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訪談及其他(6)(3 / 3)

1993年雁冀曾在美國各地參觀訪問。訪問期間他看到二百多年來沒有被戰爭破壞的美國建設得很美,聯想到二百年來不斷遭受戰爭磨難的祖國,便對陪同的美國朋友說:假如我的祖國有二百年或一百年沒有戰爭,一定比美國建設得還要好還要美。由此,雁翼思索著:是否世界上每個國家的首腦與民眾都能深刻理解戰爭的危害、和平的可貴,讓意識形態的分歧和不同民族間的猜忌與仇恨不再被釀成戰爭呢?作為一個詩人,自己能以什麼方式來為世界和平做點貢獻呢?

1997年底,雁翼的助手張文立找到了他,希望他發動各國的著名詩人,讓他們邀請各自國家的領導人用本民族的語言寫詩來讚美世界的和平與進步,並編選成書向世界發行。

張文立的這一提議與雁翼埋藏心底已久的想法不謀而合。但這一提議還有許多方麵需要完善方可實施。首先,雁翼認為,自己個人的影響畢竟有一定的局限,另外各國的詩人能否動員起本國的元首寫詩也很難講,並且,這一創意需要有合適的操作渠道才能運轉。這時,雁翼想到了總部設在美國的世界詩人大會,想起了他的朋友世界詩人大會主席、美國女詩人羅斯瑪麗·魏爾金申女士。1990年雁翼曾邀請羅斯瑪麗訪問過中國,她對中國印象很好。羅斯瑪麗不僅是位有影響的詩人,而且與美國和聯合國許多高層人士有著廣泛的聯係。她所領導的世界詩人大會是由她親任院長的世界文化藝術學院發起組織的一個頗受各國詩人尊重和擁戴的詩人組織。

當雁翼把成熟的策劃意見通過世界詩人大會秘書、美籍華裔詩人陳雪丹博士(陳雪丹先生也是《聖詩》的副主編)轉交給羅斯瑪麗後,她立即表示支持,並願親自協調各方麵關係,爭取如期收到各國首腦們的詩稿。1998年初,羅斯瑪麗給雁翼來函,正式表示世界詩人大會已通過了這項策劃,而她將與雁翼聯合出任詩集主編。

世界詩人大會能很快通過此項策劃主要是因為它的創意好。人類在經曆過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和一係列局部戰爭的災難後,祈求和平與發展已是全人類的共同願望,21世紀不應當再有戰爭了。雁翼的策劃代表了全人類的共同心聲。詩人是人類最敏感心靈的代言人,而世界詩人大會這一世界性的詩人組織不完成此項史無前例、具有深刻曆史價值的創意又由誰來完成呢?

羅斯瑪麗迅速取得了聯合國秘書處的支持。在創意逐步變為現實的過程中,雁翼又將創意進一步豐富起來:一,將《聖詩》以中國獨有的印製技術印在中國絲綢上。在首發式上,還將把中國的禮品隨《聖詩》一起送給各國首腦,以宣傳中國的民族文化。二,將各國首腦為和平而寫的詩作或箴言刻在石碑上,建成碑林。目前,絲綢版已開始印刷、紀念票設計樣圖已完成並計劃於今年底在香港上市,和平碑林也已在大連旅順口羊頭窪動工。此外,雁冀已與美國聖達國際投資集團和美國中國貿易集團簽約,由他們代理於今年7月在聯合國總部為《聖詩》的出版和發行主辦的盛大新聞發布會和酒會,並邀請聯合國的重要官員和有關國家的大使出席。

為建造世界和平碑林,各國曾極力爭建。一些日本人認為應建在廣島,因為廣島是唯一遭原子彈攻擊的地方;一些德國人則認為應建在柏林牆博物館,因為柏林牆曾是戰爭與和平的見證;而包括羅斯瑪麗在內的美國人則希望碑林建在聯合國總部。最後,在雁翼的堅持下,碑林落戶中國。

作為《聖詩》的主編,雁翼付出了許多,不僅是體力精力的付出,他還將自己多年積蓄的稿費全部拿出,以彌補經費的不足。在活動進展過程中,曾有許多國外著名公司為得到隨贈禮品的指定權願出天價讚助,但都被雁翼婉拒了,他說“這項活動屬於中國,我不願讓這一創意沾染更多的商業色彩。”雁翼不以《聖詩》的名義賺錢,因為他不願褻瀆此項活動的聖潔性。雁翼為自己能參加《聖詩》的編輯和出版而自豪,作為一個中國詩人,他想借此向世界展示,中國人民是最熱愛也是最渴望和平的。為著心中理想的實現,雁翼這位老詩人正不懈地努力著。(原載《文藝報》2000年5月16日,署名寧逸。)

一段被遮蔽的曆史

——中外學者研討19471949年台灣新文學思潮

8月16至20日,在秀麗的江南古城蘇州,來自海峽兩岸及日本、美國的50餘位作家、學者聚集在蘇州大學紅樓會議室,共同回憶論析著50餘年前發生在台灣的一場文學論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