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1 / 3)

二、外科

1.老年性腹股溝疝:以丸改湯(黃芪15克、黨參10克、陳皮448

10克、白術10克、當歸10克、枳殼10克、葛根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炙甘草8克)治療16例,其中腹股溝直疝7例,顯效3例,好轉1例。腹股溝斜疝治愈2例,顯效2例,好轉1例。

2.臁瘡:用補中益氣湯,白術改用蒼術,加雞血藤15克。每日1劑,外貼夾紙膏。一周後腫脹消失,瘡麵顏麵轉紅,仍宗上方加澤蘭9克。2日1劑,外用同前。1月後瘡口收斂,病告疫愈。

3.痔瘡

(1)血栓痔:以丸改湯加減(黃芪、黨參、山藥、柴朗、升麻、當歸、丹參、桃仁、紅花、甘草、大棗),外用月白散(熟石膏、冰片配製、麻油調搽患處。每日2次,療效滿意。

(2)痔核脫出頻繁:以丸改湯加味(黃芪15克、黨參9克、白術9克、芡實9克、升麻4.5克、柴胡知5克、木香‘5克、黃連‘5克、赤芍12克)內服,外用苦參、魚腥草各30克,明礬適量熏洗,療效滿意。

(3)髂窩膿腫(切開術後,瘡口不斂):以丸改湯加味(黃芪15克、黨參9克、白術、當歸、赤芍各9克、川芎6克、升麻4.5哀、陳皮毛5克、甘草3克;),治療1例,連服10劑,瘡口愈合(54)。

鞘膜積液:以丸改湯加味(黃芪9克、黨參6克、澤瀉6克:白術6克、當歸4.5克、柴胡3克、烏藥3克、莪術3克、青皮2克、小茴2克、香附2克、甘草2克),治療該病1例,連服10餘劑,病告痊愈。

4.坐骨神經痛:以丸改為湯劑加葛根15克、白芍15克、木瓜15克、杜仲15克、川牛碟15克、桂枝6克、三七粉3克(另包衝服;)、砂仁6克,治療20例,效果比較滿意。

5.奶瘺:以丸改湯加味(:生黃芪25克、當歸15克、白術10克、陳皮10克、升麻15克、黨參15克、甘草7克、柴胡7克、公英25克、金銀花20克),少者用藥10劑,最多者49劑而痊愈。

6.病毒性睾丸炎:以丸改湯加味(黃芪18克、西黨參15克、白術12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陳皮10克、當歸10克、甘草5克、生薑3片、紅麥5枚),治療1例,服藥5劑,睾丸腫疼全部消失。

7.癰疽(潰瘍期):以丸改為湯劑加肉桂3克、鹿角片6克、丹參12克治療,凡因氣虛導致,均可取得較好療效。

三、婦科

1.月經過多:用補中益氣湯加味(黃芪30克、炙甘草10克、薑炭10克、人參10克、柴胡6克、當歸6克、陳皮9克、升麻9克、荊芥炭12克、白術12克、地榆炭15克、川續斷15克),每日1劑,水煎服。治療月經過多,經行如崩,伴身倦乏力,氣短懶言等症,收到較好療效。

2.月經不調:以丸改為湯劑,治療1例月經不調,療效良好開。

3.經行腹瀉: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補骨脂15克、淮山藥15克、炒白術15克、黑山楂20克、炒黃芪3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炙甘草10克、陳皮10克、吳茱萸10克、人參10克、烏梅10克)每日1劑,水煎服。療效滿意。

4.經行頭痛:以丸改湯加味治療,取得滿意效果。另以補中益氣湯加減(炙黃芪18克、太子參15克、白術9克、陳皮9克、當歸9克、川芎12.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蒺藜10克、枸杞9克、菊花9克、蔓荊子15克、牛膝9克、甘草6克),連服6劑病去八、九,續服補中益氣丸獲愈。

5.白帶:以丸改湯加味(黃芪25克、黨參20克、白術20克、炙草6克、陳皮10克、幹薑10克、茯苓10克、當歸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芷6克、炒黃柏12克、山藥15克、芡實12克、烏賊骨12.克),治療1例,服12劑而愈。

6.小戶嫁痛:用補中益氣湯加味(炙黃芪25克、炒白術15克、陳皮10克、升麻5節、柴胡7克、黨參15克、炙甘草10克、當歸15克、肉蓯蓉15克、肉桂3克、炙鱉甲1個(研末衝服)、五倍子(研末衝服)2克)連服14劑獲愈。

7.崩漏:以丸改湯加味(黃芪30~50克、紅參10~15克、白術15~20克、當歸15克、阿膠15克、龜版膠15克、鹿角膠15克、熟地20克、白芍20克、棕櫚炭30克、升麻5克、陳皮10克)治療26例,其中崩中者8例,服藥3~10劑後,痊愈;漏下者18例,服藥3~20劑後痊愈14例,有效3例,無效1例。

8.胎位不正:以丸改湯加味(黨參10克、黃芪10克、白術10克、陳皮10克、川芎15克、當歸9克、熟地15克、杭芍10克、柴胡6克、香附9克、甘草6克、治療1例,連服8劑後胎位轉正。

9.陰吹:以丸改湯加減(黃芪、黨參、白術、陳皮、當歸、熟地、柴胡、升麻、桔梗、茯苓、神曲、炙甘草)治療,效果良好(65)。又以補中益氣湯加減(黃芪30克、白術15克、陳皮4克、升麻4克、柴胡4克、黨參30克、當歸9克、淮山藥18克、川斷10克、茯苓12克、酒炒黃連4克、甘草3克)連服12劑,諸症消失,病告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