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謝冰瑩,仍是文壇一兵(1 / 2)

長期旅居美國舊金山的著名女作家謝冰瑩,早在三十年代就以她的名著《從軍日記》和《女兵自傳》蜚聲中外文壇。筆者去台北探親期間,恰巧這位87歲高齡的女作家也到台灣訪問,更巧的是筆者的一位親人曾負責全程陪伴這位老作家在台灣作各項訪問。這些巧合,使我這個大陸來客有機會“采訪”到有關謝冰瑩的近況和一些鮮為人知的趣聞軼事。

曲折傳奇的前半生

謝冰瑩,原名謝鳴崗,字鳳寶。1906年出生於湖南新化縣謝鐸山村。她前半生的經曆非常曲折傳奇。為了衝破舊禮教的束縛,她少年時就自作主張把小足放大,並以絕食三天三夜向母親爭取到讀書的機會。1921年秋她考入湖南省第一女子師範學校,隨後她為了逃避家裏為她訂的婚事,毅然離開還差一年就可畢業的女師,投筆從戎,於1925年冬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第六期女生隊,成為國民革命軍第一隊女兵,第二年加入北伐的行列。離開軍隊後,她回到家鄉,母親仍不放過她,把她禁錮起來,逼她成婚。謝冰瑩不肯就範,伺機逃跑三次,都被母親差人追趕抓回。最後,在假意結婚後,以去外地學校任教為借口,才脫逃成功。此後,謝冰瑩曾在上海和北平過著漂泊的生活。1931年,她首次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因遇上“九一八”事變,與同學組織抗日救國會,被日方遣送回國。1935年,她再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研究所進修,又因次年拒絕歡迎偽滿皇帝溥儀朝日,被日本警方逮捕入獄,在獄中受盡各種酷刑,所幸後來通過朋友的援助,入獄三周後就逃出虎口,回到祖國。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戰爭開始,謝冰瑩曾組織湖南婦女戰地服務團,由湖南長沙隨軍赴東戰場前線,從事戰地傷病官兵的救護工作。1940年赴西安主編《黃河》文藝月刊三年。

抗日戰爭勝利後,謝冰瑩曾任漢口《和平日報》和《華中日報》的副刊編輯,北平師範大學和華北文化學院教授。1948年去台灣,任台灣師範大學教授。1971年8月退休,赴美國定居。著作除《從軍日記》、《女兵自傳》外,還有《在日本獄中》、《冰瑩遊記》、《紅豆》、《舊金山的霧》、《碧瑤之戀》、《我怎樣寫作》等共六十多部。

以日記寫書的創作特色

謝冰瑩參加北伐戰爭期間,她把軍中的生活和在前後方所親身經曆,寫成《從軍日記》,寄給武漢《中央日報》主筆孫伏園先生,逐日在該報副刊上發表,引起了國內讀者對她的注意。後來,《從軍日記》陸續被翻譯成美、法、德、俄、日等國文字發行,中外人士對此書多有好評。當時的法國文壇巨擘羅曼·羅蘭,還寫信讚揚謝冰瑩是個努力奮鬥的新女性。

以日記寫書,是謝冰瑩的創作特色。謝冰瑩從十五歲開始,就養成每晚臨睡前必須記下一天見聞及自我反省的習慣。這些完整的日記,往後就自然地成為她寫作時取之不盡的材料庫。謝冰瑩自豪地說:“我寫了七十二年日記,從沒有間斷過。”就是在她訪問台灣期間,她那花布提包裏,任何時候都擺著筆記本、筆和小紙條,不但記自己想的起來的事情,想不起來的事情她也會問陪伴她的人,力求把每天的生活最完整的記錄下來。

謝冰瑩雖然著作等身,但她仍努力不懈的寫作。目前她正忙於整理十幾年來發表的文章和幾十年的日記,編撰成《冰瑩雜文集》和《作家與作品》兩書付印。

她的作品追求真與善

謝冰瑩從來不寫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或是憑空捏造的故事。她認為,隻有真情實感,才能寫出好文章,才能感動作者。這一寫作理念是她從她的處女作《刹那的印象》一文獲得發表後得到的結論。

《刹那的印象》是謝冰瑩在湖南第一女子師範學校念二年級時(時年十五歲)寫的,有一天她隨兩位同學到一個同鄉師長家吃飯,師長剛買了一個丫頭,準備養作小妾。那女孩有著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非常惹人喜愛。當他們坐在客廳裏寒暄時,師長太太竟命令那女孩走路給他們看,並請他們批評她的一舉一動,看是否合於一個師長公館用的丫頭。謝冰瑩看了非常憤恨女主人的不人道,認為她簡直是把人當畜牲看。於是借故肚子痛,飯也不吃就回到學校,立刻把剛才的情形寫成《刹那的印象》,以筆名“閑事”投給湖南《大公報》總編輯李抱一先生,結果第三天就被刊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