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讓生命多姿多彩(3 / 3)

我們要在人生這場戲裏同時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丈夫、兒子,妻子、女兒,領導、下屬,等等。但無論是何種角色都有著自己的位置、自己的任務,也許,正是這樣一個信念才會讓人對人生這場戲有所期待,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那麼人生的這部戲就不會蹉跎而過。

在一家醫院的同一間病房裏,住著兩位相同病症的絕症患者。不同的是,一個來自鄉下農村,一個就生活在這個城市。生活在這個城市的病人,每天都有親朋好友和同事前來探望。家人來時寬慰說:“家裏你就放心吧,還有我們呢,你就安心養病吧。”朋友探望時勸慰說:“現在你什麼也別想,就一門心思養病就行。”公司來人時開導說:“你放心,公司上的事,我們都替你安排好了,你現在的工作就是養病……”

來自鄉下的患者,隻有一位十四五歲的小女孩守護著。他的妻子半個月才能來一次。或送錢、或送些衣物。妻子每次來,總是不停地說這說那,要丈夫為家裏的事情拿主意:快要春種了,今年是種“西瓜”還是種“茄子”?不久,他大叔就要嫁女了,你說送多少賀禮啊?女兒說要跟她表姐去大城市打工,我還沒答應,這事要你拿主意……幾個月後,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生活在城市裏的那位病人,在親人、朋友、同事一聲聲“你放心吧”、“你就安心養病吧”的寬慰聲裏,感覺他們已不需要自己,自己也就失去了活著的價值,漸漸地失去了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於是在孤獨寂寞與病魔的吞噬中一點點地死去。來自鄉下農村的患者,在妻子大事小事都要自己定奪、拿主意中,意識到自己對家人的重要,意識到自己必須活著,哪怕僅僅是給家人拿些主意,於是一種強烈的求生欲望使他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便是一個舞台,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角色,屬於自己的定位。如果不把自己當做這部戲裏的一分子,那麼我們就會不幸出局。像故事裏的城市人,家人、朋友、同事都爭相扮演了他的角色,使他不再在人生這部戲裏有所戲份,他也就對自己的這個角色丟掉了自己所應該承擔的部分,一旦這樣,他的生命裏便不會再有目標,那麼,相應地,他的生命也會隨著戲份的減少而最後謝幕。

人們所出演的角色在自己的一生之中都充當著一盞盞的指路明燈,即使這部戲有快樂、悲傷,起伏間都是有一根主線在指引,而這便是自己對人生所出演角色的定位。農村的患者,對於自己貧窮的家庭來說是重要的頂梁柱,他深知自己在人生這部戲裏出演著怎樣重要的角色,他的家庭離不開他,所以他必須要演好自己,而他的生命也因此得以延長。

在人生這部戲裏我們還要定位好自己現在所要演出的角色,越位演出終究還是不妥當的,這樣會讓他人無所適從,也會讓自己身心疲憊,一旦給了自己一個合適的定位就要把這個角色演好,隻有做到忘我的境界,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華麗綻放!

希望不倒,生命常在

達爾文說他貪睡,把時間浪費了,卻寫了《進化論》;奧本海默說他鋤地拔草,把時間浪費了,後來卻成為“原子彈之父”;海明威說他打獵、釣魚,把時間浪費了,後來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居裏夫人說她為孩子和家務浪費了時間,然而她不但發現了鐳,而且還把孩子教育成了科學家。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隻要心中存有希望,就能創造出奇跡。

多年以前,英國曾有一家報紙刊登了一則園藝所重金征求純白金盞花的啟事,在當地引起一時轟動。高額的獎金讓許多人趨之若鶩,但在千姿百態的自然界中,金盞花除了金色的就是棕色的,要培植出白色的,並非易事。許多人在一陣熱血沸騰之後,就把那則啟事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一晃就是20年,一天,那家園藝所意外地收到了1封熱情的應征信和1粒純白金盞花的種子。當天,這件事就不脛而走,引起軒然大波。

寄種子的是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老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愛花人,當她20年前偶然看到那則啟事後,便怦然心動。她不顧8個兒女的一致反對,義無反顧地幹了下去。她撒下了一些最普通的種子,精心侍弄。

一年之後,金盞花開了,她從那些金色的、棕色的花中挑選了一朵顏色最淡的,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種子。次年,她又把它種下去,然後,再從這些花中挑選出顏色更淡的花的種子栽種……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終於,20年後的一天,她在那片花園中看到一朵金盞花,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並非類似白色,而是如銀如雪的白。一個連專家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在一個不懂遺傳學的老人手中迎刃而解,這是奇跡嗎?

當年,那麼普通的一粒種子,也許誰的手都曾捧過,隻是少了一分對希望之花的堅持與捍衛,少了一分以心為圃、以血為泉的培植與澆灌,才使你的生命錯過了最美麗的花期。把希望種在心裏,即使一粒最普通的種子,也能長出奇跡!希望的實現貴在堅持,貴在有恒心去實現它,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隻要我們不放棄,就一定能夠實現它。

美國西部的一個鄉村,一位農家少年在15歲那年寫下了他氣勢不凡的計劃——《一生的誌願》:“要到尼羅河、亞馬孫河和剛果河探險,要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紮羅山和麥金利峰;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曆山大一世走過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曲;寫一本書;擁有一項發明專利;為非洲的孩子籌集100萬美元捐款……”

他洋洋灑灑地一口氣列舉了127項人生的宏偉誌願,不要說實現它們,就是看一看,也足夠讓人望而生畏了。許多人看過他設定的這些遠大目標後,都一笑置之。然而,少年的心卻被他那龐大的《一生的誌願》鼓蕩得風帆勁起。他的腦海裏一次次地浮現出自己漂流在尼羅河上的情景,夢中一次次閃現他登上乞力馬紮羅頂峰的豪邁,甚至在放牧歸來的路上,他也會沉浸在與那些著名人物交流的遐想之中……沒錯,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自己《一生的誌願》緊緊地牽引著,並讓他從此開始了將夢想轉變為現實的漫漫征程。他一路豪情壯誌,一路風霜雪雨,硬是把一個個近乎空想的夙願,變成了一個個活生生的現實,他也因此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擊與成功的喜悅。

44年後,他終於實現了《一生的誌願》中的106個願望。他就是20世紀著名的探險家約翰·戈達德。有人驚訝地追問他,是憑借著怎樣的力量,把那麼多的艱辛都踩在了腳下,把那麼多的險境都變成了攀登的基石?他微笑著回答:“我總是讓心靈先到達那個地方,隨後,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來,就隻需隨著心靈的召喚前進。”

一個人能有這麼多的宏願是相當難得的,最可貴之處是他沒有空想,而是把自己對自己的希望一個個盡量去實現了,試想一下現在的我們,當我們今天還說著明天的理想的時候,是否有百分百的堅定內心呢?如果有,那就請馬上采取行動,如果沒有,那還是好好設計一個切實可行的藍圖吧!劍橋大學約翰·沃森教授總是告訴學生:隻有把夢想和行動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功。有夢想的人生是精彩的,不管這夢想看起來多麼不可思議,隻要勇敢地聽從夢想的召喚,在心靈深處堅持不懈,終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希望帶來美好,美好的希望更能讓人激動,讓人無限憧憬。社會能進步幾乎都是希望的功勞,是它讓會思考的生命去奮鬥、拚搏,讓社會天天在進步。同時,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希望隻是希望,隻有用勤奮去澆灌,才能盛開希望之花,得到希望之果。不要不相信希望的力量,那是一股蓄積待發的能量,有希望,就能克服一切困難。讓自己去嚐試懷著希望生活吧,因為那樣可以讓自己的心更加勇敢。

生命的完美曲線,在於自知之明

也許現在你的生命中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殊不知其原因卻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的不自知讓我們的人生有了缺憾。我們最大的困惑,就是我們不了解我們的對手。更深刻地說,我們的最大的困惑,應該是我們不了解自己,因為自己正是我們成功道路上最大的對手。曹操曾經歎息:“人苦於不自知。”以曹操的人生曆練,他晚年講出來的這句話,真是智者的感歎。

那句著名的“認識你自己”,就刻在古希臘的阿波羅神廟裏。尼采也曾在他的文章中提到:“我們無可避免地跟自己保持陌生,我們不明白自己,我們搞不清楚自己,我們的永恒判詞是:離每個人最遠的,就是他自己。”確實,人們總是想盡各種辦法,去了解自己身邊的人,但卻總是忽略了對自己的認識。於是,出現了一種柏楊先生所謂的“恐龍型人物”,他指出:“恐龍型人物最大的特征是生活在日落西山斜照下的影子裏。眼看太陽就要沒了,影子也要沒了,但他卻覺得一切都是永恒的,一個人隻要駕了一陣飛機,就自以為可以直起直落。

隻要開了一陣汽車,就自以為雙手淩空,仍然轉彎抹角。隻要當了幾年護士,就自以為閉著眼睛就可以找到靜脈血管……沾沾自喜和浮誇膚淺,隻有使一個人陶醉在自己的影子裏,惹人生厭生畏,自己卻再不能吸收任何新的東西,再沒有長進。”

那些終日陶醉在自己影子裏的沒有自知之明的人,便是對自己一無所知的人。他們完全忽略了自己真實的身形,而隻是盯著日薄西山之時拉長了的影子洋洋得意,絲毫覺察不出它在日落之後便會完全消失,他們的結果可想而知。

理發師有一把刮臉刀,它不僅十分漂亮,而且工作出色。有一段時間,理發師因事外出,理發店裏沒有顧客光顧了,刮臉刀閑得無聊,突然想要出去見見世麵,並在眾人麵前展示一下自己。

刮臉刀剛邁出門檻,太陽光射進來,在它的刀刃上閃出耀眼的光芒。它非常得意,覺得自己實在是了不起。

經曆了如此壯麗的場麵,刮臉刀已經不願意再回到理發店去為理發師服務了。“那破舊的小小理發店,怎能配得上我這鋒利的刀刃呢?我得找個僻靜的角落躲藏起來,讓那個討厭的理發師再也找不到我。”

從此,理發師再也見不到這把刮臉刀的蹤影了。

幾個月過去,多雨的季節來臨了。躲藏已久的刮臉刀決定出來透透氣,卻沒想到在它跳出刀鞘時自己已被雨水浸得鏽跡斑斑了。

刮臉刀知道自己錯了,它悔恨地痛哭:“我為什麼忍受不住誘惑呢?善良的理發師照顧我、保養我,他曾為我的勞動充滿自豪!可現在,一切都失去了,我的刀鋒生出令人厭惡的鏽斑。”

一把刮臉刀反映出了許多沒有自知之明人物的特征與命運。萊辛說:“我們的驕傲多半是基於我們的無知。”學海無涯,但人生有涯,要用有限的人生去學習無限的知識,隻能以自己的無知來不斷地鞭策自己,做一棵自省的樹,不斷地向上生長。

有自知之明能讓我們明曉得失、看清自己,道德完善的重要方法,是治愈錯誤的良藥,它能給我們也許已日漸混沌的心靈帶來一縷光芒。它就像一道清泉,將思想裏的淺薄、浮躁、消沉、陰險、自滿、狂傲等汙垢滌蕩幹淨,重現清新、昂揚、雄渾和高雅的旋律,讓生命重放異彩、生氣勃勃。

那些有勇氣抬起頭,看清楚夕陽的人,方能走出困住自己的陰影,擺脫“恐龍型人物”的宿命,看到更真實的自我。

生命切勿在等待中虛耗

我們總會這樣抱怨,為什麼機會還不降臨到我的身上,為什麼成功還沒有到來。我們總是習慣於這樣去尋找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從未問過自己有沒有在追求自己的夢想。那麼請問問自己是不是一直隻是傻傻地等待機會到來,而沒有去尋找機會或者去給自己創造機遇呢?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的生命就在等待中虛度了,浪費了。

人的一生很短暫,如守株待兔一樣苦苦地等侍,隻有很小的概率會等來機會,即使等來了機會,如果不抓緊時間行動,那機會也會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

有的人自視甚高,總是擺出高姿態來等待機會,事實上機會對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它隻青睞那些行動的人,而絕不會垂青於在那裏等待著虛度自己生命的人。

有一位名叫西爾維亞的美國女孩,她的父親是波士頓有名的整形外科醫生,母親在一家聲譽很高的大學擔任教授。她的家庭對她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她完全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她從念中學的時候起,就一直夢想成為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她覺得自己具有這方麵的才幹,因為每當她和別人相處時,即便是生人也都願意親近她並和她長談。她知道怎樣從人家嘴裏“掏出心裏話”。她的朋友們稱她是他們的“親密的隨身心理醫生”。她自己常說:“隻要有人願給我一次上電視的機會,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為達到這個理想做了些什麼呢?她什麼也沒做,她在等待奇跡出現,希望一下子就當上電視節目的主持人。

誰也不會請一個毫無經驗的人去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而且,節目的主管也沒有興趣跑到外麵去搜尋天才,真正想成功的人應當主動出擊,去找他們才對。

而另一個名叫辛迪的女孩卻靠著紮實的行動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了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辛迪沒有可靠的經濟來源,她白天去做工,晚上在大學的舞台藝術係上夜校。畢業之後,她開始謀職,跑遍了洛杉磯每一個廣播電台和電視台。但是,每個地方的經理給她的答複都差不多:“不是已經有幾年經驗的人,我們是不會雇用的。”

但是她並未退縮。她一連幾個月仔細閱讀廣播電視方麵的雜誌,最後終於看到一則招聘廣告:北達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電視台招聘一名預報天氣的女孩子。

辛迪在那裏工作了兩年,後來在洛杉磯的電視台找到了一份工作。

又過了五年,她終於得到提升,成為她夢想已久的節目主持人。

與其等待,不如行動。一味地等待,就無法得到成功的機會。成功的最大敵人,是凡事等待明天。而立即行動,將促使你去做自己現在最應該做的事情,將幫助你抓住稍縱即逝的寶貴時機,實現夢想。

等待隻會讓人更加的無所事事,習慣著去聽別人的意見,讓別人安排你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生活的主動權交到別人的手中。自己會在痛苦中受盡煎熬,沒有目標、沒有激情地過每一天。如果敢於行動,那麼就會讓自己為自己的夢想而不斷地努力,雖然這個過程非常困難甚至痛苦,但是卻會讓現在的你感到充實和滿足。每一分鍾每一秒鍾都過得非常有意義,因為你知道,你是在為自己的夢想而

奮鬥,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將來成功的基石,現在的每一個挫折,都將是未來的轉折。隻是等待,你就沒有了努力奮鬥的鬥誌,時間就這樣蹉跎而去,留下的既沒有美好的記憶,也不會帶來成功讓你感到心靈上的滿足。

等待與拖延是成功的死敵。絕不拖延是一種好習慣。有了這樣的習慣,無論做任何事都會變得更易成功,因為你不會再因為各種原因偷懶,也不會因為拖延而錯失良機。一旦決定下來的事,就要立刻著手進行,不要等待、拖延,等待除了讓你發現時間溜走得很快,一點好處也沒有。如果采取勇敢的行動,你會發現行動者的人生最充實、最美好,追逐夢想的感覺最幸福、最美好。

心胸寬廣,人生才能持久

俗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這說的是一種心胸寬廣的處世方式。一個真正的智者能夠原諒別人的過錯,記住他的善,而一個小肚雞腸、斤斤計較的人隻會從別人身上尋找原因,記住他的壞。我們不要總是以自己為中心,而應該把自己的心放寬,給別人一個了解自己的空間,也給自己一個認識他人的機會。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這樣說過:“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這是一種寬容的氣度,當你給別人一個微笑的時候,你也便贏得了他人的尊重和喜愛,如此,愛便開始傳遞開來。寬容是一種力量,是一種善,更是一種大愛。

一個騎士被一個敵軍的高級軍官俘獲了,這個軍官把他和牛套在一起犁田,而且用鞭子趕著他工作。他所受到的侮辱和痛苦是無法用文字來形容的。因為那個軍官所要求的贖金是出乎意料地高,這位騎士的妻子變賣了自己所有的金銀首飾,典當了所有的房屋和田產,許多朋友也捐募了大批金錢,終於湊齊了數目。騎士總算從羞辱和奴役中獲得了解放,但他回到家時已經是病得支持不住了。沒過多久,國王頒布了一道命令,征集人馬去跟敵人作戰。這個騎士一聽到這道命令,氣血上湧,再也安靜不下來。他無法休息,片刻難安,他叫人把他扶到戰馬上,參加了戰鬥。最後戰爭取得了勝利。

先前那位曾羞辱他、使他痛苦萬分的敵軍軍官此時變成了他的俘虜。敵軍軍官被帶到他的房間裏來,騎士看著這個軍官,問道:“你想到過你會得到什麼待遇嗎?”軍官回答說:“我知道,報複!但是我怎樣做你才能饒恕我呢?”

“一點也沒錯,你會得到一個報複!”騎士說,“但上帝告訴我們要愛我們的同胞,寬恕我們的敵人。上帝本身就是愛!放心地回到你的家裏,回到你親愛的人中間去吧!不過請你將來對受難的人溫和一些、仁慈一些!”

寬容是一種境界。當然對傷害自己的人寬容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要把怨氣甚至仇恨從心裏驅趕出去,需要極大的勇氣和胸襟,隻要能使自己心中的愛越來越多,仇恨就會被排擠出去。人不需要刻意地去消除仇恨,而是應該不斷以愛充滿內心、以關懷滋潤胸襟,這樣,仇恨自然沒有容身之處。

你能把虛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那麼你的心胸自然就會如同天空一樣寬廣。

無論榮辱悲喜、成敗冷暖,隻要心胸開闊,自然就能做到風雨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