投資
後來,李誌仁又把視野投向文化藝術品買賣。他發現中華文化藝術品在國際間流失增多,中國文化藝術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位也遠不及外國作品,正如在國際拍賣市場上流行的一句話:“齊白石美金一萬,畢加索美金百萬。”於是,李誌仁買下國際四大藝術拍賣公司之一的“建德”(Kander)拍賣公司百分之五十的股權,專門經營東方藝術品的拍賣。長期處於低價的中國藝術品,在李誌仁傾其所有現金收購後,再以高價拍賣的運作下,身價大漲,在國際間漸露頭角。以於右任的字畫為例,幾年前他的字畫在國際拍賣一副才五千元台幣,經過李誌仁發奮收購亞洲所有於右任的字畫,並在東京舉辦的拍賣中,將賣價提到每幅數百萬日元的國際價格,身價比原先提高十倍。李誌仁說,藝術品一旦進入市場,使其價值比、行情化,必然會引起人們的關切,而文物字畫“唯一”、“不得重複”的特質,將使人們在物以稀為貴的心態下努力珍藏,這也正是提升全民文化水平的一種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