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記住洗手須知,擦過手的紙巾應妥善棄置;個人專用毛巾應每日清洗一次,千萬不要與別人共用毛巾和紙巾。謹防走入洗手誤區,以擦代洗——不科學;盆水洗手——不幹淨;不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合理;隻洗一遍手——不衛生;洗手次數越多越好——傷皮膚。
(2)頭麵清洗有講究。冷水清洗鼻孔有什麼好處嗎?可清除鼻孔內的汙垢、灰塵,使鼻孔清爽,呼吸通暢,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會,經常接受冷水的刺激,增強了鼻孔對外界寒冷空氣的適應性,可有效預防鼻炎。
方法是:一隻手持杯,另一隻手拇、食二指按住一側鼻孔,低頭將不按的鼻孔埋入水中,輕輕吸水,抬頭擤出水液,反複5~6次,換手如法衝洗另一側鼻孔。早晚各一次,常年堅持不輟。
冷水洗頭麵。《黃帝內經》上說,頭麵為“諸陽之會”,人體很多經脈彙聚於頭部,麵部陽氣散布較多。
一年四季用冷水清洗頭麵,可疏通經絡,促使局部氣血運行,改善頭麵皮膚營養,對預防感冒、頭痛,減少頭屑發癢大有好處,並有一定的潤顏抗老的作用。
用熱水洗頭麵不好嗎?在寒冷的清晨,用熱水洗臉洗頭當時覺得很愜意,可是一離開熱水,熱量很快消失,快速的冷熱變化使血管收縮,皮膚起皺,馬上覺得頭麵發冷發緊,比原來還重,會加速臉部皮膚的老化,所以用熱水清洗頭麵不養生。
冷水清洗頭麵的方法是:早晨起來適當活動後,先以雙手按摩麵部幾下,再以手指輕抓頭皮數次,然後用冷水衝洗頭麵,邊洗邊用手輕抓輕摩2分鍾,接著用麵巾洗臉揩手,然後以幹毛巾將頭麵的水揩幹,此時皮膚有一種清爽感覺,頭部不但不冷還覺得有微微烘熱。建議從夏季開始用冷水清洗鍛煉以逐步適應冬季的到來,長期用冷水清洗不斷,可提高機體適應外界氣候冷暖變化的能力。
(3)雙腳溫浴很重要。中醫學認為足踝以下分布著66個穴位,占人體穴位的1/10,是內髒精氣會聚布散之處。所以先賢非常強調保養雙腳的重要性,認為“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並指出:四季沐足皆養生,“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熱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善於保健的人都十分注意足浴養生。
足浴有哪些好處?
足浴好處很多,主要有清潔皮膚、活血通絡、緩解腿足疼痛、鎮靜催眠、頭腦清醒、延緩衰老。有句話說得好:“天天洗腳,勝吃補藥。”這是對足浴養生的實踐總結。
足浴的方法主要是要掌握好三個“適”:①水溫適可。先取適量水於盆中,水溫因人而異,以雙腳感到溫熱為準,一般保持在40~50℃。冬天保持在60℃為宜,太冷太熱都不好,太熱會燙傷皮膚,太冷易引起感冒等不適。②水量適中。邊洗邊加熱水以保持水的溫度,用手或毛巾搓擦足背、足心、足趾、再揉擦足踝小腿,以皮膚發熱發紅為止,水量以腳背全部浸泡在水中為宜。③時間適度。每晚足浴一次,洗腳以15~20分鍾為合適,太短效果差,太長沒必要,浴足後上床,兩腳溫暖,全身熱烘烘的,可馬上進入夢鄉。
足浴的注意事項:飯後不宜立即足浴,以免影響消化。洗完以後,應用毛巾搓揩幹淨,注意足部保暖,不要自然晾幹。凡燒傷、膿皰瘡、水痘、麻疹及足部外傷,不宜足浴。糖尿病病人泡腳的水溫不宜太高,因為患者往往並發末梢神經病變,皮膚的溫覺感知降低,容易被燙傷。每晚足浴一次,即符合養生要求,持之以恒,必收效果。
除熱水足浴外,還有冷水足浴、藥液足浴。藥液足浴應根據個體辨證用藥,不但要有針對性,還要掌握用藥劑量,當由專業醫生指導,以免發生負麵反應。冷水足浴一般不用於睡前,而是在早上進行,浸泡時間以2~5分鍾為好,不適用於年老體弱、體質虛寒的人。
不要忘了勤洗下身,勤洗生殖器到肛門這一衛生死角,女性固然重要,男性也不可忽視,可以預防疾病,減少感染機會。有條件的話,洗腳和洗下身的盆要固定,不要互用。清洗的順序是:先前再後,先上後下,洗完下身,再洗腳,水溫以不燙傷為度。
(4)洗澡大有學問。洗澡不僅能夠去除身上的汙垢,保持皮膚的清潔,正確洗澡還有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的作用,但是洗澡很有講究:
①水溫要適度。水浴溫度的大致區分。根據浴水的溫度可分為:冷水浴為25℃以下,溫水浴為25~37℃,熱水浴為37~40℃。
水溫不同作用有別。冷水浴可以提高神經係統興奮性,使體表血管收縮,內髒血流增加,腸胃蠕動加強,長期從事冷水鍛煉,能提高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對於預防感冒、神經衰弱、腸胃病、皮膚病有一定效果。溫水浴能使全身肌肉和關節鬆弛,血液循環增加,降低神經係統的興奮性,具有消除疲勞、鎮靜安眠、改善體質等功能,其去脂作用大於冷水浴。熱水浴直接使人體體表溫度增高,皮膚血管擴張,血液流量增加,有減輕疲勞的功用,能緩解局部肌肉僵硬,去脂作用較強。
合適的洗澡溫度。洗澡水的溫度應與體溫接近為宜,即25~37℃。夏季洗冷水澡的溫度以不低於10℃為妥。水溫過低會使毛孔緊閉,血管收縮,體內的熱量散發不出來,反而覺得煩熱難受。水溫過高則全身外表血管過度擴張,心腦血管血流量減少,易致缺氧暈倒。當水溫升高至43℃時,可使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大量汗出,會出現胸悶、心悸、頭暈,甚至發生腦血管意外。
洗澡鍛煉有素的人,以平時能適應的水溫為準。
②時間要得當。洗澡的最佳時間在晚上臨睡前。洗澡時間最好控製在15~20分鍾。
不要以為洗澡時間越長越清潔,相反洗澡時間越多越不衛生。澡堂內洗澡更不宜時間長,因為浴室內溫度高、濕度大,空氣又不流通,若逗留過久,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而出現頭暈、胸悶、心絞痛等情況,要求在短時間內洗好盡快離開。
在浴室洗淋浴時,水溫不宜調得過高,時間也不宜過長,因為水中有三氯乙烯和三氯甲烷兩種危害人體的有毒化學物質,高溫淋浴時有毒物質可以從熱水中揮發出來,並被吸入體內。淋浴10分鍾後,澡堂內有害物質的濃度要比淋浴5分鍾的濃度高4倍,盆浴時空氣中的有毒物質的濃度略低,所以澡堂莫久留,久留傷身體。
③水量要掌握。就洗澡而言,以半身浴為好,不宜全身浴(淋浴除外)。全身浴指浴水浸泡到肩部。當大量浴水浸泡到頭及頭頸以下部位時,身體大概要承受560千克的水壓,心髒必須頂著壓力輸送血液,負擔超常加重,肺部也因受壓而使呼吸受到壓迫,所以心肺功能不好及中老年人不應洗全身浴。
半身浴指浴水浸泡到平肚臍或臍以下的部位,由於泡熱水澡時,從心髒輸出的血液每分鍾可在體內循環1次,如果在熱水裏浸泡15分鍾,血液就在體內循環15次,通過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其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人們普遍喜歡泡熱水澡,尤其是半身浴,至於半身浴的水位、水溫和洗澡時間,要因人而異,根據具體情況作出適當調整。
④浴法要講究。洗澡的次數,一般說來,夏季出汗多,皮膚分泌旺盛,每天應洗澡或衝澡1次,春秋天氣不熱,每周洗澡1~2次為好,而冬季每周洗1次就足夠了。洗澡的次數不應頻繁,因為次數太多,會把皮膚表麵的正常分泌的油脂洗掉,把體表的保護性菌群洗掉,容易引起皮膚幹燥和瘙癢,皮膚抵抗力減弱,對身體有害無益。此外還要注意個體差異,身體肥胖和皮膚油脂多者,可適當增加洗澡次數,老年人和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幹燥者可減少洗澡次數。
洗澡的衛生要求:居家洗澡最宜人,有條件的盡量在家中洗澡,以避免不必要的感染。浴室要求通氣,但室溫要保持在21~25℃。冬季洗澡要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洗澡要避免直接風吹。浴後應擦幹身上的水分、汗液,穿好衣服,稍加休息,然後再外出,以免感受風寒,發生感冒等疾病。
浴室洗澡須謹慎,公共洗澡場所的浴池、公用毛巾、公用床單等都是細菌(含性病病原)的藏身之處,洗澡時免不了要接觸,必須格外注意衛生,據有關報道“半數性病患者為洗澡時被感染”。故要求自帶浴液、肥皂、浴巾、幹毛巾,千萬不要使用公共浴巾,以防止交叉感染,建議能淋浴時最好是淋浴潔身,相對比較衛生。
倘若要搓澡,最好是結伴而浴,互相搓澡。因為搓澡師傅的手是不幹淨的,假如他沾上軟疣病毒(俗稱小瘊子——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皮膚病),就會傳染給被搓澡的人,回到家後還會殃及家人。
用力擦洗不可取,皮膚分泌皮脂以滋潤毛發,皮脂和汗液混在一起,具有護膚殺菌能力。有人洗澡時喜歡用很多肥皂,並用力擦洗,以為可以殺死皮膚上的細菌,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熱水浴能溶解皮脂,加上皂液的去脂,再大力擦洗,結果使皮脂大量喪失,抵抗細菌的能力減弱,所以洗擦大忌過分擦洗。
洗冷水澡要循序漸進。洗冷水澡應從夏天開始,逐步過渡到冬季,堅持下去,全年不斷。
初試水溫不要低於25℃,每周降低1~2℃,直到水溫和室溫一致,洗澡時間由3~5分鍾,逐漸增至15分鍾,以不超過20分鍾為限。一旦出現寒戰、“雞皮疙瘩”應立即停止冷水浴。
每次冷水浴前先做熱身運動,用手搓擦皮膚數分鍾,直至皮膚發紅、發熱。洗澡時先往四肢部位澆水,再衝胸背,讓身體有個適應過程,出浴後立即用幹毛巾擦淨水液,並輕揉皮膚直至微紅,如能適當配合按摩就更有益養生。
⑤洗澡有禁忌。遇有以下情況必須慎浴或不浴:空腹不宜入浴,空腹時血糖偏低,容易引起頭暈無力,甚至虛脫,要吃些點心才能入浴。飽腹不宜洗澡,吃飽後馬上洗澡,胃腸血流量相對減少,可造成消化不良,脘腹不適。
酒後不宜洗澡。酒精會抑製肝髒活動,阻礙體內葡萄糖的正常維持,加上洗澡時會增多糖分的損耗,容易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建議在酒意消失後再入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