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人體的奧秘——女人(1 / 2)

女性生殖器由內生殖器(卵巢、輸卵管、子宮及陰道)和外生殖器(陰唇、陰蒂及陰道前庭)兩部份組成。此外對於女性生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器官乳房。乳房對人類繁殖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還是女性重要的性感區。

(一)女性外生殖器官

1、大、小陰唇及陰道前庭:女性外陰(外生殖器叫外陰)最外側的皮膚形成一對皺襞,為大陰唇。大陰唇內側有一對小陰唇,兩側小陰唇之間的凹陷部分,叫陰道前庭。陰道前庭的前半部有尿道開口,後半部有陰道開口,在陰道口處有一層膜稱處女膜,陰道口的兩側有前庭大腺,分泌液體,具有滑潤作用。如有感染時則腫大。

2、陰阜:在恥骨聯合前方,此處富皮下脂肪,到性成熟期常有陰毛。

3、陰蒂:在陰道前庭的前端,兩側小陰唇之間,是一種海綿體組織,富於神經末梢。這是最重要的性感區,對此器官進行愛撫會引起強烈的性反應。

4、陰道與肛門的中間部份為會陰。

女性的外陰有許多皺褶,汗腺、皮脂腺以及陰道的分泌物,常常積存於這些皺褶之中,陰道口又位於尿道口和肛門之間,很容易受到汙染。外陰的炎症常會引起陰道炎,進而感染宮頸,引起宮頸炎甚至盆腔炎、附件炎,造成不孕。

(二)女性內生殖器官

1、卵巢:呈扁橢圓形,灰白色,左右各一,成年女性卵巢約為4×3×1厘米大小,位於盆腔內子宮的兩側。它的功能是產生成熟的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雌激素能促進女性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現。孕激素(也稱黃體酮)能促進子宮內膜的生長,從而保證受精卵的植入和維持妊娠。卵巢是性腺,在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複雜的周期性變化影響下,產生卵子,並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影響子宮內膜發生周期性變化,這種複雜變化稱為月經周期,其主要標誌是月經。青春期後,每個月經周期通常隻有一個卵泡發育成熟,成熟卵泡破裂排出卵子,稱為排卵。排卵後的卵泡形成黃體。如果卵子沒有受精,黃體維持不超過14天就萎縮成白體。黃體衰退後月經來潮,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發育,開始新的周期。在卵巢周期變化中卵泡發育時產生雌激素,排卵後的黃體分泌的雌、孕激素繼續共同作用於子宮內膜,使增厚的內膜腺體增高彎曲,發生分泌現象,為可能來到的受精卵做好準備。如果沒有懷孕,黃體萎縮,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宮內膜失去激素支持,萎縮、壞死、脫落。血液與脫落額子宮內膜碎片經陰道排出體外,這就是一月一次的月經。

月經初潮在11-17歲之間。從上一次月經來潮的第一天開始,到下一次月經來潮的第一天為一個月經周期,約28天左右。行經天數3-7天,經量為50-80毫升。

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除調節月經周期、維持正常妊娠外,雌激素在青春期還有刺激女性生殖器官發育和第二性征出現的功能,雌、孕激素共同作用可使女性乳腺發育。

2、輸卵管:連於子宮底兩側,是輸送卵子進入子宮的彎曲管道,長約8~14厘米。管的末端開口於腹腔,開口的遊離緣有許多指狀突起,稱為輸卵管傘,覆蓋於卵巢表麵,排卵時它有“拾卵”作用。近子宮端較細部分稱為峽部,外側擴大部分稱為壺腹部(為卵子受精部位)。輸卵管管壁由粘膜、肌層及外膜三層組成。粘膜上皮為單層柱狀纖毛上皮。肌層的蠕動及纖毛的擺動把受精卵運送到子宮腔內。

3、子宮:子宮位於骨盆腔內,在膀胱與直腸之間,形狀似倒置的梨子,前後略扁。上端寬大,高出於輸卵管內口的部分稱子宮底,中間膨大部分為子宮體,下端變細呈圓柱形為子宮頸,其末端突入陰道內。子宮體與子宮頸之間稍細部叫子宮峽部。子宮體內有一個三角形腔隙,稱子宮腔,腔的上部與輸卵管相通,下部與子宮頸管相通。子宮壁很厚,共分三層,由外向內為外膜、肌層和內膜。內膜內管狀腺體稱為子宮腺。固有膜中有豐富的小血管和淋巴管。肌層由縱橫交錯排列的平滑肌所組成,其中有血管貫穿其間。此層尚具有很大的伸展性,如妊娠時平滑肌細胞體積增大,以適應妊娠需要。分娩時,子宮平滑肌節律性收縮成為胎兒娩出的動力。由於它的收縮,還可壓迫血管,製止產後出血。

4、陰道:陰道位於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寬下窄的肌性管道,長約6~9厘米。陰道前壁緊貼膀胱和尿道,後壁長約10~12厘米,與直腸相鄰。陰道上端包繞子宮頸,二者間形成環形凹陷叫陰道穹窿。陰道後穹窿較深。陰道下部開口於陰道前庭。陰道為性交器官及月經血排出與胎兒娩出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