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1 / 3)

一、休閑農業研究綜述

1865年意大利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介紹城市居民到農村去體味農業野趣。20世紀中後期,出現了具有觀光、餐飲、住宿、購物等多種功能的觀光農園,並產生了專職人員,標誌著觀光農業產生。成升魁,徐增讓,李琛等.休閑農業研究進展及其若幹理論問題.旅遊學刊,隨著人們度假需求的增長,觀光農園由觀光為主向度假體驗為主發展。目前少數經濟發達國家,出現了租賃休閑農場。

Agritourism在我國台灣被譯為休閑農業,在大陸則習慣稱為觀光農業。這與該產業在大陸尚處於起步階段,旅遊產品以觀光為主有關。但是觀光農業從發展伊始就包括一些度假類的產品,而且隨著觀光農業的發展,度假類產品逐漸增多,最後必然向休閑度假方向發展。

(一)國外休閑農業研究動態

當前,國外對休閑農業的概念、產品、市場開發和宏觀政策等方麵研究比較充分。研究方法多種多樣,包括問卷調查、相關分析、聚類分析、實地訪談等。

1休閑農業的概念研究

休閑農業是意大利發展最快的一種旅遊業形態,托斯卡拉(Tuscany)旅遊局認為發展休閑農業的初衷是保護農地及農村生活免受城市化的吞噬。休閑農業作為農場多種經營的一種形式,特色在於農場主積極地為旅遊者提供膳宿等旅遊服務。麥基(N.G.McGehee,2004)認為經濟利益是發展休閑農業的外在動機,社會和文化價值是其內在動機。NancyGMcGehee,與休閑農業相近的概念有休閑農場等。戴勞(L.A.Dernoi,1983)認為休閑農場在歐洲由來已久,近年來其作為旅遊資源和農村社區利潤來源的重要性日益顯現。

2休閑農業的產品開發和市場營銷

伽拉格(A.Hjalager,1996)認為鄉村旅遊業是在多功能農業的基礎上,由農業多樣化經營形成的。鄉村旅遊因其規模小、特色設施、環保主義而形成富有創新性的旅遊產品,但其潛力還未能充分發揮。黑伽提(C.Hegarty,2005)在對波蘭和愛爾蘭作了比較研究後認為,休閑農業產業多樣性決定了鄉村旅遊發展的潛力,但其多樣性則取決於區域資源及客源市場條件。麥基(N.G.McGehee,2004)認為農場主擁有土地、經濟上依賴於農場經營、休閑農業深受大眾歡迎,是刺激休閑農業發展的推動因素。NancyGMcGehee,

3休閑農業的空間結構

沃爾伍德(NigelWalford,2001)對英格蘭和威爾士的自然風景獨特區、海岸傳統文化區、國家公園等三類風景區與休閑農場的空間分布關係研究後認為:距離風景區5公裏以內的家庭農場比那些遠離景區的農場更有可能從事旅遊接待業務,在許多情況下也優於位於風景區內的旅遊接待型農場。

4宏觀管理政策研究

在歐洲休閑農業產品的質量保證製度方麵研究較多。英國約有10000個民宿農場提供膳宿(BedandBreakfast)服務,但一半多的經營者未參加任何質量保證監督計劃。福來斯徹(AlizaFleischer,2005)對基於農業生產活動的鄉村旅遊企業與放棄農業生產活動的旅遊企業的比較研究證實:基於農業生產活動的鄉村旅遊企業經營業績更好。

(二)國內休閑農業研究進展

我國休閑農業源於20世紀80年代末的深圳荔枝采摘園。在理論方麵,主要集中於觀光農業的概念、類型,特定地區發展觀光農業的資源、市場等條件的評價,觀光農業園區內部的空間結構,觀光農業區的區位特征研究等方麵。中國台灣學者在該產業、市場方麵的研究已較為深入。

1休閑農業含義

由於休閑農業是農業與旅遊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並且最初是以小規模的觀光果園的形式出現,因而與其相關的名詞比較多,如觀光農業、鄉村旅遊、休閑農莊等。此外,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理解休閑農業,會給出不同的定義。

最早給出定義的是台灣地區農業“主管機構”,在其發布實施的《休閑農業輔導管理辦法》中,明確地將休閑農業定義為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提供國民休閑,增進國民對農業及農村之體驗為目的的農業經營。毛帥,聶銳.淺談休閑農業遊客行為與環境容量的衝突及解決思路.生態經濟,段兆麟指出休閑農業是以充分開發具有旅遊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產品為前提,把農業生產、科技應用、藝術加工和遊客參與融為一體的農業旅遊活動。郭煥成,劉盛和.觀光休閑農業與農業生態旅遊.鄭健雄,郭煥成.2004海峽兩岸休閑農業與觀光旅遊學術研討會.中國台灣,2004從生產糧、油、菜、肉、果、藥、木等農產品角度看,休閑農業屬於第一產業。但把它作為旅遊資源來開發,則屬於第三產業。它是農業發展的新途徑,也是旅遊業發展的新領域。成升魁,徐增讓,李琛等.休閑農業研究進展及其若幹理論問題.旅遊學刊,休閑農業是一種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的產業,其目的為結合觀光休閑,盤活農村資源、促進農業轉型、增加農村就業、增進農家收益、繁榮鄉村經濟。陳昭郎.台灣休閑農業發展策略.鄭健雄,郭煥成.2004海峽兩岸休閑農業與觀光旅遊學術研討會.中國台灣,2004

2中國休閑農業的種類研究

袁燕才等根據利用層次,將休閑農業分為農產品直接利用型、農作過程利用型、農業環境利用型三類。袁燕才,楊賢智.台灣休閑農業的崛起及其對我省的啟示.廣東農業科學,範子文等認為休閑農業主要有觀光農園、市民農園、農園公園、教育農園、休閑農場、森林旅遊、農村留學、民宿農莊、民俗旅遊等類型。韋林娜等根據發展點距城市中心區的遠近將休閑農園劃分為近郊型、中郊型和遠郊型。韋林娜,甘永紅,陳興鵬.蘭州觀光休閑農業發展研究.甘肅農業,戴美琪、遊碧竹按不同的標準將休閑農業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戴美琪,遊碧竹.國內休閑農業旅遊發展研究.

劃分依據類型

按旅遊功能分觀賞型、品嚐型、購物型、務農型、娛樂型、療養型、度假型

按發展進程分農產品提供型、農村空間提供型、經驗交流型、綜合多功能型

按農業旅遊開發的主題分生態旅遊型、旅遊農業型、休閑度假型

按旅遊者體驗特征分農業環境型、農事勞作型、民俗風情型

按區域與內涵分資源特色型、城郊型、文化特色

鄭雨堯等根據經營時間將其劃分為長年性經營型和季節性經營型;按照投資主體將其劃分為集體經營型、集體經營個人承包型和個人經營型;從利用土地分析的角度,將其分為土地整理型、山嶴荒坡利用型、塘基廢棄地利用型等。鄭雨堯,婁鈺華,陳國定.休閑農業發展的實證研究--以浙江紹興縣為例.農業經濟,中國休閑農業的產業分析

主要包括休閑農業的產業範疇、休閑農業的產業化。旅遊業是一個整合性產品市場,而休閑農業隻是其中產品形態之一,休閑農業產品與其他旅遊業產品具有相當高的替代性。休閑農業的經營範疇已遠遠超出第一產業,已涵蓋了休閑農園、休閑農區、甚至鄉村地區的“鄉村性”旅遊供應業,包括旅館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旅行社等。鄭健雄.觀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之定位策略.郭煥成,鄭健雄.海峽兩岸觀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2004江榮吉(2001)認為在休閑農業中,三次產業在形式上是相加的,但其效果是相乘的,即有1+2+3=6=1×2×3,其中,1、2、3分別代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江榮吉.休閑農漁業經營企劃與策略.賀東升,劉軍萍.觀光農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

4休閑農業的市場分析

盧雲亭(1995)認為觀光農業具有市場定勢性。觀光農業的客源主要由城市流向農村,特定的觀光農業地吸引特定的目標客源,客源在不同的季節衝著不同的旅遊項目而來,形成時空上相對穩定的市場流。盧雲亭.論新型交叉產業--觀光農業.盧雲亭,劉軍萍.觀光農業,(2004)認為特色是休閑農業產品生命力之所在。城市居民去農村觀光、休閑、度假的目的就是觀新賞異,體驗清新、潔淨的鄉村生態環境和悠久的農耕文化,感受淳樸的鄉情鄉味。他以鄉村的自然或人文旅遊資源為經,以資源利用或保護導向為緯劃分出生態型、農業體驗型、度假型、鄉村體驗型等不同的休閑農業產品,並將中國台灣休閑農業在鄉村旅遊產品譜係中作了定位。鄭健雄.兩岸觀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模式之比較.鄭健雄,郭煥成.2004海峽兩岸休閑農業與觀光旅遊學術研討會.中國台灣,2004

5中國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休閑農業自20世紀80年代在我國出現以來,雖然其發展速度非常之快,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尚處於起步階段,存在著不少問題。王亞芝等從缺乏政府的統一管理、引導和支持,缺乏科學合理的建設發展規劃,原有人文和生態環境被破壞,從業人員素質差及缺乏培訓,產品開發和項目建設缺乏特色與創新,經營規模小等方麵進行了詳細的探討。王亞芝,文化,胡豔霞等.北京觀光休閑農業發展的現狀及思考.農業新技術,2004,(4):1-4吳衛東等指出由於人們對休閑農業的概念和內涵認識不清,導致休閑農業存在脫離農業經營的問題吳衛東,魏衛.武漢休閑農業發展對策研究.商場現代化,2005,(2):139-140.。韋林娜等以蘭州觀光休閑農業為例,指出休閑農業還存在著餐飲、娛樂、交通等基礎設施不完善、融資力度不夠、宣傳力度不夠的問題。吳衛東,魏衛.武漢休閑農業發展對策研究.商場現代化,2005,(2):139-140鄭雨堯等認為休閑農業開發過程中存在農村勞動力趨向老齡化、女性化,農業兼業化,土地尋租,環境汙染,農民利益遭到新一輪威脅等問題。鄭雨堯,婁鈺華,陳國定.休閑農業發展的實證研究--以浙江紹興縣為例.農業經濟,2006,(6):31-33劉春香指出由於多數觀光休閑農業景點的旅遊功能多為其生產功能的延伸,使得人們的市場競爭意識和宣傳營銷觀念不足。劉春香.發展觀光休閑農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生態經濟,2006,(2):97-98梁新陽從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指出有些項目受土地、資金等要素“瓶頸”製約,無法進一步擴大規模、提高檔次和品位,甚至半途擱淺,致使發展後勁不足。梁新陽.新昌:發展休閑農業大有可為.政策望,2006:44-45

對於我國休閑農業現存的問題,學者們紛紛獻計獻策。張建國等從轉變舊觀念、以農為本、加強相關政府機關的調控和指導、製訂科學規劃、突出重點、準確市場定位、突出特色、建立高素質人員隊伍、借鑒先進經驗、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強化宣傳、提高科技文化內涵、開展多樣化經營等方麵進行了詳細探討。張建國,俞益武,朱誌良等.浙江休閑觀光農業現狀評析與發展對策.浙江林學院學報,2006,23(5):581-587朱明等認為應對休閑農業功能進行準確定位,以便對不同效益進行客觀評估。朱明,程勤陽.日本的都市農業與休閑農業.農村實用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04,(9):16-18鄒統釺提出應建立循環經濟激勵製度。鄒統釺.基於生態鏈的休閑農業發展模式--北京蟹島度假村的旅遊循環經濟研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1):64-69李舟認為在“體驗經濟”時代背景下,應推動休閑農業旅遊產品體驗化設計,實現旅遊活動和服務的生態化。李舟.體驗經濟時代休閑農業旅遊的發展策略.新疆農墾經濟,2004,(3):18-20程敘等從土地利用多功能的角度,分析了休閑農業用地的特點和類型,提出了休閑農業用地在利用、利益分割、管理方麵應注意的問題。程敘,雷炎炎,楊曉霞等.休閑農業用地淺議.安徽農業科學,

二、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實施新的休假製度,促進了短途旅遊的發展,使人們休閑需求不斷增加,尤其希望在農村生態環境中放鬆自我,因而發展休閑農業市場潛力巨大。休閑農業既能促進生態旅遊產業的超前發展,又使得休閑農業在產生社會、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產生與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相矛盾的狀況。當前我國政府正加大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以促進農業與休閑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一)我國休閑農業發展背景及需求分析

1城市擴張,人們回歸自然的需要

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規模的擴大,為發展休閑農業提供了市場客源。長期生活在城市裏的人由於城市環境、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希望回歸到自然,感受鄉村的田園風貌,體驗農村生活以實現身心的放鬆與愉悅。據北京市調查,每年有67.3%的家庭到郊區休閑旅遊,其中有16.9%的家庭每年到郊區旅遊3~5次。全市有15.3%的市民到郊區旅遊5次。郭煥成,任國柱.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城市的擴張導致城市人口大規模增加,從而為休閑農業旅遊提供廣闊的市場基礎。

2居民收入增加,為休閑旅遊提供可能性

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發展休閑農業提供了可靠的經濟基礎。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觀光性旅遊需求急劇膨脹;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時,將基本形成對休閑的多樣化需求和多樣化選擇;人均收入達到3000美元時,度假需求就產生。可見,居民收入的增加,為休閑農業旅遊提供可能性,成為休閑農業目的地的潛在客源。

3新休假製度的實施,加速休閑農業的發展

2008年1月1日,新的休假製度正式實施。小長假增多、帶薪休假製度更加完善,使得短途旅遊成為新寵。正因為如此,使得都市周邊的休閑農業在此契機下飛速發展。

4道路交通係統改善,減少市民出行障礙

一般來說,農業休閑旅遊大多數是短途旅遊,以自駕車為主。目前城市私人汽車迅速增加,為城市人外出郊區旅遊提供了交通條件。此外,交通係統日臻完善、各類公交輔助查詢係統逐步建立使得市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從以上幾方麵可以看出,目前我國發展休閑農業的條件日漸成熟,尤其一些大中城市和經濟比較發達地區,休閑農業的發展時機已經到來。

(二)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曆程及特點

1休閑農業的發展過程

我國休閑農業興起於改革開放以後,開始是以觀光為主的參觀性農業旅遊,這與旅遊的初級階段極為相似。20世紀90年代以後開始發展觀光與休閑相結合的休閑農業旅遊。進入21世紀,觀光、休閑農業有了較快的發展。回顧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郭煥成,任國柱.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第一階段:早期興起階段(1980-1990)。

該階段處於改革開放初期,靠近城市和景區的少數農村根據當地特有的旅遊資源,自發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農業觀光旅遊,舉辦荔枝節、桃花節、西瓜節等農業節慶活動,吸引了城市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增加了農民收入。如廣東深圳市就舉辦了荔枝節活動,吸引城裏人前來觀光旅遊,並借此舉辦招商引資洽談會,收到了良好效果。河北淶水縣野山坡景區依托當地特有的自然資源,針對京津唐遊客市場推出“觀農家景、吃農家飯、住農家屋”等旅遊活動,有力地帶動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第二階段:初期發展階段(1990-2000)。

該階段正處在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時期,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和居民經濟收入的提高,消費結構開始改變,在解決溫飽之後有了觀光、休閑、旅遊的新要求。同時,農村產業結構需要優化調整,農民擴大就業,農民增收提上日程。在這樣的背景下,靠近大、中城市郊區的一些農村和農戶利用當地特有農業資源環境和特色農產品,開辦了以觀光為主的觀光休閑農業園,開展采摘、釣魚、種菜、野餐等多種旅遊活動。如北京錦繡大地農業科技觀光園、上海孫橋現代農業科技觀光園、廣州番禺區龍化農業大觀園、河北北戴河集發生態農業觀光園、江蘇蘇州西山現代農業示範園、四川成都郫縣農家樂、福建武夷山觀光茶園等。這些觀光休閑農業園區,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前來觀光旅遊,體驗農業生產和農家生活,欣賞和感悟大自然,很受歡迎和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