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水之北(3)(1 / 3)

南陽是一個有悠久曆史的文化名城,但曆來都不算太大,隻在東漢鼎盛時,因光武帝劉秀起兵於南陽,故有“南都”之稱。那時的南陽城可謂風光一時,是全中國六大都市之一。白水繞城,青山北橫,豪宅如林,車水馬龍,連一向恃才傲物的大唐詩人李白也四五次遊覽、拜謁南陽,留下了不下十首頌揚南陽的詩篇,“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很讓南陽自豪了一陣。但南陽是南北通衢的要道,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幾乎每個朝代的大變遷、大混戰,南陽都要首當其衝,遭到數次屠城甚或滅頂之災。起起落落的南陽,終於在曆史風雨中涅槃重生,以三麵環山、一麵朝向漢水的優越地勢而成為南陽盆地。盆地如碗,也就有了宛城之說。盆,聚金納銀;碗,盛食吃飯。南陽是塊風水寶地,南陽是一個過日子的好地方。

盛夏納涼,如果你沿白河一轉,無數的燒烤和地攤夜市會讓你如入迷宮一般。南陽吃食很包容,川味的麻辣、粵菜的甜膩、大東北的烙餅、西北的大囊都可在這裏原汁原味。農業的城市,小生意幾乎被農民占領,所以,隻要你不太過分,南陽人一般比較包容,絕不會一出口就傷人,和他們一聊,幾句話就是鄉情鄉音、親戚朋友。南陽曆史上出了不少名人,但不像西安、開封、洛陽、北京,一提就是幾朝古都,宮廷政變,天下大事,曆史文化。這裏的人們過著四平八穩的日子,這裏是如碗的平靜,如盆的狹小。

南陽的城牆早已遠去,留下的古跡也不連貫,水陸碼頭的寨牆寨門也將隱沒在市聲和高樓中。雖然南陽的楚漢文化很燦爛,稍一留意,一座現代化的建築物下麵就可能是一座楚墓漢塚,可這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重視。三門峽一個小小的新城,虢國小國的幾座古墓,就成就了一座耀眼中原的虢國博物館,而南陽要建如此規格的博物館,文物遍地都是。南陽看重的是府衙、縣衙、帝王係列的官文化。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幾千年的帝王將相、官位權勢,誰沒有升官發財這個夢?即便做不了這個夢,看個熱鬧,探個稀奇總是可以的。所以,南陽人喜歡談論官場,喜歡談論人勢的升遷跌落;男人走路喜歡低頭或平視,見人喜歡客套和謙卑。上個世紀的那些浮誇風、打砸搶、派別爭鬥,南陽是最慘最烈的釋放地之一。

南陽需要開放和釋放。農民工擁進了城,小商小販擁進了城,從賣紅薯起家,從開飯店起家,從美發美容、放錄像起家,從殺豬宰羊、賣藥販藥起家,南陽出現了經濟上的又一次繁華,香車寶馬,洋樓別墅,妻妾成群,大紅燈籠。富起來的大款們有誰能對南陽的“四聖”如數家珍?“南陽作家群”享譽全國,可又有幾人讀過他們的作品。在外地歌廳、KTV漸漸落下帷幕的時候,南陽卻風起雲湧,越裝越豪華,歌聲越來越嘹亮。有錢了卻感到狂躁、絕望,甚至沉重無比。好多人積累了無法釋放的情緒,於是要在小姐、二奶、酗酒和歌唱中得到釋放,讓一些刺激穿透自己的隱痛,快感一些,輕鬆一些。這使我一下子想到一段沉重的歌唱:“我思念的城市已是黃昏/為何我總對你一往情深/……我在遙遠的城市/陌生的人群/感覺著你那遙遠的憂傷/我的幻想/風路過的時候/沒能吹走/這個城市太厚的灰塵/多少次的雨水/從來沒有/衝掉你那沉重的憂傷/你的憂傷像我的絕望/那樣漫長……”南陽,在時代的裹挾下,正在走向春困。南船北馬,千帆競發;“走馬紅陽城,放鷹白河灘”,大唐詩人筆下的南陽激情和豪放哪裏去了?難道真中了我筆下曾經的描寫:故鄉是一堆草木,正失去根的沃土,一陣風就可以吹走我的骨架,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都已淡忘。

山之南水之北

南陽是一座優美的城市,四季分明,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但南陽又是一座有隱痛的城市,楚風漢韻的開拓和高貴已變得蒼白和無力,後現代的物質大潮和更多的欲望正在銷聲著文明和曆史的呐喊。聖人已逝,隱痛悠悠,古都南陽,誰立潮頭,再現帝都風采,人文華章;誰又能洞開一扇智慧之門,讓南陽人蘊蓄起意想不到的內在支撐,而讓人文精神普照,麵朝長江大海,永遠春暖花開。

南陽府衙斷想

無論風雪、陰雲,還是坎坷、爭鬥,人類與生俱來都充盈著生命難逃的堅硬、冷凝、嚴峻,一種凜冽的宗教威儀感,一種深厚肅穆的苦難色澤……博古而知今,是反思曆史和撫慰心靈創傷的一麵最好鏡子。

公元2002年4月6日上午9時,古城南陽在喧天的鼓樂和萬人翹首的目光中,又綻放出曆史文化的又一奇葩:南陽知府衙門博物館隆重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