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請君入甕(1 / 2)

戲誌才笑而不語,隻是用手指熬了點茶水在茶幾上寫上幾個字,眾人圍上一觀,茶幾上龍飛鳳舞的寫著“請君入甕”四個字,郭嘉與荀攸一看就讚道:“妙計。”眾人一頭霧水,郭嘉笑道:“誌才,你就別再賣關子了,詳細的把你的計策所出來吧。”戲誌才不以為意的道:“如此小計奉孝還須我來解釋?你早就想到了隻是不願意說而已吧。”劉興聽了這話頓時就明白了:自己自從收了郭嘉與戲誌才二人,凡事總是先征求郭嘉的意見。畢竟戲誌才當年死的太早,沒有什麼機會展露鋒芒,自己雖然知道他是個大才,可潛意識裏還是更因為郭嘉的名聲更響亮一些而更倚重郭嘉,難免有些輕慢了戲誌才,而郭嘉又與戲誌才交好,他既不願意自己的好友受到冷落,又不能直接對我說出來,所以才故意給戲誌才表現的機會。而以戲誌才的才能又豈會看不出郭嘉的心思來,這才有了上麵那一幕。

劉興對戲誌才道:“誌才,興怠慢你了,可那絕不是我的本意,在我看來,你與奉孝,公達都是國士,對於國士自然有國士的用處,如果一些小事都需要你們三人一同處理,我也不值得你們效忠,以後需要依靠你們的地方還很多,將來興若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請你們一定要給我指出來。”這番話一說,不光是戲誌才感動了,就連郭嘉與荀攸亦是感動萬分,在古代,文人謀士為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一展心中抱負。論家世,劉興是漢氏帝胄;論權位,劉興年僅十四便已是州牧;論才能,劉興拜師水鏡先生門下,興龍劉偉昊天下聞名。如此的主公不正是天下謀士夢寐以求的名主嗎?而如今三人心中的名主親口說出了所有謀士追求的那兩個字“國士”。古往今來有幾人當的起國士之稱,郭嘉三人均不是什麼衝動之人,可聽了劉興的話,三人都不約而同的一正儒袍,徐徐拜下道:“主公以國士待我等,我等亦將以國士以報之。”劉興看到三人這樣激動的效忠之言,心中還是不免想:古人果然還是如此質樸,隻是為了一句話就可以為你付出所有。心中思緒一掠而過,劉興嘴上卻激動的說道:“興年幼無知,閱曆淺薄,正是因為有三位兄長在身邊輔助才能有所作為,因此三位兄長切不可如此,快快請起。”

劉興將三人一一扶起,然後問道:“既然計策是誌才說的,那就請誌才為大家解釋一番以解大家之疑惑。”戲誌才聽到這話也不再推委,接過話道:“主公,你雖然已經被任命為幽州牧,可你回北平這兩天來一直忙於籌備迎接劉太守靈柩之事,因此有些事物你還未了解。幽州有十二郡六十四縣,而襄平因為是我朝最北之郡,與匈奴,烏丸,高句麗接壤,因此駐兵達五萬之多,而今北平之內不過三萬兵馬,然後就是薊的兩萬兵馬。而公孫瓚身為襄平太守,手掌整個幽州的一半兵馬,所以不論凶手是不是他我們均不能輕舉妄動,何況我們現在亦未確定他就是凶手。所以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確認凶手是否是他。”劉興問道:“如何確認?”戲誌才道:“如今正有一大好機會,主公可以為劉太守發喪為由,邀請公孫瓚與薊城太守王樂前來祭奠劉大人。想以劉大人生前賢名,他們兩都不會拒絕,如果公孫瓚拒絕那就更說明他有問題。”劉興又問道:“那如果他來了呢?”戲誌才笑道:“他來了更好,隻要他敢來,我就有辦法弄清真相。”劉興道:“那就照誌才所言,我現在就命人去發帖邀請他們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