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戀愛途中不平坦(3 / 3)

找到了求愛遭拒絕的原因,就應積極調適自己失衡的心理。首先,要自我開導、勸慰。不要衝動和感情用事,注意用理智的“我”去提醒和克製感情的“我”。要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冷靜客觀地分析前因後果,不斷地提示自己:瓜兒不可強扭,婚姻豈能強求?促使自己以超然的態度將眼前發生的一切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從而正確地估價自己,恢複自信。其次,向親人、朋友傾訴苦悶的心情。你可將自己求愛被拒絕的事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苦悶通過電話、書信、談心等方式,向身邊最值得信賴的親人或朋友傾吐。這樣你會感到輕鬆、舒暢許多。親人和朋友的勸慰、鼓勵也許會在你的內心點燃一盞新的明燈。第三,轉移自己的心理能量。求愛遭到拒絕之後,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精力投到自己感興趣或能充分實現自己價值的事情上,特別是在對方看不起你的職業、家庭條件和個人能力時,你就應該變挫折為動力,發憤圖強,有所成就。這不僅會使你在拚搏奮鬥中找到感情的寄托,還會提高自己未來尋找人生伴侶時的競爭實力。

(八)“單相思”的自我解脫

"哪個少年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當青春期來臨時,青年男女的心裏容易燃起愛情之火。可有時候,當一方愛上了另一方,卻不為對方所知或接受;而多情者仍情有獨鍾,朝思暮想,"為伊消得人憔悴"。這種單方麵產生愛情的現象,就是"單相思"。

單相思包含愛情,但不是戀愛。戀愛是男女雙方之間由於異性吸引而互相愛慕的行為表現,而單相思,其執著的愛慕之情,隻能留在相思者自己心中,沒有產生愛的共鳴。把男女間的正常交往誤作為特殊的異性友誼之情,進而升發為愛慕的激情,這是單相思產生的重要原因。如今,男女共同從事某項工作或因工作關係時常交往,經常見麵,彼此熟悉,喜歡交談,這本是極常見的,極正常的。可單相思者,對這頻繁的接觸、交談,特別是對異性給予自己的同情、關心、幫助,往往想入非非,誤把友誼當作愛情,導致單相思。把對方的一切都看得完美無缺,產生認識上的偏差,是單相思產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單相思者明明知道自己所愛的人並沒有接受自己的愛,本可以轉移情感,尋找新的愛之伴侶。但是,他們往往把對方看得過分高大,十全十美,知識水平獨一無二,人品相貌百裏挑一,他(她)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都無可挑剔,讓人陶醉,讓人愛慕,其他任何人無法與之相比,寧可終生不嫁或不娶,也不願改變單相思之情。有些單相思者思想固執,對其相思行為執迷不悟。他們明明知道這種思念是毫無價值的,是無益的,是徒勞的,仍然固執己見,仍然執著追求,這種固執的偏見情感,往往會使人精神萎靡不振,影響工作,危害健康。

因此,單相思者,不論因何種原因,當其求愛遭拒絕後,就應盡量讓發熱的頭腦冷靜下來,轉移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學習、工作中去,用創造和成功得到的快樂來融化心頭的痛苦,驅散胸中的淒涼。同時也應相信,“天涯何處無芳草”,把同樣的真誠、執著、深沉的愛,獻給真正與自己相知相守的人。

????那麼,如何使自己從單相思中解脫出來呢?

首先,理智地認識一下“愛情”。恩格斯說:“愛情的基礎是互愛。”常言說,愛情是兩顆心相撞迸發出的火花。愛是相互的,倘若隻是一廂情願,又怎能謂之為愛情?“單相思”的朋友們,讓理智幫你“解纜”吧。失戀並不等於愛情的幻滅。“天涯何處無芳草”,在一個人那裏失去的愛情,可以在另一個人身上重新找到。世界上並不存在天造地設的“一對”,任何兩個人的戀愛都帶有一定的偶然性,有的咫尺相愛,有的千裏有緣。這是因為一個人有可能愛的絕不隻是一個人,而是相似的一類人,隻是由於某種原因其中一個人先闖進了他(她)的生活領域,為什麼非要在一棵不結果的樹上吊死呢?

第二,理智地分析一下失戀的原因,會使你增長許多見識,變得成熟起來。年輕人初涉愛河,常憑感情用事。有的是萍水相逢,一見鍾情,但時過情移,冷靜思之,矛盾甚多,一方主動中斷關係;有的是少小有情,卻迫於父母幹涉、社會壓力等原因,使意誌儒弱的戀人不得不同你分手;有的是一方確係紈絝子弟或水性楊花之流,見異思遷,另求新歡,使對方成為情場中的受害者;也有的是開始很好,感情熱烈,日久天長發現對方的缺點,感覺出思想、個性的分歧,當一方還尚未覺察,對方已昭然有知,提出“分手”。“單相思”的朋友們一定要理智地、頭腦清醒地分析一下,如果發現是自己的某些過失,引起對方不滿,那麼反省自己,加強修養,將失戀變成有益的教訓,倘若是因為雙方性格、脾氣、興趣確實不合,那樣即使結為伉儷,也會天天爭吵不休,這種“愛情”又有什麼滋味?若是戀人膽怯、窩囊,不敢與舊思想鬥爭,不敢抵抗外界壓力,今日分手豈不比日後在壓力下鬱鬱寡歡來得痛快?假如對方確屬朝秦暮楚,這山望著那山高,隻認錢而不認人的人,早日分手豈不是天大幸事?早識廬山真麵目,總比長期受騙好;今日“斷交”,總比結婚半月又離婚好!

第三,理智地轉換感情注意力,從單相思中逃離出來。對付單相思的一個好方法,是改變生活環境,轉移感情注意力。單相思的青年,由於失敗心理的驅使或羞愧心理的統治,或者懾服於痛苦的打擊,或者為了躲避父母、師長的指責,躲避輿論的壓力,常常把自己封閉在苦悶的心靈之海,離群索居,這種心境最不利於解決問題。

要設法逃離單相恩的生活環境,或找知心朋友聊聊天,或到熟悉的同學、同事家中串串門,或去大自然中旅遊,讓自然的瑰麗景色衝淡你的憂鬱,或看一場喜劇電影。離你癡心所愛的人遠一點,眼不見最好。隻有這樣才有可能擺脫感情的糾纏。年輕的恩格斯也曾嚐過失戀的痛苦,也曾心灰意懶過,後來,他理智地提醒自己:“不去管它。”他跑到阿爾卑斯山旅遊,峻偉的山川,廣闊的原野使得恩格斯大開眼界。世界如此宏大,山川原野如此美好,生活是如此多彩,自己的痛苦不過是滄海一粟。旅遊歸來,恩格斯判若兩人,他又以新的熱情投入新的生活,這真是“舉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理智地轉移一下感情注意力,是對付單相思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