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4年,台灣已有休閑農場1102家,投入休閑農業的資金總額為128億元新台幣,平均每家投資額為1164萬元新台幣。其中,投資額1000萬新台幣以上的隻有308家,占27.9%。可見,台灣休閑農場經營規模以中小型為主。
台灣休閑農業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目前已進入了高速成長期。最近5年,新成立的休閑農場達584家,占現有總數的53%,超過此前的總和。傳統農業正向兼具企業生產加工及旅遊休閑服務的一、二、三、四級混合產業發展。
(二)台灣休閑農業的發展方向
1農業企業化發展方向:以策略聯盟方式整合農民團體及相關專業化團隊,創造結盟的效益並推進傳統農業組織邁向企業化經營形態,促進休閑農業者組成休閑產業聯盟,共同投入成立旅遊公司,整合資源,活躍休閑農業市場。
2類型多樣化發展方向:發展觀光體驗、采摘、種植、認養、擠奶、煤炭、手工食品、原野尋寶、標本製作、生態教育、動植物保育、農業體驗、宅配直銷等項目。
3經營規模化發展方向:提供接待、教育解說、公共活動場所、停車場、休息室、資訊、住宿、餐飲、廁所、產品展售、農產品和工藝加工品。
4生產生態化發展方向:農業生產有機栽培,環境管理有機生態,公共設施生態工法,運用豐富的田園環境、自然植栽、動植物、昆蟲、鳥類、文化、藝術、規劃設計生態農場。
(三)台灣休閑農業的成功經驗
台灣休閑農場經營的成功除其自身所具備的具有吸引力的資源以外,充裕的資金、良好的通達性、經營者自身高度的經營意願及管理才能、完善的服務和有創意、多元化、有趣、有深度且有計劃的體驗活動也是成功的主要方麵。具體如下:
1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使休閑農業快速發展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台灣農業麵臨效益下降的難題。為促使台灣農業轉型升級,調整經營結構,台灣農政當局致力於推動農業生產向觀光休閑方麵發展。1983年實施“發展觀光農業示範計劃”,並先後製定了“休閑農業輔導辦法”、“休閑農業輔導管理辦法”以及提倡“一鄉一休閑農業”等,並在技術、經營、宣傳等方麵加大了力度,同時形成了與之相配套的一係列法規,促進了台灣休閑農業的快速發展。
2健全的法製保證了休閑農業有序發展
台灣休閑農業在發展過程中,政府注重規劃管理,重視製度與法令相銜接的規範條文。如配套實施《休閑農業輔導管理辦法》、《休閑農場經營計劃審查作業要點》、《休閑農場專案輔導實施作業規定》、《非都市土地申請作休閑農業設施所需用地變更編定審查作業要點》、《休閑農場建築物設計規範》等。這些條文明確規定了審批過程的程序、審核的標準,並且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減少了人為因素對政策實施的影響,使條例的執行和管理順利通暢,既保證了從事休閑農業的企業依法經營,又限製了部分人借辦休閑農業之名進行圈地和違法經營。
3合理的規劃布局達到了整合資源的目的
休閑農業是綜合利用當地資源,由農業延伸至服務業的新產業,以當地自然、文史資源,以特有的農村生產、景觀,融合旅遊、餐飲等綜合經營,為人們提供休閑服務。整合區域資源,合理規劃,才能發展地區經濟。
4經營理念的不斷改進和創新使休閑農業有序發展
(1)強調同一地區的聯合,提高經營管理效益
台灣有相當一部分休閑農業已經實現了企業化,或是不同服務領域的合作分工,實現了觀光、住宿、餐飲、娛樂的綜合。這比起許多所謂旅遊農業中的小而全,家家戶戶開展雷同的服務活動,有了很大的進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2)產品經營多樣化,有形產品與無形產品相結合
休閑農業能夠提供的產品,除了實物的產品,還有景觀、文化等“情境消費”的產品。這也是休閑農業更加吸引遊客的特色之處。
(四)中國台灣休閑農業的發展對中國大陸休閑農業的啟示
由於台灣休閑農業較之大陸有更長的發展曆程,加之其休閑農業的發展環境與大陸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大陸休閑農業的發展可以借鑒台灣的經驗,以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1政府、業務部門加強組織和協調
一方麵,各級政府要主動做好治安、物價、金融等各部門組織協調工作,科學規劃,大力引導、扶持休閑農業的發展;另一方麵,可采用多種所有製方式,體製明確,形式創新,由“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充分尊重企業的合法經營活動,注意發揮企業的自主經營積極性。同時,發揮行業協會的優勢,引導開展休閑農業的農戶成立協會,通過協會自律,規範發展行業協會的間接管理,可有效地彌補政府直接管理的盲點。
2完善政策法規體係,實行規範化管理
休閑農業旅遊涉及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和包括土地、水體、山林在內的各種資源的整合,作為一種產業,各種形式的農業旅遊,都應該到各級政府旅遊部門登記注冊,在當地區塊內納入相應的管理機製,得到指導和監督,這是農業旅遊有序經營的必要前提和保證。休閑農業旅遊要避免無序競爭,應納入到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大框架中,有序地、健康地發展。在休閑農業已經達到一定規模的區縣,可以考慮建立行業協會,通過行業協會實行行業自律,規範經營管理。
3規劃中要把握市場定位、確立發展模式
在規劃中要正確實行區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態定位,要將都市農業規劃與農業現代化、城市化規劃有機結合起來。規劃景點要實事求是、因地製宜,切忌一哄而上。目的布局應注重與客源市場的聯係,考慮項目所在區域的交通區位,考慮與其周圍的其他休閑項目及名勝古跡等風景區的關係。
4加強規範化管理,提高服務水平郭煥成,任國柱.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領導體製,充分發揮旅遊、農業、土地、文化、交通等各部門的作用,分工負責,協調管理。其次,製定休閑農業發展標準,從資源、環境、市場、服務、交通、效益等多方麵進行規範管理。第三,建立各種規章製度,從項目審批、人員上崗、安全和衛生保障、價格製定、經營管理、接待服務等各方麵都按規章辦事。第四,要加強人員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業務能力及服務水平。第五,根據規範標準,定期進行評估,實行優者獎勵和支持製度。
總之,在我國發展休閑農業潛力巨大,隻要積極開發,前景將十分廣闊。如何利用豐富的農業資源和旅遊資源,並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推動和發展觀光休閑農業,開辟出一條富有競爭力的農業發展新路子,已成為農業發展的一項新課題。
四、杭州農家休閑茶室研究
(一)研究背景
農家休閑茶室的經營管理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窗口。因此,農家休閑茶室顧客滿意度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並且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迄今為止,有關顧客滿意度研究的理論和應用模型在我國農家休閑茶室文獻研究中並不多見。
美國從1990年開始進行關於建立顧客滿意度指數(AmericanCustomerSatisfactionIndex,ACSI)的調查和研究,並於1994年正式啟動ACSI,正式確立其在顧客滿意度指數測評理論和實踐方麵的權威地位。
歐洲顧客滿意度指數(ECSI)模型在美國模型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它由7個結構變量、20個觀測變量和11個關係構成。在結構變量中,形象、顧客期望、感知到的產品質量、感知到的服務質量和感知價值是顧客滿意度的原因變量;顧客忠誠是顧客滿意度的結果變量。
(二)杭州農家茶室發展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杭州農家休閑茶室規模不斷擴大,初步形成以規模求效益的發展趨勢,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1服務設施檔次低
總體來說,目前農家休閑茶室的服務設施檔次較低,未根據不同消費者的消費層次進行規劃建設,且規模小、硬件設施差、衛生條件有待改善。李學東.西南地區觀光農業發展與經營特點初探:以成都市龍泉驛區“農家樂”為例.經濟地理,2001,(5):367-370
2娛樂方式單一
農家樂娛樂方式單一,無法吸引遊客的長久注意力。其娛樂方式主要為麻將、棋牌、茶藝表演、跳舞、唱歌。真正能吸引遊客的娛樂方式很少。
3文化內涵挖掘深度不夠
目前製約農家休閑茶室發展的瓶頸因素就是文化內涵挖掘深度不夠,不僅表現在硬件設施建設上,還表現在產品的開發、項目的策劃創意及專題活動的設計上,從而阻礙了農家休閑茶室的進一步發展。劉清榮.鄉村茶文化旅遊發展譾論.農業考古,
4營銷意識薄弱,宣傳力度不夠
雖然一些農家休閑茶室憑借當地深厚的旅遊基礎和鮮明的茶文化特色,取得了極大的發展,但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不加大營銷宣傳力度,傳統知名品牌就難保長盛不衰。
5內部整合機製尚未建立
農家休閑茶室往往聚集經營,有時一個村會聚集上百個農家休閑茶室,如此宏大的規模,從客觀上講,必將產生集聚效益,即各茶室均能分享共同的基礎設施、服務設施、旅遊資源、信息以及知名度所帶來的利益。然而,這種效益目前表現得並不突出,主要是因為內部整合機製尚未建立。對於各種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的建設,旅遊項目的開發,以及營銷宣傳等公益活動,大多數農戶認為不能得到短期經濟效益,不願投資共建,往往各自為政、自行建設,造成資金和資源浪費,阻礙了整體經濟效益的提高。馬豔霞.以村野文化內涵塑“農家樂”旅遊核心:淺析重慶市農家樂旅遊開發現狀及發展趨勢.西南民族學院學報,
由這些問題可知,顧客對農家休閑茶室的滿意度還不盡如人意。從農家休閑茶室的發展趨勢看,提升農家休閑茶室的產品和服務質量不僅是滿足農家休閑茶室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也是農家休閑茶室經營者提高銷售業績的有效手段,更是提升農家樂和茶文化休閑旅遊的方式之一。
(三)測量農家休閑茶室顧客滿意度
參照歐洲顧客滿意度指數模型,本研究構建了測量農家休閑茶室顧客滿意度的量表。
杭州茶鄉梅家塢、龍井、龍塢、茅家埠、翁家山等的農家休閑茶室以其融茶園與茶室於一體的獨特的環境氛圍、樸實的經營風格,迅速成為休閑年代人們品茶的新寵。因此,調查對象界定為那些曾經在梅家塢、龍井、龍塢、茅家埠、翁家山等農家休閑茶室消費過的顧客,對他們進行調查。本研究總共發放問卷380份,回收347份,其中有效問卷312份,有效回收率82.11%。
1描述統計
根據數據的統計結果,我國農家休閑茶室的顧客滿意度指數(CSI)為3.1970,折合成百分製為63.94。與通過問卷調查得出的總體滿意度均值65.18基本吻合。由此可以判斷,我國農家休閑茶室的顧客滿意度屬於中等偏下水平。
據所有因子分析的結果得知休閑茶室顧客滿意度的測評指標體係的建立比較適用,並總共提取出7個公共因子,分別重新命名為:因子1“外部環境”、因子2“內部環境”、因子3“茶水、茶點、菜品”、因子4“娛樂”、因子5“服務態度”、因子6“服務水平”和因子7“服務便捷性”。這就驗證了研究假設一,我國農家休閑茶室顧客滿意度可以用“外部環境”、“內部環境”、“茶水、茶點、菜品”,“娛樂”,“服務態度”,“服務水平”,“服務便捷性”這七大因子來測量。
(四)農家休閑茶室顧客滿意度改進措施
1切實了解顧客期望,把握顧客感受
提供增值產品和服務,是企業滿足或超越日趨多變的顧客需要和期望、提高顧客的滿意度、留住顧客、維持或提升企業競爭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顧客滿意度的高低取決於顧客的服務感知與其服務期望之間的正負缺口的大小。從產品和服務的顧客感知與顧客期望兩個維度,清楚地揭示了增值產品和服務的重要性。
2實行關係(relationship)營銷
關係營銷是美國營銷學者巴巴拉·傑克遜於1985年首先提出的。默林·斯通認為關係營銷的主要原則在於:在任何時間都滿足所有顧客的需求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必須優先考慮重要顧客的最重要需求。隻有通過這種方式,滿足顧客在你競爭對手那裏未得到滿足的需求,才能取得競爭優勢。默林·斯通(Merlin·Stone)[英],尼爾·伍德科克(Neil·Woodcock)[英],1998有鑒於此,需要:①很好地了解不同的顧客群體的需求;②優先考慮重點顧客及其需要;③決定應與哪些顧客群建立關係。
農家休閑茶室要實現關係營銷,首先要從過去被動地“消費者請注意”轉向主動地“請注意消費者”;關係營銷,不僅強調一次贏得顧客,更重要的是強調長期擁有顧客;從重視顧客服務轉向高度承諾。其次,要合理運用維持營銷理論,如5A理論,即5A是指認識顧客(Acquainting)、答謝顧客(Acknowledging)、欣賞顧客(Appreciating)、分析顧客(Analyzing)、為顧客滿意而行動(Acting),以較低的營銷成本和較高的營銷效率培養一批對農家休閑茶室高度滿意和高度忠誠的顧客群。最後,要有完善的信息暢通渠道、健全的顧客檔案,掌握顧客需求動態,隨時與顧客保持友好聯係。
3創建良好的農家休閑茶文化旅遊和生態環境
(1)創建良好的旅遊和生態環境
發展農家休閑茶文化旅遊和生態環境需要一定物質和社會基礎,政府應予以扶持做好軟硬件兩方麵的環境建設,為農家休閑茶文化旅遊生態環境的發展提供條件。
旅遊部門應加大投資,為茶文化旅遊和生態發展投入硬件建設,如選擇適當的旅遊示範村,興建一批能展示當地特色茶文化魅力的飲茶場所,鼓勵當地居民發揮本土特色以多種經濟形式來運作。建築的風格要盡可能保持原生態風貌和環境,與當地的風景、文化相一致。旅遊管理部門、旅遊企業和科研部門應通力合作,根據當地茶文化的特點和現狀,研究和建立起一套科學縝密的理論框架,指導農家休閑茶文化旅遊健康發展。同時,旅遊管理部門和旅遊企業應加大支持科研工作者進行茶產業研究,並構建起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利益的合理機製。旅遊管理部門應充分發揮監督和引導職能,加強對茶文化旅遊場所的科學管理和茶文化旅遊資源的保護,完善茶文化旅遊中的規章製度建設。還要幫助培訓農家休閑茶室旅遊區的工作人員,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旅遊意識、市場意識,從而提高農家休閑茶文化旅遊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2)加強本土農家休閑茶文化旅遊商品的開發工作
茶商品從狹義上說是指各種品牌的茶葉,從廣義上講是指以茶為龍頭的包括茶具、茶點、農家菜肴、茶畫、茶書法、茶工藝品、飲茶休閑時的娛樂活動等。有關部門可以編輯出版當地茶故事、茶傳說、茶諺語等,經營者和相關部門也可以製作一些反映當地民間飲茶生活的木雕、按比例縮小的茶具、茶桌椅、茶建築等,唯有本土特色的旅遊商品才能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