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祛風通絡藥物:可選用防風、羌活、天麻、菊花、烏梢蛇、僵蠶、白鮮皮、青風藤等。祛風藥有祛風散邪、宣通氣血、舒暢脈絡功用,是治療痛證、癢證的常用藥物。但不可久用,以免耗氣傷血。

藥膳介紹:蛇肉煲:烏梢蛇(含食用蛇)1條(約500克)。宰殺後,切除蛇頭,剝皮,去內雜,洗淨,切段,放鍋中,加適量水、黃酒、薑、蔥,隔水蒸煮,待熟爛後,加少量調味品。喝湯食肉,可當菜佐餐,連吃2~3日。可祛風止痛,祛濕止癢。適用於風痹肢節攣痛、皮膚濕疹瘙癢、肌膚麻木等症。

桑枝黑豆粥:嫩桑枝50克、黑豆25克、粳米50克。取桑枝清水稍加淋洗,放鍋中加適量水,煮開後,小火再燒半小時,取汁,去渣。以汁代水,和淘洗過的粳米、黑豆,一並放鍋內,用武、文火熬粥,待豆熟粥爛即成,趁溫食用。可祛風通絡、活血利水。常服有效。

生活起居:生活起居要有規律,睡眠保持充足;居住環境要幹燥、通氣;不要貪涼、當風而臥;浴後大忌風吹、空調降溫。刮風下雨天氣,減少戶外活動時間。

運動提示:堅持長期適量運動,以改善身體素質;做一些輕柔的運動,如散步、太極拳、太極劍、廣播操等,不宜做大負荷運動和出大汗運動;可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陰雨天氣應在室內活動。

(十)火熱體質

體征表現:火熱體質的人,陽氣亢動,幹、熱、瘡、腫。表現為:怕熱喜冷飲,口幹,口角起皰,口舌生瘡,心煩少寐,牙齦腫痛,大便幹燥,舌質紅,脈象數。冬天較舒服,夏天不適應。夏天陽熱氣溫高時,容易上火。感受邪氣較多從熱化發高燒。易患瘡瘍等感染性疾病。

藥膳調養:宜寒涼清熱。

常用的寒涼清熱食物有:絲瓜、苦瓜、西紅柿、西瓜、草莓、蓮子心、苦丁茶、荸薺及牛奶等。牛奶性微寒,可以養陰津,解熱毒,但切忌凍成冰塊,否則會破壞營養成分。飲食上清淡營養是最好的滅火劑。要多吃時令瓜果蔬菜,少吃肉類油膩、肥厚燒烤的食物,不要貪杯好酒,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不宜食助陽及熱性食物如公雞、狗肉、龍眼、栗子、橘子等,否則會加重上火。

常用的寒涼清熱藥物有:菊花、蒲公英、銀花、紫花地丁、黃芩、黃連、佩蘭、山楂、黃柏、山梔、苦參等。

同是上火,有虛實之分。凡是身體壯實,胃口好,睡得著,大便幹結,小便短赤,內熱口渴,舌質紅,一般多是實火,反之則為虛火。實火當清,虛火就不能單純用去火藥了。此外,上火還與內髒有關,倘若自己辨不清火從何來,最好由醫生診治,找準源頭來滅火。

藥膳介紹:海蜇荸薺湯(雪羹湯):海蜇30克、荸薺5枚。先取海蜇浸洗,去泥沙,切段,再將荸薺清洗,連皮切片。合起來加水適量,煎湯飲用(海蜇、荸薺亦可一並吃下)。本品有清熱解渴,降火化痰作用。尤適用於咽喉腫痛,咳喘痰多,口渴,便秘等實火。但脾胃虛寒,便溏腹瀉者不宜服食。

梔子蓮子湯:蓮子30克(不去蓮心)、梔子15克(水淋一下,用紗布紮好)。二味一起放鍋中,加水,煎煮,待蓮肉熟爛後,去藥包,放適量冰糖,趁溫吃蓮子喝湯。可清心降火,安神除煩,適用於心火上炎,而見口舌生瘡,口幹,心煩少寐等症。

生活起居:注意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要睡好午覺;居住環境要清靜涼爽;避開在高溫、酷暑下的勞作時間;不適合洗桑拿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競爭的時代壓力大,情緒過度活動,會“上火”。要學會自我調節,拿得起放得下,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可以“防火”。

運動提示:可進行輕軟柔和的運動,如太極拳、太極劍、散步之類;鍛煉應選擇在早晚進行;不要在炎夏高溫的時間段運動;不適合做大運動量的鍛煉,以免出汗過多,傷津耗液,反而會加重“火勢”。

(十一)特稟體質

體征表現:特稟體質的人,先天稟賦,生理缺陷或過敏反應。表現為:先天遺傳,發育不良,生長發育遲緩、智殘、肢殘、感覺障礙及多囊腎、血友病等;過敏反應,如哮喘、蕁麻疹、經常鼻塞、打噴嚏、流清涕等。過敏體質的人易於激動,不適宜春季花粉、刮風季節,對油漆、煤氣、冷空氣等刺激較敏感。對外界適應能力差,容易引發宿疾。

藥膳調養:宜清淡飲食,合理營養,隨證用藥。

常用的調養食物有:白菜、胡蘿卜、黃瓜、冬瓜、西紅柿、赤豆、黑豆等新鮮蔬菜和水果。少食羊肉、鵝肉、魚、蝦、蟹等腥膻發物;蔬菜中韭菜、香菜也能動風生癢;此外,辣椒、酒類、咖啡、濃茶等辛辣之品,皆以少吃或不吃為宜。患有瘙癢性皮膚病、哮喘的人,應高度關注。

常用的調養藥物有:黃芪、白術、防風、辛夷花、甘草,能補氣固下,祛風通竅。適用於經常感冒,或打噴嚏、流清涕(可聯係參考氣虛體質內容)。

皮膚癮疹瘙癢:藥用黃芪、當歸、熟地、製首烏、蟬衣、白鮮皮、地膚子、蛇床子、烏梅、防風之類,以培補氣血,祛風止癢。

先天發育缺陷:藥用生地、當歸、枸杞、山藥、黑豆、杜仲、五味子、潼沙苑、人參、鹿茸、紫河車、阿膠、炙龜板等溫柔通補之品,重在養先天陰脈,健後天脾胃。

在選擇特稟體質的藥膳時,應與以上不同體質的保健內容聯係起來,如果似是而非,自己決定不了,就應請教醫生,不可自作主張,以免發生意外。

藥膳介紹:地黃大棗湯:幹地黃100克、大棗10枚劈開。清水略加淋洗,加水500毫升,煮沸1小時,濾出藥液,揀出大棗,一天內喝湯吃棗,分2次服完。可滋陰養血,祛風通絡。適用於蕁麻疹、神經性皮炎及風濕痹痛。采用間歇服藥法,吃3天,停3天,2個月為1個療程。本湯多吃了有生痰生濕之弊,故痰濕、濕熱內蘊者應少服。

黃芪固表粥:黃芪20克、生白術10克、防風10克,用水淋洗後,放沙鍋中,加水煮開後,濾取藥汁另存,再加水如法煎煮一次,合並二次藥汁。粳米100克,淘洗幹淨後,放入藥汁中熬至稠粥,加適量冰糖,趁溫食用。可益氣防風,扶正固表。適用於氣虛容易感冒者。

生活起居:生活作息規律;睡眠要充足;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居住環境宜清靜,空氣流通。保持室內清潔,定時清洗晾曬被褥床單,以防塵蟎過敏;不要家養寵物,以免毛屑過敏;春季花粉季節,減少戶外活動,減少花粉過敏;遠離油漆、化學等刺激氣體;新居裝飾後不要急於遷入。

運動提示: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參加適合的體育鍛煉。注意量力而行,不可勉強。堅持下去,必有好處。

(十二)正常體質

體征表現:正常體質的人,陰陽平衡,氣血調和,精力充沛,麵色紅潤。表現為:體態健壯,精神旺盛,體力充沛,麵唇紅潤,皮膚毛發榮潤有光澤,睡眠、食欲良好,大小便正常,不容易疲勞,平時很少生病。性格隨和,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藥膳調養:宜協調平和。

五穀雜糧不可偏廢;粗糧細糧搭配合理;蔬菜瓜果可多吃;油膩辛辣少吃點。講究飲食衛生,饑飽有時,食欲有節,飲食冷熱居中,進食細嚼慢咽。不需要進補(含藥物)。

生活起居:生活起居有規律。保持睡眠時間充足,不要過度勞累,注意勞逸結合;擁有寬敞的胸懷,愉快的情緒,防止過度的情誌變動,可使正氣充沛於內,提高防病能力。

運動提示: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身體情況,選擇相應的運動鍛煉。輕運動量的如散步、打太極拳、太極劍之類;中等運動量的有慢跑、打羽毛球等。注意不要超負荷,不要出大汗,要掌握好“度”才對。

以上體質的辨別隻是個常數、一般的情況。人體是複雜活動的有機體,體質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經過適當的調養後,體質會發生改變,向好的方向發展。體質可以是單一類型出現,也可以是錯雜的發生,所以在辨別時要仔細對照、比較,然後再作出相應的保健對策,必要時可請專業醫生幫助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