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遼國(2)(1 / 2)

遼南京又稱燕京、析津府,是在唐代幽州城基礎上建設的城市。

遼南京子城又稱內城、皇城,位置偏於西南隅,與大城共用西門、南門。子城之中主要是宮殿區和皇家園林區,宮殿區的位置偏於子城東部,並向南突出到子城的城牆以外。南為南端門,東為左掖門(後改稱萬春門),西為右掖門(後改稱千秋門)。宮殿區東側為南果園區,西側為瑤池宮苑區。宮苑規模較大,瑤池中有小島瑤嶼,上有瑤池殿,池旁建有皇親宅邸。

剛才商行的一行人進入燕京城自然是打南端門進來的。

“《禮記》中說’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這還是我第一次來到遼國,當然也是初次來到燕京,還要勞煩韓兄多給我介紹介紹北地的風俗人情啊!”盧升牽著馬,對一旁的韓常笑著說道。

韓常一本正經地說道:“其實南人一直是對我們北人有誤解。拋開北地的契丹人不談,我們南人北人同樣都是漢族人,不過是因為地域不同,又被宋遼戰火隔開了幾十載而已。幾十載的時間,在曆史長河中不是轉瞬即逝嗎?又哪裏來的什麼文化習俗的差別呢?不過是一些小人喜歡嚼這個舌根罷了。”

見韓常似乎對這個問題頗有微詞,盧升趕忙接話:“倒是在下拘泥於此了!望韓兄不要見怪。”

“盧兄盡管把這燕京城當做江陵府來看待,大可不必理睬那些居心不良之輩宣揚的北地人的一些壞毛病!”

盧升大笑:“盡管我生在南方,但反倒是覺得,北方人比之南方人,更加豪爽,相處起來也更隨意!”

如今有點兒規模的城市都是采用雙主幹道的井字型規劃,燕京城自然也不例外。但由於子城位置偏於西南,城中隻有兩條貫通全城的幹道,一條是東西向幹道,名檀州街,一條是南北向幹道,名幽州街。另外兩條幹道則隻能從城門通往子城而終止。除幹道之外還有次一級道路。

盧升等人就是走在幽州街上,荊楚商行在燕京城住宿長期的選擇是一家在檀州街的酒店,楚鄉酒樓。據劉管家說,這酒樓的東家和他們是老熟人了,商行出門在外,輕易是不會住陌生的酒店的,一般都是選擇常去的老店。

韓常就是燕京人,外出歸來本應該先回家得,可他執意要送盧升一行人先去酒樓。

路上韓常給盧升介紹起了燕京現在的名字“析津府”的來曆,道:“此處原先叫幽都府,源於先秦時期的區域名稱“幽都”,開泰元年(1012)改稱“析津府”。以燕分野旅寅為析木之津,故名析津府。”

在我國古代天文學中,人們把天上的星宿與地上的州域逐一對應起來,二者互為對方的“分野”,盧升滿臉疑惑的問道:“這’燕’自然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燕國所在的地域。沒記錯的話,這燕地對應著天上二十八宿中的尾、箕二宿,這尾箕才是’燕’的分野啊?”

“盧兄別怪我賣了個關子,請容我娓娓道來。”韓常聽罷笑了笑,道,“星宿的分野也有的以“十二次”為綱與列國相配。古人為了說明日月五星的運行和節氣的變換,把太陽運行的軌道“黃道”附近一周天由西向東分為十二等份,叫做“十二次”;每“次”也以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為標誌,“十二次”中與燕國相配的是“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