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聞雖然玩的時候和孩子們不分彼此,但對於三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品德要求卻十分嚴格,甚至還有些苛刻。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王朝聞便要求孩子們養成記日記的習慣,而且規定生字不會寫可以用拚音替代,但是不能簡單地記流水賬。這樣一來,難度就大大提高了,王朝聞建議他們選一天中印象最深的事情來記。一開始,幾個孩子都十分感興趣,寫得津津有味。但是時間一長,熱度過了,就是每天那區區百十來字也變成了一種折磨。但王朝聞並沒有因此而心軟,依舊讓孩子們堅持,雷打不動讓他們每天按時上交。孩子們見父親一點也沒讓步的意思,隻好硬著頭皮堅持下來。一開始王朝聞還要督促著上交,久而久之,孩子們就不用父親催了,自己自動自覺地選好事情記錄下來讓父親過目。王朝聞這樣做,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而且也很好地訓練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觀察事物的洞察力。孩子們後來回憶說:正如父親樸實的為人一樣,他從來不喜歡華而不實的文章。對我們的作文除了主題突出、論點鮮明、文字通順等基本要求之外,凡是空洞的、浮華的語句全部都會毫不留情地刪掉。他要我們描述自己的發現,闡明自己的觀點。
王朝聞雖然非常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但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他的管教方法似乎有些過時。孩子一旦犯錯,他經常采取體罰的方式進行教育,比如罰站就是他的“拿手好戲”。牛牛因為是老大,最先受到父親的體罰,也被罰得最多。有一年學期期末,牛牛風風火火拿著成績單就往家裏狂奔,一進家門就蹦出七個字:“考試隻得了2分。”王朝聞一聽,氣不打一處來,立馬就火了,急切地追問他怎麼就得了那麼點分數。牛牛大概是嚇壞了,愣是沒再說話,連口大氣都不敢喘。這時的王朝聞更是氣急敗壞,順手拿起家裏的雞毛撣子對牛牛的屁股就是一頓狂轟濫炸。那態勢把正在廚房燒菜的簡平都嚇得半死,她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就聽到了牛牛的哭喊聲。簡平急急忙忙放下手上的鍋鏟,一把將牛牛抱在懷裏,聲嘶力竭地朝王朝聞喊道:“有話好好說,別動不動就打孩子,孩子還小!”跟著哥哥後邊進屋的毛毛更是被眼前這樣的景象震驚了,嚇得倒退到了門邊。簡平摸著牛牛的頭,語重心長地問他怎麼得了2分。牛牛在媽媽的懷裏哭得一塌糊塗,十分委屈地小聲啜泣道:“其實我是騙爸爸的,我得了5分。”王朝聞和簡平一驚,全部都愣住了。簡平緊緊地抱住牛牛對他說道:“爸爸有錯,是他打錯了你。但是你仔細想想,爸爸這也是為了你好呀。以後可不能隨隨便便跟爸爸媽媽開玩笑,好嗎?”老實的牛牛一個勁地點頭,答應簡平以後再也不敢了。然後破涕為笑,拉著弟弟跑出去玩了。這件事讓王朝聞後悔了好久,也吸取了經驗教訓,從此以後再也沒打過孩子。
王朝聞是一個十分純樸的人,在衣食住行上統統不講究。雖然解放後生活水平好了,但他還是力求節儉。他自己首先以身作則,在飯桌上有什麼吃什麼,從來不挑肥揀瘦。洗臉的毛巾就算洗舊破了洞,他也不舍得扔掉,說補補可以接著當洗腳布用。他不僅在生活方麵十分“小氣”,就是在工作上,他也斤斤計較,寫作用剩下的半張稿紙從來不舍得扔掉,對北京出品的圓珠筆芯也頗有微詞,因為沒有一根是可以把“油”寫完的。其次,對於孩子他也進行節儉教育,防止他們小小年紀就產生優越感。一次,王朝聞從山東特地給孩子們帶了黑色的紅薯麵餅子回來,希望他們品嚐農民的疾苦。王朝聞如此用心良苦的言傳身教,讓三個孩子都非常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