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胎教音樂鑒賞(3 / 3)

圓舞曲《春之聲》(約翰·施特勞斯)

[作品簡介]

圓舞曲《春之聲》是約翰·施特勞斯的代表作,約作於1883年,鋼琴曲。後來經輕喜劇《蝙蝠》的腳本改編者裏查·格涅填詞,成為聲樂曲。現在常以管弦樂曲的形式演出。

[作品欣賞]

此曲是由4個既有對比又有再現的部分組成。它既有維也納圓舞曲的特點,又兼備一個主題多次再現的回旋曲特點。

第1部分是結合著輕盈而又富於彈性的節奏,熱情奔放並含有舞蹈的律動,這是貫穿整個圓舞曲的主要主題。此段旋律優美流暢,具有搖曳、蕩漾的性質。

第2部分由2個段落組成,前段幽雅、輕盈,好像是一種深情的傾訴。後段節奏放寬,起伏更大,酣暢地抒發了內心的激情。最後出現了鳥兒鳴叫般的花腔,把春光點綴得十分迷人。

第3部分也由2個段落組成,旋律更加委婉動聽,對比也更加強烈。

第4部分是由第1部分的縮減再現並自然引入尾聲,呈現了百鳥爭鳴的欣欣向榮的景象,再度把情緒推到全曲的總高潮。最後,第1部分的主要主題以更加奔放的熱情再現,圓滿地結束了全曲。

[欣賞提示]

約翰·施特勞施的圓舞曲旋律流暢,節奏輕鬆,尤其主旋律平滑流暢、嫵媚動人,給人明亮清快的感覺。因此,這首樂曲特別適合孕婦憂鬱時聽,心情鬱悶的孕婦在聽這支樂曲時,應盡量將自己投入到樂曲所描繪的春天的華麗景色中,將憂愁趕走。

圓舞曲《藍色多瑙河》(約翰·施特勞斯)

[作品簡介]

圓舞曲《藍色多瑙河》全名《在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畔》,是約翰·施特勞斯170首圓舞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於1867年。

1866年,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慘敗,維也納陷入了深深的消沉之中。為振奮人心,作者受維也納男聲合唱協會領導人赫貝克的委托寫作象征維也納生命活力的圓舞曲。曲名和創作動機源於德國詩人卡爾·貝克題獻給維也納城的詩句,“在多瑙河旁,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半年後,作者把它改編為管弦樂曲,獲得極大成功。而後合唱曲也開始流行,歌詞由詩人格爾納特重新創作。

[作品欣賞]

此曲按照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的結構寫成,由序奏、5首小圓舞曲和尾聲組成。

序表一開始,由小提琴用碎弓輕輕奏出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拔開河麵上的薄霧,喚醒了沉睡的大地。在這背景的襯托下,圓號吹出了全曲的主要音調。

接下來是5首連著一起演奏的小圓舞曲,每首小圓舞曲都包含2個相互對比的主題旋律。

第1小圓舞曲的主題A抒情明朗的旋律,輕鬆活潑的節奏,以及和主旋律相響應的頓音,充滿了歡快的情緒,使人感到春天的氣息已經來到多瑙河;主題B輕鬆、明快,仿佛是對春天的多瑙河的讚美。

第2小圓舞曲第1部分的旋律跳躍、起伏,層層推進,情緒爽朗、活潑,給人以朝氣蓬勃的感覺;第2部分顯得優美委婉,與第1部分形成對比。

第3小圓舞曲的主題A有優美典雅、端莊穩重的特點;主題B具有流動性特點,加強了舞蹈性,呈現出狂歡的舞蹈場麵。

第4小圓舞曲的主題A優美動人,富於歌唱性;主題B強調舞蹈節奏,情緒熱烈奔放,與主題A形成了對比。

第5小圓舞曲的主題A旋律起伏回蕩,柔美而又溫情;主題B則是一段熾熱而歡騰的音樂,形成了全曲的高潮。

最後是合唱曲的尾聲,比較簡短,迅速地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而管弦樂曲的結尾則規模較大,它依次再現了第3、第2、第4小圓舞曲的主要主題,接著又再現了樂曲序奏的主要音調,然後在熱烈歡騰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欣賞提示]

這支著名的圓舞曲旋律優美動人,節奏富於動感,適合孕婦在懷孕中、晚期聽。孕婦在欣賞這首作品時,通過想象能感受鮮明的音樂形象,從而進一步理解奧地利人民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深厚感情。

《D大調弦樂四重奏》暨《雲雀》(海頓)

[作品簡介]

這首《雲雀》弦樂四重奏,作於1790年。由於它的第1樂章和第4樂章的主題開始,使人聯想起雲雀的啾鳴和淩空飛翔,故得此名。

海頓的作品,充溢著健康、明快、幽默、輕鬆的氣氛,旋律質樸,在氣質上保持著與民間音樂的聯係,在他的作品中,可以聽到奧地利各民族音樂的音調。同時,他的作品和聲清晰,作品結構勻稱講究,邏輯嚴密且富與變化的情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所有這些,使海頓成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被譽為“交響樂之父”、“四重奏之父”。

[作品欣賞]

全曲共4個樂章。

第1樂章,音樂開始,有一個活躍跳動的句子。由此引出了輕盈歡快的主部主題,由第一小提琴奏出,旋律中運用各種裝飾音,宛如雲雀的鳴叫。

展開部主要是展開主部主題,主部的雲雀歌唱旋律反複出現,給人以雲雀啼鳴不絕於耳的感覺。

第2樂章,如歌的慢板,主題恬靜優美,沉寂舒展。

第3樂章,小步舞曲,第1主題是明朗的大調式,音樂堅定有力;中間部分的第2主題建立在小調上,輕盈飄逸。

2個主題在調式和力度上都有明顯對比,曲式兩端部分的大調強勁有力,中間部分的小調力度柔和。

第4樂章,甚快板複三部曲式,全曲音樂情緒緊張熱烈,快速流動的音符,就像雲雀在高空飛翔。樂章中的中間部分,在下方聲部第1主題的背景上,於上方聲部出現一個對比的新旋律,2個旋律遙相呼應,更為樂曲增添了無窮樂趣。

[欣賞提示]

《雲雀》這首樂曲特別適合孕婦在妊娠中、晚期聽,它的旋律及意境都需要欣賞者去想象和體會,所以也特別適合胎兒聽,它能促進胎兒的智力發育。

《小夜曲》(海頓)

[作品簡介]

這首典型的器樂小夜曲,是海頓所作《F大調第十七弦樂四重奏》的第2樂章“如歌的行板”,作於1771年。

海頓在一生中共寫有80餘首弦樂四重奏,大多是歡樂、熱情的抒發。

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節奏輕快,旋律娓娓動聽,具有一種典雅質樸的情調,表現了無憂無慮的意境。

[作品欣賞]

樂曲開始時,先由第一小提琴帶上弱音器奏出柔美親切的第1主題,充滿歡快的情緒。其他三個聲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用撥弦模仿吉他的音響為之伴奏。

這一主題略加裝飾反複了一次。在短小的連接部之後,出現一個由裝飾音和附點音符構成的第2主題,也在調性、音區、旋律等方麵與第1主題形成對比。

展開部隻有8小節,它的旋律進行時出現大跳音程,顯得活潑而富於生氣。

在再現部中,第1主題出現後立即進入連接部,它由第1主題結尾的音調加以變奏而成,繼而完整再現了第2主題。最後,樂曲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

[欣賞提示]

這首樂曲極富有抒情性,孕婦聽後能怡情養性,也能使孕婦鎮靜、舒心。

《四季——春季》(維瓦爾迪)

[作品簡介]

這部協奏曲集是意大利作曲家維瓦爾迪於1725年發表的一套大型作品《和聲與創意的嚐試》中的前4首,該大型作品由4首協奏曲組成,當時題獻給波希米亞伯爵W·馮·莫爾津。

第1首《春季》協奏曲,全曲共分3個樂章,分別是快板、最緩板、快板(田園舞曲)。第2首《夏季》協奏曲,全曲分3個樂章,分別是不很快的快板、慢板、急板(暑夏季節)。第3首《秋季》協奏曲,全曲分3個樂章,分別是快板、很慢的慢板、快板(狩獵)。第4首《冬季》協奏曲,全曲分3個樂章,分別是不很快的快板、最緩板、快板。

作品如同一幅幅富有表現力的風景畫,流露出巴洛克音樂的風格特征。特別是小提琴的多種演奏技巧,具有強烈的描繪性特點。

[作品欣賞]

第1樂章回旋曲,由主要主題——春天主題和4個插段組成。

春天主題:春天來了,無限歡欣。

第1插段:小鳥唱著愉快的歌迎接著春天。

第2插段:微風輕拂著清泉,泉水叮咚流淌。

第3插段:天空烏雲密布,電閃雷鳴交作。

第4插段:雷鳴電閃過後,鳥兒又重新歌唱。

第2樂章比較短,描繪了田園風光。在鮮花盛開的草地上,在輕輕搖曳的草叢中,牧羊人在歇息著,忠實的牧羊狗躺在身邊。音樂優美而恬靜。

第3樂章具有舞曲的特點,伴隨著鄉間風笛歡快的音樂聲,在春天晴朗的天空下,少女們與牧羊人翩翩起舞。

[欣賞提示]

《四季》是巴洛克音樂的最重要代表作之一,而巴洛克音樂又是最適合於胎教的音樂。因為巴洛克的音樂非常注重音樂形式上的表現和創造,其低音和音樂的結構特別能讓孕婦在聆聽時達到寧靜、抒懷、賞心的目的。因此,在欣賞巴洛克音樂的重要代表作曲家維瓦爾迪的《四季——春季》時,孕婦可以通過它細膩和美的音樂語言,足不出戶地享受到春季的萌動和勃發,以喚起自己美好的情懷。

《e小調第九交響曲》(即《新世界》)(德沃紮克)

[作品簡介]

《e小調第九交響曲》是德沃紮克最著名的一首交響樂作品,用“也許沒有一個樂隊沒有演奏過它,也沒有一個指揮沒有指揮過它”來評說,大概並不為過。作品初稿完成於1893年5月。

作品表現了德沃紮克對美國這個新大陸的印象和感覺,並傾注著對遙遠的祖國和家鄉的思念。

[作品欣賞]

全曲共分4個樂章。

第1樂章音樂開始,是一段慢板序奏,共24小節,其主題與隨後出現的快板部分有微妙的聯係,它類似一個主導動機,起貫穿、統一全曲的作用,這個主題由大提琴深沉而寧靜地奏出。

這段前奏,為整個交響曲的戲劇性敘述做了鋪墊,同時又給人們以豐富的聯想;仿佛作曲家正在體驗著初到美國時的感受,他站在甲板上憑欄眺望,那裏是他心目中怎樣的一個新世界呢?

呈示部的主部主題激奮、昂揚,它由2個對比形象組成。這個主題中的2個對比形象,前者突出了黑人歌曲中所有的切分節奏,後者富於斯拉夫民間歌曲的音調,兩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主題具有強烈的震撼力。

第2樂章,非常感人,有的評論家把它視為所有交響曲慢樂章中最動人的一個。音樂開始,是引子和弦,之後,英國管在弦樂和弦的伴奏下奏出了著名的A段主題,這個主題也是為英國管譜寫的最優美的旋律,它充滿奇異的色彩和神妙的情趣、沁人肺腑,體現了一種黑人的歌謠風與斯拉夫民族氣質結合的獨特韻味。

第3樂章具有舞曲性質,據說是受到舞蹈場麵的啟發。全曲的幾個主題,充滿內在的對比,或熱烈歡愉,或溫文爾雅,或思念祖國,或充滿歡趣。

第4樂章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樂章,它氣勢宏大而雄偉,充滿活力和熱情,是整首交響曲戲劇發展的高潮,也是全部樂思發展的終結。作曲家在本樂章譜表下麵寫下了:“孩子們抵達桑珊普頓,安東寧·德沃紮克,下午1點33分來了電報”的字樣,可以想見,當時作曲家懷著怎樣快樂激動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