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早年就是永動機的追隨者。在進行了大量的實驗之後,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對永動機的研究,並在力學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終,許多永動機的研究者毫無成果,而牛頓卻因擺脫了無謂的研究,在其他方麵脫穎而出。
阿爾弗萊德·福勒出生於貧苦的農場家庭,成年後,即使他很努力還是失去了三份工作。之後,他嚐試推銷刷子,他突然發現,他喜歡這種工作。他將思想集中於從事世界上最好的銷售工作。
他成了一個成功的銷售員。之後,他又定下一個目標:那就是創辦自己的公司。如果他能經營買賣,這個目標就會十分適合他的個性。
阿爾弗萊德·福勒停止了為別人銷售刷子。這時他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心情愉快。他在晚上製造自己的刷子,第二天就出售。銷售額開始上升時,他就在一所舊棚房裏租下一塊空間,雇傭一名助手,為他製造刷子。他本人則集中精力於銷售。最後結果怎麼樣呢?
福勒製刷公司擁有幾千名銷售員和數百萬美元的年收入!
一個人要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首先要有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但這個目標必須是合理的,即合乎實際情況和客觀規律、合乎社會道德的,否則,即使你再有本事,付出千百倍努力,也不會獲得成功。
我們不過是路過人生之人
有人說“我明年要賺更多的錢”,有人說“我以後要換更大的房子”,有人說“我打算找更好的工作”。後來,錢真的賺得更多,房子也換得更大,職位也連升好幾級,可是,他們並沒有變得更快樂,而且還是覺得不滿足:“唉!我應該再多賺一點!”“職位更高一點,想辦法過得更舒適!”人啊,總是那麼的不滿足,有所追求,卻仍然不快樂,這是多麼的可悲啊!其實,想要快樂很簡單,放下一切,活在當下。
懂得放下的人,不僅要放下自己,還要放下周遭所有的一切。放下並非完全失去自我,而是指不再存在對抗心,也不再有舍不得,要隨時隨地對任何事物沒有絲毫的牽掛或舍不得,能如此,才談得上是自在,是解脫。不要忘記真正的滿足不是在“以後”,而是在“此時此刻”,那些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必費心等到以後,現在便已擁有。
真正的人生應該順其自然。很多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為什麼還要執著於一些形式呢?提放自如,是經曆了大風大浪之後的大徹大悟,是感悟人生喜樂哀愁之後的身心空靈,用一種淡泊的心態生活,你能夠活得更輕鬆自如。
莊子臨終前,弟子們準備厚葬自己的老師。莊子知道後笑了笑,說道:“我死了以後,大地就是我的棺槨,日月就是我的連璧,星辰就是我的珠寶玉器,天地萬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葬具難道還不夠豐厚?
你們還能再增加點什麼呢?”學生們哭笑不得地說:“老師!若要如此,隻怕烏鴉、老鷹會把老師吃掉啊!”莊子說:“扔在野地裏,你們怕飛禽吃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螞蟻吃了我嗎?把我從飛禽嘴裏搶走送給螞蟻,你們可真是有些偏心啊!”
哲人對死亡有著如此浪漫達觀的態度和無所畏懼的心情,他的坦然,是因為他參透了人生的本質——人生不過是路過,死亡有什麼好怕的?身體就如軀殼,即使被掩埋起來,那又能如何?還能夠完好無損嗎?還能夠光鮮亮麗嗎?不能,生命已逝,永恒的是靈魂!
一位美國的旅行者去拜訪著名的波蘭籍經師赫菲茨。他驚訝地發現,經師住的隻是一個放滿了書的簡單房間,唯一的家具就是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
“大師,你的家具在哪裏?”旅行者問。
“你的呢?”赫菲茨回問。
“我的?我隻是在這裏做客,我隻是路過呀!”這位美國人說。
“我也一樣!”經師輕輕地說。
生活不一定要規定設計成什麼樣子,誰說房間裏就一定要擺滿家具?誰說人生就一定要重擔壓肩?“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生活的單純在於有一顆淡泊而寧靜的心,不為俗世的東西所累,人生不過是路過,如能善於利用,生命乃悠長。每個人的一生都像是一場旅行,何必在乎終點要去向哪裏,人生不隻是擁有目的地而已,還有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為何不舒展心情,去留意生命中的美景呢?
一個人的一生是怎樣的呢?這是不是你人生的真實寫照呢?年輕的時候,你拚了命想擠進一流的大學;隨後,你巴不得趕快畢業找一份好工作;接著,你迫不及待地結婚生子,然後,你開始整天盼望孩子快快長大,好為自己減輕負擔;後來,孩子長大了,你就恨不得趕緊退休;最後,等到退休在家了,你也老得差不多連路都走不動了……當你開始感歎時間如此之快的時候,生命也差不多要走向終點了。
人的一生中,好像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勞碌,時時刻刻為生命擔憂,為將來做準備,一心一意打算著要做些什麼事,卻忘了把眼光放在“現在”,等到時間一分一秒地溜過,這才恍然大悟“時不我予”,後悔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把手頭的事情放一下,停下來,思考一下到底應該做些什麼和怎麼做呢?
燈的意義在於燃燒的過程
人終歸都要走向死亡,人死如燈滅,該熄滅的時候自然會熄滅。但燈滅了,並非什麼都沒有了。曾經的光還在你心中閃爍,燈的意義在於燃燒的過程。
星雲大師說:“說到生死,在一般世人看來,生之可喜,死之可悲,但在悟道者的眼中,生固非可喜,死亦非可悲。生死是一體兩麵,生死循環,本是自然之理。不少禪者都說生死兩者與他們都不相幹。”
品味過程之美,才會懂得珍愛生命中的每一天,拒絕和拋棄那些不必要的精神壓力和束縛。
一個很窮的小夥子,每天都要上班做工。
一天,他在路上撿到一把神奇的鑰匙。神奇的鑰匙告訴小夥子,它能滿足他的一切心願。小夥子想:“如果我現在能有好多好多的錢該多好啊,我就不用每天辛苦地做工了。”
小夥子剛這麼一想,他就有了很多的錢。這時小夥子又想起了自己喜歡的姑娘:“如果她馬上成為我的妻子該有多好!”於是,他喜歡的姑娘立即成了他的妻子。
小夥子又想:“我有這麼多錢,又有了妻子,我不想再等了,我現在希望自己有很多孩子,以便繼承我的家產。”這樣,小夥子又有了許多孩子。
所有的過程都被簡化了,小夥子一下子擁有了想要的一切。不過他發覺自己也已經變成一個老頭子。
小夥子懊喪地說:“不,請求你,神奇的鑰匙,將我變回原來的樣子吧!我想每天出去做工賺錢,晚上瞞著姑娘的父母偷偷約她出去,牽著她的手在樹林中散步,讓這一切都慢慢來吧。”
可是,神奇的鑰匙卻不再理他了。
急於求成是人的一個本性。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急於奔向目標而忽略了過程中的美麗風景。其實,拋棄對過去和未來的憂慮,能幫助你享受現在每一天的快樂,讓你能夠在它們最新鮮的時候去品嚐和欣賞。
既然人生的意義在活著時彰顯,那麼安心地活在天地之間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總執著於死後往哪裏去,那都是虛無縹緲、無蹤可覓的烏有,最好趁生命還在之時,呼吸之間多為他人也多為自己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隨緣。活在當下,我們盡自己的能力追求事業,不辭辛勞,為了達到心靈的超越,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以追尋人生的意義。死亡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到來,若是一生忙碌,心靈盈實,就算麵臨死亡,我們也能坦然離開。
人死不可能再複生,如果隨便浪費寶貴的生命,那就是對生命的褻瀆。在死神召喚之前,還是竭盡我們的心力讓生命燃燒起來,發光發熱。
善待生命的每一分鍾
在非洲有一個部落,嬰兒剛生下來就“獲得”60歲的壽命,從60歲算起,隨著嬰兒長大,以後逐年遞減,直到零歲。人生大事都得在這60年內完成,此後的歲月便頤養天年了。
好獨特的計歲方法!人生不過是我們從上蒼手中“借來”的一段歲月而已,過一年“還”一歲,直至生命終止。可惜我們常會產生這樣一種錯覺:日子長著呢!於是,我們懶惰,我們懈怠,我們怯懦……無論做錯什麼,我們都可以原諒自己,因為來日方長,不管什麼事放到明天再做也不遲。
生命既是借來的一段光陰,當然是過完現在的一天便少一天了。而麵對自己日漸減少的壽命,誰又能無動於衷呢?那個倒著計歲的非洲部落,他們的人生智慧真是令人驚歎。
有這麼一個故事:
“今天”與“生命”聊天,“生命”問了一句:“過得怎麼樣?”
“今天”答道:“到現在為止,今天是我最好的一天!”
“生命”仿佛為“今天”的答案感到吃驚。
“你最好的一天?”“生命”用一種驚詫的口氣重新問道。
“是的。”他迅速而且又充滿信心地回答。
“生命”又問了一遍:“你確定嗎?”
“是的。”他再一次確認。
他能感覺到“生命”並不相信他講的是真話。當然,他知道“生命”相不相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己相信。
“生命”問他:“你怎麼能說今天是到現在為止,你最好的一天呢?你結婚那天呢?難道不比今天更好嗎?”
他答道:“我一直而且將永遠記得我結婚那天,我的妻子是多麼快樂。我也記得第一個孩子出生時的情景。我還記得在甜品店喝奶昔,意識到自己還能做事。我記得給一隻眼睛看不見的小鴨子喂食的那天。我也記得我和兒子一起爬上山頂,欣賞這美麗的世界。我一直記得當我看見剛剛犁過的、黑色的、潮濕的、肥沃的泥土,等著我們播種、收獲的那天。我還記得在學年手冊上讀到學校裏最傳統的女孩寫的評語,說我是高年級最好的男孩子。我還記得有個女孩對我說她尊重我,而我告訴自己,我也尊重自己。我記得那天船長公正地對待我。我記得海軍軍官說我不能參軍,而母親仁慈地告訴我說還有希望。我也記得其他兩萬多個美好的日子,每一天都成就了現在的生活。那些天裏,一定有許多天可以排在我好日子列表的前麵,但沒有一天是最好的一天,它們中的任何一天都隻能排第二。”
終有一日,死亡的陰影籠罩我們時,我們才悚然而驚:“糟了,總以為將來還長著呢,怎麼死亡說來就來了。那些未盡的責任怎麼辦?那些未了的心願怎麼辦?那些未實現的諾言怎麼辦……”可麵對死亡通知書,人們隻能踏上那條不歸路。追悔也罷,遺憾也罷,那個早已寫好的結局無人能夠更改。麵對即將降臨的死神,也許人們會在迷迷糊糊中想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歎,想起“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教誨,可一切都悔之晚矣。
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假如人能活70歲,而每天睡覺8小時,那麼70年會睡掉204400小時,合8517天,為23年零4個月。這樣,人還剩下46年零8個月的時間。此外,閑聊、看病等時間,再加上退休後不工作的時間,約合36年零2個月。如此算來,一個人活到70歲,自己隻有10年零6個月的時間可以用來做些事。更何況人們並不是人人都能活到70歲的。
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珍惜今天的時光,又怎麼能談得上珍惜明天的光陰呢?
由此看來,我們能真正擁有的時間寥寥無幾。樹枯了,有再青的機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燕子去了,有再回來的時刻;然而,人的時間一旦逝去,就如覆水難收,無法挽回。時間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最寶貴的財富,珍惜眼前的時間,愛護你的生命,利用好你當下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生命在,希望就在
任何生物沒有不懼怕大自然的力量的。然而,當人的生命中充滿了希望,當人生已經被陽光鋪灑,生命之旅就會變成光明的大道,再也沒有什麼能讓你感到害怕的了。
要主宰現在的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沮喪的麵容、苦悶的表情、恐懼的思想和焦慮的態度是你缺乏自製力的表現,是你弱點的表現,是你不能控製環境的表現。它們是你眼前生命中的敵人,要把它們拋到九霄雲外。從現在開始走出陰影,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中。不管過去的一切多麼痛苦,多麼頑固,把它們拋到九霄雲外。不要讓擔憂、恐懼、焦慮和遺憾消耗你的精力,把你的精力投入到未來的創造中去。
讓那擔憂和焦慮、沉重和自私遠離你,更要避免與愚蠢、虛假、錯誤、虛榮和膚淺為伍。勇敢地抵製使你失敗的惡習和使你墮落的念頭,你會驚奇地發現,你人生的旅途會變得輕鬆、自由,而你將變得自信。
有一個富翁,在一次生意中賠光了所有的錢,並且欠下了債,他賣掉房子、汽車,還清了債務。
此刻,他孤獨一人,無兒無女,窮困潦倒,唯有一隻心愛的獵狗和一本書與他相依為命。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他來到一座荒僻的村莊,找到一個避風的茅棚。他看到裏麵有一盞油燈,於是用身上僅存的一根火柴點燃了油燈,拿出書來準備讀書。但是一陣風忽然把燈吹滅了,四周立刻漆黑一片。這位孤獨的老人陷入了黑暗之中,對人生感到痛徹的絕望,他甚至想到了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站在身邊的獵狗給了他一絲慰藉,他無奈地歎了一口氣沉沉睡去。
第二天醒來,他忽然發現心愛的獵狗也被人殺死在門外。撫摸著這隻相依為命的獵狗,他決定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世間再沒有什麼值
得留戀的了。於是,他最後掃視了一眼周圍的一切。這時,他不由發現整個村莊都沉寂在一片可怕的寂靜之中。他不由急步向前,啊,太可怕了,屍體,到處是屍體,一片狼藉。顯然,這個村莊昨夜遭到了匪徒的洗劫,連一個活口也沒留下來。
看到這可怕的場麵,老人不由心念急轉:“啊!我是這裏唯一幸存的人,我一定要堅強地活下去。”此時,一輪紅日冉冉升起,照得四周一片光亮。
老人懷著堅定的信念,迎著燦爛的太陽又出發了。
人生總有得意和失意的時候,一時的得意並不代表永久的得意;然而,在一時失意的情況下,如果你不能把心態調整過來,就很難再有得意之時。故事中的老人,在失意甚至絕望的狀態下,重新尋回了希望,趕走了悲傷。這不能不說是他人生中的又一大轉折。
若你此刻的生命遇到了失意或悲傷的事情,你一樣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
如果對它念念不忘,不但於事無補,還會占據你的快樂時光。拋棄它,把它們徹底趕出你的心靈。
生命在,希望就在。活著就是希望,活著就有希望。其實,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隻有對處境絕望的人。現在請伸出你的手,摸摸自己的心,感受心跳的感覺。那是一種韻律,是一種激情,是活生生的希望在搏動。隻要活著,就有實現希望與夢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