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研究領域
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我國學者從不同角度探討了休閑問題。作為休閑研究的基礎性工作,部分學者從介紹國外休閑研究入手,分析了休閑的概念、休閑研究的一般內容以及國外休閑研究的基本情況,為建立我國自己的休閑研究體係提供了一個參考背景。
休閑是一個綜合的社會現象,從理論研究角度看,其多重性、複雜性、交叉性特征尤為明顯,對此我國研究者分別從經濟學、社會學、哲學、文化學等角度對休閑的價值、特點等進行了分析。有關休閑產業和休閑經濟的討論是整個休閑研究中的熱點之一,很多學者探討了休閑的特點、休閑經濟的成因、休閑經濟的作用、休閑產業的概念、休閑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等。
總體來說,認為發展休閑產業和休閑經濟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的必然,不僅能夠促進經濟發展,解決就業問題,而且有利於公民素質的提高和社會的全麵發展。
馬惠娣(2001)、徐峰(2002)等學者在介紹國外休閑產業發展的基礎上,探討了如何推動我國休閑產業的發展等問題。而對於休閑經濟在我國的發展,是大部分研究者最為關注的問題。研究者分析了休閑經濟在我國蓬勃發展的原因、作用、目前存在的問題、製約發展的因素以及未來發展的對策。研究者普遍認為,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引起的消費結構變化、居民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閑暇時間的增多以及休閑在全球的發展等因素促進了休閑在我國的發展。而發展休閑產業對於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加快城市化進程、解決就業問題、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地區經濟增長、縮小地區和城鄉差距等均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我國休閑產業的發展也麵臨著諸多製約因素,如沒有正式的產業體係,難以製定相應政策和產業標準對其進行扶持和管理;政府有關部門對休閑產業發展勢頭準備不足,缺乏統一規劃和協調;觀念意識落後等。
另外,部分研究者還就休閑與假日經濟、休閑的組織管理、休閑產業發展與城市、休閑與體育、休閑與區域發展、休閑與入世問題、休閑與產業結構等進行了探討,進一步豐富了我國休閑研究的內容。
5存在問題
經過近十年的努力,我國休閑研究已有所起步,並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對一些基本問題進行了初步分析。但總的來說,不管是在研究方法、研究內容還是研究體係方麵,都還存在很多問題。
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研究為主,量化方法應用少,不同研究者之間的研究成果缺乏連貫性、可比性、對接性。
在研究內容上,比較粗淺,大部分停留在基本概念解釋、國外理論介紹階段,對休閑發展的本質、規律、機理的探討甚為罕見;雖不乏精品力作,但述而不論、研而不究者甚多,其中不少研究僅就休閑的表麵現象進行描述,尚未深入到經濟、社會、倫理分析的內核,簡單粗淺的理論解釋性文獻多、深邃係統的理論研究成果少;在學科分布上,大部分研究者為哲學、社會學等理論學科背景,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市場學等應用學科領域研究者的介入不夠,數量經濟和數理模式分析、實證性的探討、實驗性的經驗研究等在文獻數量和篇幅上微乎其微,從而使得研究成果說理多於數據,概念多於操作。
另外,目前的休閑研究在概念術語上尚未統一,缺乏係統的研究框架和方法論,學科層次結構及相互關係沒有得到充分的論析,膚淺、交叉、雷同問題較為普遍,因此至多隻是一個日漸熙攘的研究領域,距離一個學科的基本要求還相去甚遠。
(二)建立我國休閑理論學科體係的構想宋瑞.國內外休閑研究掃描--兼談建立我國休閑學科體係的設想.旅遊學刊.
1建立我國休閑理論學科體係的必要性
隨著休閑消費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蓬勃興起,休閑學科賴以建立的物質基礎已經形成,這一物質基礎的運動規律也在逐步顯露,要求理論研究對此作出分析、解釋和指導。
(1)實踐發展的需要
近幾年,我國經濟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恩格爾係數穩步下降,城鄉居民消費正從溫飽型向小康型和富裕型轉變,與休閑相關的支出在總支出中的比例不斷提高。一到節假日,各大旅遊景點車馬如織,遊人似海;娛樂、電影、出版、演出、藝術品市場異常活躍,各類休閑書籍、讀物火爆熱銷;茶藝館、酒吧、咖啡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健身場館賓客盈門,體育用品普遍暢銷。休閑作為一種新的消費形式,帶動了城市居民生活結構、社會結構、產業結構以及行為方式和社會建製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