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爺隻需瞟了一眼盧升,便知曉了少年的想法,暗自發笑,想了想,有意幫那道人抬高一下鬼穀子一派。
便搶先在王崇羽之前開口,說道:“鬼穀子一派創自春秋時期的王禪老祖。因老祖常年隱居鬼穀,又自稱為鬼穀先生,得而命名。與申韓一派、楊朱一派、莊列一派,還有關尹、尹文一派合稱為‘老學五派’。先秦時期,本派能人輩出,且皆是叱詫風雲之輩,他們各領風騷,也令本派名揚天下!有人曾讚曰,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可見一般!”
聽了老太爺的話,王崇羽絲毫不掩飾自己心中的自豪感,接過話,道:“王禪老祖可謂通天徹地,人不能及!後世門人得其一真傳,天下無人敢等閑視之!蘇秦張儀,習得其中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孫臏龐涓,習得其中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剻通徐福,習得其中算法,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其實在我看來,要達到‘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這句話的境界,才算是掌握了本派真正的精髓所在!”
聽到這兒,盧升已經陷入了對先輩的驚歎和對自己未來的憧憬之中。
王崇羽用餘光瞄了眼走神了的盧升,暗自感歎當年的自己大概也是這樣得吧!
不過說的容易,想要取得一番成就哪有那麼輕巧!那些前輩,哪個不是才華橫溢之輩,又各有機緣,加之潛心學習,才得以留名青史!況且,這少年郎,還是背負著家仇國恨,要做到先輩都不曾做到事情。這更是難上加難啊!
王崇羽也有意壓抑一下少年,話鋒一轉,繼續講到:“然始皇統一全國,焚書坑儒,其實殺的大多數都是方術士,故我派深受其害,大受打擊。更有甚者,自漢武帝登基以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我派遭遇自不必多說。《鬼穀子》一書,因為所崇尚的是謀略,權術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思想自然與儒家所推崇的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曆來被視為洪水猛獸。頗為搞笑的是,往往禁而禁之者,私下裏卻時而習之,樂此不疲!”
講到這裏,王崇羽不禁看向盧清遠,兩人對視一笑。
昔日在汴京求取功名之時,太學生經常議論當時執政的宰輔們口是心非。當中就有人笑言,“昭文史館集賢三相,哪個不是手裏拿著《論語》,心中念著《鬼穀》!哪個不是滿嘴的仁義道德,滿腹的謀略權術!”
宋初,宰相的官名叫做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但是往往不隻有一人,常有兩到三人並列。這不同於唐朝的三位宰相,中書門下尚書三個部門,各司其職,宋朝的宰相全都紮堆在中書省裏。要知道,中國人一向是很喜歡排名競爭得,有時候一樣的東西也非得要分個子醜寅卯來!
那麼怎麼區分首相次相甚至第三呢?很簡單,按照昭文,修史,集賢的順序來吧!帶“昭文館大學士”的排第一,帶“監修國史”的排第二,帶“集賢殿大學士”的就排第三了!後人也就常常稱之為“昭文相”、“史館相”、“集賢相”。古人在這方麵的智慧,可以不推崇,但不得不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