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解了逆反心理在青年男女戀愛中的積極意義後,對於子女們的戀愛問題就不要強行禁止,采取“高壓政策”,而要循循善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因勢利導,否則將會適得其反。熱戀中的青年們,要了解戀愛成功的心理因素。請記住莎士比亞的名言:“愛情不是花蔭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語,不是纏綿的眼淚,更不是死硬的強迫,愛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礎上的。”
(四)父母反對多諒解
愛情中會碰到許多問題,其中有種最讓人鬱悶的可能就是有一方父母反對,一邊是親情,一邊是愛情,都是最摯愛得人,該如何選擇?
化解父母對子女愛情的反對,需要的不是講理,而是諒解?。如果父母反對,甚至到了非理性的地步,其中可能有很複雜的因素。也許是父母對子女的一種情感上的占有欲。也許是父母從來就不相信自己子女的眼光。究竟是什麼原因?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來了解。畢竟化解父母親對子女愛情的反對意見,需要的不是講理,而是諒解。多多體恤對方的難處,雖然不見得可以找到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但至少可以在選擇解決方法的過程中,多了些柔軟的寬容。
建議青年子女采取的積極的對策:
1、勿感情用事,先設法平息衝動的情緒,了解和接納你的父母,他們多數的反對都是出於善意的動機。不要隻怪父母的思想守舊固執,或說他們不懂青年人的心理,就做出最愚昧的行為。
2、冷靜地分析父母反對的理由,並理智地對照反省自己的情況。有些時候,父母的反對是正確的,如子女未到談婚論嫁年齡(如早婚、不成熟),對象的條件有問題(如人品、健康)和彼此背景太大的差異(如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社會學和心理學研究證明,男女的背景愈相近,愈有助於與婚後的了解和適應。青年男女不應以愛情至上,以為彼此相差愈懸殊,愈富有羅曼蒂克味兒,不顧一切的反對而自行結婚。婚後才發現:父母的話很多都兌現了。真是所謂未被父母祝福的婚姻是遺憾的,其前程常是艱辛難行的。因此,若父母的反對合情合理,建議青年男女應該放下己見,或至少要延緩婚事,多加觀察和考慮。
3、父母如果以傳統的迷信、禁忌或偏差的價值觀念(錢財第一)等為反對理由,每位成熟、有責任感的青年人,應該有勇氣地去爭取自己的幸福。爭取父母的同意,除了要有勇氣之外,還得以誠意、智慧和愛去感動父母。抗辯威脅等強硬手段常不易成功,要用信心和耐心設法讓父母相信你所推銷的是有“品質保證”的對象。
4、在我們的社會裏,父母終究比較容易接受長者或具有權威角色者的意見。你若能找到了解你們的處境,又讚成你們決定的伯父、舅舅、姑媽等親戚,或你們的老師、上級、同事等,從中“推介”一番,應更可收到效果。
5、父母的反對若是不合理,而且你們也盡力想取得父母的同意之後,仍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抗命”結婚。此時不應因為已經結婚了,便終止努力去取得父母的諒解,如能以實際的美滿婚姻生活,證實你們的決定是正確的,而且以孝心、耐心慢慢消除父母的悲憤,不斷寫信問安,送禮致意、關心家人、返鄉團聚,尤其當父母抱到他們的孫子孫女時,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忘了過去的不愉快。
(五)婚前性行為害處多
這裏所指的婚前性行為,它是指男女雙方在戀愛期間發生的性交行為。其特點是雙方自願進行,不存在暴力逼迫;沒有法律保證,不存在夫妻之間應有的義務和責任;容易產生一些糾紛和嚴重後果。在我國,婚前性行為是被社會輿論、道德所反對的,是不允許的,“是一種性罪錯”。
青春少男少女的性行為對身心健康危害很大,而且影響學習和工作。青春期正是學習文化技能的時期,有的正在學校學習,有的可能是剛剛參加工作。無論哪種情況,均應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上。如果這時去戀愛,去追求性刺激,必然會影響學習,使事業一事無成,耽誤了大好的青春年華,以後自己感到知識不足時,已經是悔之晚矣。
一對少男少女婚前性行為,往往是在男方壓抑不住性衝動和女方處在害羞、緊張、恐懼的狀態下進行的,彼此都有一定的非法感,加上雙方都缺乏性衛生常識,這樣的性生活,很難談得上什麼性生活和諧,也極容易造成女方陰道損傷和泌尿係感染等,給女方身體帶來損害。而初交的不和諧,往往會給以後的性生活帶來障礙,引起女方在相當長的時間、甚至一輩子對性生活的厭惡感,影響了婚後的正常性生活。
青春期性生活也會給婚後夫婦生活帶來陰影,抹上不愉快的色彩。倘若性生活造成懷孕,則更使雙方陷入窘迫之中,特別是女方將要承擔更多的不幸。她們首先感到自己做了不體麵、見不得人的事,為了避免被周圍的人或同學、同事發覺,精神上承受了相當大的負擔。同時,為了人工流產便暗中服藥自行墜胎,或者偷偷摸摸進行人工引產手術,弄不好會造成感染,損害身體健康,可能造成子宮內膜炎、急性輸卵管炎、盆腔炎、腹膜炎等一係列的婦女病。如果大出血,還有生命危險。總之,少男少女的性行為,是一件非常有害的事,一定要自尊自愛,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華,以學習為重,拋棄一切邪念,抵製他人的引誘,理智從事,關好情欲的閘門。
(六)“一見鍾情”不可取
相信第一眼的感覺,認為“一見鍾情”是命運的安排,從而盲目地全身心地投入,這些萬分危險的,僅僅是對方的相貌美醜(比如我曾經在夢中見過)或者此情此景的氛圍(比如和我生日那天期許的愛人出現的場景完全一樣),就憑空推測出對方的一切,然後在這種自我虛構的感情中徹底陶醉,從而全心地投入,當然是單方麵的。這種“一見鍾情”必敗無疑,“一見鍾情”通往幸福婚姻的道路,依然離不開對對方理性的分析和判斷。純粹的毫無理由的“一見鍾情”是不存在的,兩個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必然還是要經曆一番苦心經營的。
(七)求愛遭拒須冷靜
愛情是兩心相悅的結果,是兩情碰撞的火花,當求愛遭到拒絕後,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怨天尤人,而應正視現實,盡快從惡劣的心境中走出來。
求愛遭到拒絕首先要查找原因。一般來說,大致有三個方麵原因:一是由於自己的觀察判斷失誤而產生“愛情錯覺”。有些初次談戀愛的人,常常對異性的言談舉止產生認知偏差,出現一廂情願式的“愛情錯覺”,自認為對方愛上了自己,或者對方與自己般配,隻要自己主動求愛,就會被對方接受。這種心理定勢一旦形成,人就會根據自己的主觀願望來理解對方的一言一行,從而產生盲目樂觀。二是對方逢場作戲,故意耍弄自己。生活中確有少數人缺乏做人的道德準則,以在感情上戲弄異性為樂事,以曾經被多少人追求過、拒絕過多少人的求愛作為自己的一種身價,並視為所謂的自我價值。三是時過境遷。有些人在正式向對方求愛之前,對方確實對自己有意,並做出了一些令自己心動的表示,然而正當自己向對方求愛之際,可能對方已移情別戀,或遇到不可抗拒的外力影響而改變初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