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人格比生命更重要(1 / 3)

那天,你丟失了什麼“沒有呀,”你說,“那天參加完派對回家,什麼也沒丟失呀!錢包、手機、項鏈、手表……一樣也沒少,就連以往最容易忘記帶走的太陽鏡,這回也沒落下啊!”

可是,你確實丟東西了。

就在那個派對上,你對阿莽說:“包在我身上!我叔叔就是個大公司的總經理,他們那兒正招聘你這樣的人才,我去跟他一說,準行!”

你並沒有那樣一位當總經理的親叔叔,你家住的那棟樓裏有一位鄰居,倒是個總經理,但你平日隻是在樓門前,見他從小轎車裏出來,跟他打個招呼,叫他一聲叔叔,他也就對你笑一笑,那麼點交往罷了,你怎麼可能介入他公司的人事,他又怎麼可能輕易接受你對阿莽的推薦?

你對阿莽說了大話。你丟失了誠懇。

阿莽把你的大話當真了。第二天他就把自己的簡曆用“伊妹兒”發給了你,從附言裏看得出,阿莽對你的承諾充滿期盼,他焦急地等候你或那公司給他佳音。

麵對阿莽的“伊妹兒”,你有些尷尬。

你給阿莽回“伊妹兒”。想從實招認,那是酒後大話,這個念頭在你腦子裏轉悠來轉悠去,卻最終被你拋棄。你在“伊妹兒”裏對阿莽說,嘿,急什麼,我叔叔出國了,下個月才回來,下個月包給你喜訊!

你從貿然吹牛,發展到公然撒謊。你徹底丟失了誠信。

你不是一個故意要誤人的壞蛋。但從那天起,你的丟失接二連三。阿莽給你來電話,告訴你一個消息,他發給一家小公司的簡曆,有了回複,讓他去麵試,他問你,你叔叔接收他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如果是百分之九十以上,那麼,他就不去那家小公司麵試了。“嗨,你去試試有什麼壞處?騎著馬找馬,豈不更好?”這話已經到了嘴邊,你卻又咽下去了。事後你也曾後悔,倘若阿莽麵試成功,去了那家公司,你前麵的丟失雖然不能算作找回,但也總算告一段落,不至於越丟越多。但你在電話裏回答阿莽的話卻是:“去那小公司幹什麼?多寒酸啊!我叔叔那邊的可能性?我讓我爸也跟他說啊……我爸是大股東哩……百分之九十?九十九都不止!……”關閉手機以後你有點心慌意亂,但喝了一杯星巴克的卡布基諾咖啡,你竟又把此事忘在腦後。

你的丟失越來越慘重。其中最珍貴的一樣,是善良。

絕不能再丟失下去。離那天的派對,漸漸快一個月了。阿莽這些天一定會來問你:你叔叔回來了沒有?什麼時候,你能帶我去見他?如果正式麵試,該再準備些什麼?注意些什麼……你要設法把所有丟失的,都盡力找補回來。

是的,這已經很難。但不能再猶豫,這是生命的必需。

人格,比生命更重要!

5月12日起,同全國人民一樣,幾天來都在關注著汶川災區的情況。雖然,那些慘烈的場麵,每看一次,心裏都要流淚一次,可還是不由自主地將目光移向電視裏災難深重的汶川。

早晨上班後,《鳳凰網》一行醒目的文字:《寫在手腕上的特殊遺囑:“我欠王老大3000元”》,閃電般地躍入了我的眼簾。

文中講道:5月16日下午6點半,離地震發生整整100小時。在醫院地震傷員病房,虛弱得已近昏迷的劉德雲被救援官兵抬出來,看到自己的女兒時,隨即就將目光指向了自己的左手腕。女兒撲上去,發現父親的手腕上,歪歪扭扭地寫著一句話:“我欠王老大3000元。”

經過324醫院野戰醫療隊的緊急搶救,劉德雲第二天就清醒過來。他告訴女兒“如果出不來,手腕上那句話就是留給你的遺囑。”

劉德雲,什邡市漢旺鎮人,工廠職工。地震發生時,他和一起玩牌的另外3個人都被埋在了廢墟下。

不知道過了多久,經過艱難的期盼和等待,劉德雲真的有些絕望了。於是,他便拚著最後那麼一點力氣,用還能活動的右手,掏出隨身攜帶的圓珠筆,在左手腕上,寫下了這份看似尋常,其實卻非常沉重的“遺囑”。劉德雲說,寫下這句話後,他安心了許多,他不想欠著賬兒離開。

這則消息,是《重慶晚報》記者張一葉捕捉到的。也許是經曆了太多的滄桑和創痛,似乎已很少有什麼事情能夠感動我了,可劉德雲這份在特殊的環境背景下,寫就的特殊的“遺囑”,卻深深地感動了我。

危難之時,方顯人生本色。

劉德雲,隻是工廠裏一名普通的職工,可在去與留、生與死的緊要關頭,他想的卻不是自己的身家性命、生死安危,而是“王老大”的那份患難與共的真摯感情,是人生的那份誠信。

聽了這個不是故事的故事,誰又能不為之動容,不為之潸然淚下呢?人品是做人的第一要義,誠實守信是人生最高貴的品格。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

在人生的嚴峻考驗麵前,劉德雲經受住了考驗,在良心和道德的天平上,向世人交上了一份最為完美的答卷!

誠實守信,是人生最高貴的品格,也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生活比較拮據、身份極其普通的劉德雲,在生與死的重大抉擇麵前,將這份美德,推崇到了極致,可在現實生活中,決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

平和的日子裏,背信棄義,坑蒙拐騙,貪贓枉法,大發不義之財者有之;在震情緊急,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招搖撞騙,大發國難財的,更是不乏其人。

憑著一種純樸的感情和信念,在大劫大難中,劉德雲獲得了第二次生命,迎來了人生的一縷新曙光,在誠信的世界裏,擎起了一麵鮮紅的旗幟,贏得了那麼多敬佩的目光。

不知那些在誠信麵前,有過不良心裏和舉動的人,讀了災後重生的劉德雲的故事後,那蒙塵染垢的靈魂,是否也都能來它一次汶川大地震般的震顫,都能得到一次痛徹心扉的洗禮?

一個劉德雲站起來了,但願還能有千萬個劉德雲,高高地舉起誠實守信的旗幟。

人格,比生命更重要!

誠實的品質可以成為製勝的法寶

曾經有一位大學畢業生,畢業後參加公務員考試,經過了層層關卡,最終成為唯一被錄取的學生,然而,他在學校裏既不是學生幹部,也不是黨員,更不是優等生,他卻以絕對的優勢被選中。

回憶麵試,他覺得決定自己命運的一個問題就是考官問他在大學期間為什麼沒有入黨,這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因為公務員一般要求是中共黨員。他想了想回答說,上大學的時候,自己一直在積極爭取入黨,寫了入黨申請書,也參加了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並且上了黨課,但卻一直沒有消息。也許是自己的表現還不夠入黨的條件,所以今後會加倍努力,爭取實現自己入黨的願望。

他的回答讓考官們發出了會心的微笑,這是對他坦誠的理解和肯定,也許不是黨員的缺憾使他在競爭中處於劣勢,但他通過自己誠實的回答贏得了考官們的信任,最終成為勝出者。

如果那個參加麵試的畢業生在回答問題時,支吾地替自己掩飾,或者找各種理由為自己辯解,肯定不會被錄用,而他坦蕩地說出自己的真正理由時,反而以真誠打動了主考官。

以一種友善的方式開始

1915年,小洛克菲勒還是科羅拉多州一個不起眼的職員。當時,發生了美國工業史上最激烈的罷工,時間長達兩年。憤怒的礦工要求科羅拉多燃料鋼鐵公司提高薪水,小洛克菲勒正負責管理這家公司。由於群情激奮,公司的財產遭受破壞,軍隊前來鎮壓,不少罷工工人被射殺。

那樣的情況,可說是民怨沸騰。小洛克菲勒後來卻說服了罷工者,他是怎麼做到的?

小洛克菲勒花了好幾個星期結交朋友,並向罷工者代表發表演說。那次的談話不但平息了眾怒,還為他自己贏得了不少讚賞。演說的內容是這樣的:

這是我一生難以忘懷的日子,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有幸能和這家大公司的員工代表,還有公司行政人員和管理人員見麵。我可以告訴你們,我很高興站在這裏,我將畢生難忘這次聚會。假如兩個星期前舉行這次會麵,那麼對你們來說,我隻是個陌生人,我也隻認得少數幾張麵孔。

由於上個星期以來,我有機會拜訪整個附近南區礦場的營地,私下見過大部分代表。並且我拜訪過你們的家庭,與你們的家人見麵,因而現在我們不算是陌生人,應該相互比較熟悉。基於這份互助的友誼,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和大家討論我們的共同利益。

由於這個會議是由資方和勞工代表所組成,承蒙你們的好意,我能出現在這兒。雖然我並非股東或勞工,但我密切關心雙方。從某種意義上說,也代表了資方和勞工。

多麼出色的一番演講,這可能是化敵為友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假如小洛克菲勒采用的是另一種方法,與礦工們爭得麵紅耳赤,用不堪入耳的話罵他們,或訓斥他們的錯誤,用各種理由證明礦工的不是,你想結果會如何?隻會招惹更多的怨憤和暴行。

假如人心不平,對你印象惡劣,你就是用盡所有理論也很難贏得信任。想想那些好責備的雙親、嚴格的上司、嘮叨不休的妻子。我們都應該認識到:人的思想不易改變。你不能強迫他們同意於你,但你完全有可能引導他們,隻要你溫和友善。

著名律師丹尼·韋伯斯特贏得許多人的信服。雖然他的聲譽如日中天,但他那極具權威的辯論始終充滿了溫和的字眼,他的辯論中常出現:“這有待陪審團的考慮”“這也許值得再深思”“這裏有些事實,相信您沒有疏忽掉”“這一點,因為您的學識,相信很容易看出這件事的重大意義”——沒有恫嚇,沒有高壓手段,沒有迫使他人相信。韋伯斯特用的都是最溫和、平靜、友善的處理方式,但仍不失其權威性,而這正是他成功的最大助力。

別忘了林肯所說的:“一滴蜜比一加侖膽汁,能捕到更多的蒼蠅。”

因此,當你希望別人同意你的想法時,請記住:

以一種友善的方式開始,更成功。正如根部相連的紅杉林,以充分而緊密的合作關係,創造出屹立不倒的“偉業”。

如果你尚未壯大,不妨伸出你學習的根和成功者聯結在一起,加入成功、積極的團體,閱讀成功者撰述的書籍,吸收經驗,了解他們的態度,讓自己更快速地成長。

隻要你理解了這借力與合作的訣竅,很快地,你將會成為成功之林的雄偉巨木之一。

體驗對方的感受

體驗對方的感受,這對你了解和認同自己很有幫助,也讓別人知道你具有堅強的信念和強烈的感受。如果沒有這種品質的話,將很難討人歡心。

不要附和別人。如果你附和別人的話,你需要自我質疑:“人家會喜歡我這樣嗎?”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

要培養感受和關懷別人這種經驗的能力。這將豐富你的生活,使你與他人能更好地合作,也將使你更可愛、更受人歡迎。

有些人一點同情心也沒有。他們一再犯錯,絲毫不覺得羞愧。即使有人因他們而沮喪,他們還一臉無奈。“我隻是告訴她該減肥而已,我怎麼知道她會小題大做?”

要學習體會別人的感覺,可以先從自己人手。如果你記得自己的感覺,通常也可以體會別人在某個特殊情況下的感覺。比如,你還記得某個好朋友生病的時候,那種無助的感覺。現在剛好有個朋友告訴你,他的太太正在接受一項手術,他實在沒法等下去了。如果你了解自己的經曆,那麼你也更能理解他。

如果對方願意的話,你可以鼓勵他們談談自己。盡量記住他們說的話,並且嚐試體會他們的經曆和感受。你愈這樣做,就覺得愈容易體諒他人,而且做起來愈自然,你也會覺得自己和所有的人關係更親了。

哈佛商學院的特哈姆院長說:“在會見某人之前,我寧願在他辦公室外麵的走廊上多走兩個小時,而不願貿然闖入腦海中沒有清晰的概念,不知道該說什麼,也不知道他——根據我對他的初步認識來判斷——大概會怎麼回答。”

這段話太重要了,如果你在結束這次閱讀之後,隻學到一件事即較容易地經常站在別人的立場上來思考,以及從你自己和別人的角度來觀察事物。即使隻學到這一點,事實將很快地證明這是你生活中的一個新的轉折。

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記住以下幾點:

1.知己知彼,百戰百勝;2.善解人意可以使你達到目的;3.每個人都喜歡和善解人意的人在一起。

行動是戰勝怯懦的法寶

我們每個人也許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在剛學會走路的時候,一次又一次地跌倒,但如果一次又一次地爬起來,最終能學會走路。可是漸漸長大了,努力到底的精神受到外界質疑,常常認為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比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更為客觀重要。如果做錯點事,身邊的人勸告說:“做事要謹慎小心,不要做沒把握的事情。”但你如果相信了這些話,這時候你的大腦就會產生一種障礙,阻止你去做眼前的這些事。

美國的克裏蒙·斯通在童年時代非常窮,他與母親兩人相依為命。在小斯通十多歲時,母子倆的職業是為保險公司推銷保險。斯通始終清醒地記得他第一次推銷保險時的情形——他的母親指導他去一棟大樓,但是他猶豫。他站在那棟大樓外的人行道上,一麵發抖,一麵默默念著自己信奉的座右銘:“隻要沒有損失,還可能有大收獲,那就下手去做。”“馬上就做!”

於是他害怕地走進大樓。

但他沒有被踢出來。他腦海裏一直想著那句話:“馬上就做!”走出一間辦公室,擔心還會碰到釘子。不過,他還是強迫自己走進下一間辦公室。

這次推銷成功,他找到了一個秘訣,那就是:在感到害怕的時候立刻衝進下一間辦公室,這樣才沒有時間考慮是否會害怕而猶豫。

雖然這一天一共隻賣出了兩份保險。他是失敗的,但在了解自己和推銷術方麵,他的收獲是很值得驕傲的。

第二天,他賣出了4份保險。第三天,6份。

克裏蒙·斯通的事業開始慢慢走向成功。

當你遇上不敢去做的事的時候,你應該怎麼辦?

有時候,我們不敢說外語,不敢學小提琴,不敢下水學遊泳,不敢在課堂上當著眾人提問,不敢上台麵對觀眾講演,明知這件事不對也不敢拒絕等。這種種不敢,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設置的無形障礙罷了!也正是這種無形障礙,使我們堅持不了許多我們本來應該去做,而且能夠做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