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鄉之村(5)(1 / 3)

田水灣依堤傍水,高而寬闊的河堤繞莊而圍,堤兩旁由高大挺拔的白楊織成茂密的防護林帶,堤坡上是瘋長的芭茅和幾乎原生態的野葛條、蒿草等,一年四季,整個田水灣除了東南西北四個出村的寨口,幾乎被綠色和樹林包裹著,隻在冬季,樹們草們在凋謝落葉季節,才能看到村子的大致輪廓。但如果你不走進去或僅僅是匆匆而過,那你看到的隻能是田水灣的嫋嫋炊煙。田水灣的土地是我們那一帶最好的河灣地之一,沙質土鬆散而肥沃,種什麼長什麼,從來沒有絕收的年景。隻是每年夏末秋初,幾場暴雨,河水會上漲,淹沒綠油油的秋莊稼,叫人怪心痛。但我們那裏的水是不長久停留的,雨一停,水即退。有經驗的我的父老鄉親們會在夏季獲得小麥的好收成後,在堤外的河灣地隻種些花生、玉米等耐淹的作物。而經過帶著淤泥和富含農家有機養分的河水浸淹後,反哺給土地的是更好的滋養,不用化肥,來年的麥季必是豐收無疑。即使秋作物被水淹沒時間過長,漚壞了,有經驗的鄉親們便會迅速地清除掉腐爛的秋莊稼,趕時種上蘿卜、大白菜、包菜等蔬菜,那肥沃的包蘊著被淹青苗汁液的土壤,正是這些菜蔬營養的沃土,要不了三四個月,那水靈靈的大蘿卜,青頭肥大地裸露在地麵上,一個個足有四五斤重,而抱得瓷實沉重的大白菜、嫩包菜也便整擔、整車地被運往街市或外地。這裏的水土真是養人,就是河灣的沙灘上、低窪處,也生長著密匝匝的、一望無際的蘆葦,那是鳥和野兔們的天堂,待秋風吹起,葦花吐絮,白雲飄蕩,一派蘆蕩風光。而與田水灣隔河相望的我的老家喬灣,也就連在這一片深厚而富饒的田園中。

下麵這個性殺的凶事就是在這兩個臨河的村莊裏發生的。

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叫高小英,是喬灣兩千多人的喬姓大村莊中不多的外姓高家之女。關於高姓遷居喬灣的來曆,我得簡述一下。

我的始祖是在明嘉靖年間從南京鳳陽府碭山縣月兒灣(今安徽碭山縣)村逃荒而來的,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據始祖墳上現存清嘉慶八年(1803年)的碑文記載:明世宗嘉靖年間,我始祖的祖父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移民遷至當時屬南京府的碭山縣。為何落戶碭山縣,無資料可考。但可考的是,那些年,黃河竟像翻燒餅一樣不斷泛濫改道,聽說中原土地肥沃而人丁稀少,我的始祖便又告別新的故鄉,和侄兒一起,兩挑四擔來到了那時叫唐州的地方,在距唐州府四十五裏的唐河岸邊停下了疲憊的腳步,搭棚定居,結廬為家,紮杆為界,拓荒而活。與先前到來的田水灣隔河為鄰,因始祖姓喬,定居地又臨河灣,從此,一個名叫喬灣的村莊便誕生了。祖侄因不會遊泳而怕水,在第二年麥收後便移居唐河西邊的高崗上,取村名喬崗,距喬灣十裏之地。

喬氏始祖臨河灣而居,土地肥沃,地頭寬綽,加上祖先從晉南的汾河流域而來,很會耕種。有了糧食和農產品,人丁自然興旺,至清初,喬氏家族人口已增至二百多人,築了堤,修了寨門,喬灣便真的成了方圓數裏像模像樣的一個村莊。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唐河一帶澇、旱、瘟疫並行,地絕收,人相食,不少姓氏絕。鄰村高姓,因與喬氏有姻親,便投親於喬灣。至今,喬灣僅有高姓這唯一外姓。

高姓親戚遷至喬灣猶如林黛玉進了賈府,總有寄人籬下之感,加上因災投親,分地又薄又少,發展緩慢。族人中有點本事的不是外出,就是搬回原址,到現在,和喬氏村莊共居的僅有幾十戶,人口不足二百人。但就這百餘人中,到20世紀70年代,卻出了一個十裏八鄉、遠近聞名的大美人。大美人叫高小英,因個頭在一米七五以上,膚色白嫩細膩,臉蛋白裏透紅,尤其是一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會說話似的,勾人心魂。十七八歲時,高小英已出落得娉娉婷婷,風姿綽約,高挺的前胸如鄉下六月的大白桃,在綠葉遮掩之中,總有時不時要閃現蹦跳出來的顫動之美。小英父母會說書唱戲,在那個年代可吃百家飯,收百家錢,高小英穿戴打扮自比一般農家姑娘俊俏時髦,這便引來無數豔羨和渴望的目光。當地有點頭臉的,諸如支書、村長、校長、信貸員什麼的,或家庭中有吃“商品糧”的,或工人家庭中的適齡小夥子,誰不想娶高小英或為妻或為媳。一時,高小英家成了高氏家族的名門。提親的,想瞧一瞧小英動人美姿的,絡繹不絕。小英家經常是酒席不斷,猜枚劃拳聲響徹河灣。高小英上街趕集或看戲看電影,人們望著她高挑的身材,粉紅的臉蛋,高顫的豐乳,時尚的穿戴,無不驚詫失措,不少人看傻了眼,忘了幹活兒,忘了走路,忘了鄉下人淳樸的羞澀和臉麵。有的人幹脆跟上幾裏,赤腳踩著高小英的腳印。看著他們臉上的幸福感,好像相擁相親的感覺。上年紀的老人說,這妮子不是凡胎,必是個妖精,將來嫁人,必是克星;中年人搖著頭說,這妮子咋會種地過日子,誰娶了會養得起;小夥子們則青春無畏,夾著下身鼓脹高揚的命根,自言自語或對著同伴拍打著自己的家什:“我操,高小英要是叫咱睡一回,槍斃了也值!”後來,不知是哪家貧嘴的後生,對照著高小英的身材、膚色、衣著,給她起了個外號“高白俏”,一傳出,大家好像不謀而合,“高白俏”就代替了高小英,在我的老家喬灣及隔河相望的田水灣,“高白俏”西施般的美麗便掛在人們的口頭上或想象中。然而世間一切運行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和相對平衡,像達爾文進化論闡述的用進廢退,聾子的眼睛好使,瞎子的聽力超常,越有長處越被長處所累。這高白俏因天生麗質,十四五歲已楚楚動人,但學習和功課卻差到了極點,每學期總有半數科目不及格,父母覺得這妮子不是上學的料,勉強上到初中畢業,幹脆讓她跟著戲班子走南闖北起來。她的唱功嗓音並不出色,但扮相俊美誘人,倒也為戲班增添了不少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