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自殺的危險性進行評估企圖自殺者僅是表露自殺意念,還是有詳細的準備?自殺信念是否堅定?有多大的危險性?
3.掌握企圖自殺者的相關情況如有無自殺家族史,有無自殺未遂行為,自殺意念出現的時間及當時的狀況,是否存在軀體、精神或心理障礙,人際關係如何,親人和朋友的態度如何等等問題,以便於有的放矢地進行幹預。
4.取得電話谘詢者的信賴使對方感到你對他麵臨的問題非常關心,能夠理解他的感情,幫助對方認清問題的實質,改變或動搖他的錯誤觀念與態度。
5.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提出解決問題的有價值的、可行性建議,勸說對方至少不應立即采取自殺行動。
提供可利用的資源,如介紹幹預中心、有經驗的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資料等,使對方產生希望,相信危機可以得到處理,然後通過門診谘詢具體解決問題。
三、自殺預防的門診谘詢
電話谘詢隻能回答有限的和簡易的問題,更多、更複雜的心理問題必須進行當麵谘詢和治療。
(一)高度重視,小心處理
由於自殺問題的高度危險性,對自殺問題必須提高警惕。
1.做出危險性評估本章第三節討論了危險性評估的方法與步驟,根據評估結果,選用不同的應對方法與措施。情況嚴重者,應建議其住院監控與治療,或由其家屬進行全麵監控。對適合心理谘詢而自己沒有把握處理者,應轉介更有經驗的谘詢專家處理。
2.認真對待每個自殺反應對每一個自殺念頭,都不能憑經驗推定其為不可能實現的,絕不能排斥與試圖否認任何自殺念頭的合理性,對每一次報告,不管是真是假,都要當成“真”的來處理。
3.先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雖然一般認為直接詢問自殺問題並不會產生不良後果,但在處理自殺危機時,應先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協調關係後,再直接詢問自殺問題。
(二)危機幹預目標
美國學者柯金認為,自殺危機幹預的直接目標有以下五個。
(1)減輕當前的危險,諸如焦慮、迷茫、絕望。
(2)恢複自殺者與親友之間的聯係。
(3)幫助自殺者弄清應該做的事。
(4)幫助自殺者挖掘自殺的根源。
(5)幫助自殺者建立和發展新的態度、行為和應付技巧。
(三)谘詢者的態度
1.谘詢者應保持自信、鎮靜和充滿希望的態度一個自信、鎮靜而沒有什麼特別技巧的谘詢者可能比一個緊張、煩躁不安但使用更多谘詢技巧的谘詢者更有效。
2.對自殺應保持中性的態度至少在危機期不要對來訪者的自殺行為及其背後的價值觀念進行道德上的評價。涉及道德問題會增加來訪者的煩惱,使來訪者更加矛盾與自責。
3.應真摯、坦誠地與來訪者交流本著實事求是、開放的心態與來訪者交流。谘詢者的態度在整個谘詢過程中應保持一致。前後矛盾的觀念、邏輯與方法上的反複與不一致,會使來訪者失去應對危機的信心。
(四)針對不同病因,選用綜合谘詢方法
不同的心理谘詢流派對自殺問題有不同的理解與處理方法。從本章第一節的討論可以看出,自殺是一種極其複雜的現象,有多種多樣的形成原因,需要針對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如果墨守某一家、某一派理論,往往不會取得很好的谘詢效果。
1.對因社會因素產生自殺意念的來訪者谘詢重點應放在幫助他們分析自殺意念產生的具體原因,改變它們對生活事件的認知與歸因方式,采取合適的應對策略,正確麵對與處理各類生活事件,以解除精神危機。
2.對因個體因素尤其是心理疾病而產生自殺意念的來訪者危機處理的重心應放在對心理疾病的谘詢與治療。抑鬱症、酗酒、毒品與藥物依賴和濫用、慢性神經症、焦慮症、人格障礙、恐慌症、精神分裂症、境界例等與自殺現象有關的心理障礙是谘詢的重點。對以上心理疾病,現代心理谘詢與治療學已經形成了多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心理障礙克服了,自殺行為的根源就解除了,自殺意念與行為問題也就隨之解決了。
(五)充分利用資源
資源包括個體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內部資源指來訪者本身的優勢,充分利用來訪者的自身優勢,因勢利導,可以激發個體的求生欲望,增強應對危機的信心。外部資源指個體周圍環境、家庭、親人和朋友的支持,家庭、親人、朋友與生活、工作環境的其他人,都會對來訪者產生重要的影響。由於門診谘詢的時間限製,谘詢者不可能對來訪者門診之外的時間進行幹預,來訪者的家人、親屬、朋友可以發揮很大作用。他們可以幫助觀察門診時間之外來訪者的思想行為變化,監控與協助幹預計劃的實施,支持與鼓勵來訪者與自殺意念作鬥爭。而且,來訪者與親人、家屬、朋友的交流本身即能減少自殺意念。
(六)谘詢結束後“危機卡”的建立
谘詢結束後,來訪者可能對谘詢者產生“依賴”,無法擺脫對谘詢者支持與幫助的需求。如果依賴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就可能使來訪者再度陷入危機。擺脫依賴的可行性辦法是建立一個“危機卡”,其內容:一是在個體的周圍找出一個或幾個有力的支持者,記下他們的聯係方式,可以隨時得到他們的幫助;二是找到幾個可以尋求幫助的社會支持源,如自殺預防中心、危機幹預門診或者是綜合醫院的急診室,記下他們的地址與聯係方式。谘詢者、來訪者、來訪者家屬各保留一個危機卡,以便在危機再次發生時可以及時的得到支援。建立危機卡的目的是教會來訪者如何利用社會資源,從而減少對谘詢者單純的依賴。
專業詞彙(英文對照)
自殺預防(suicideprevention)危機幹預(crisisintervention)
自殺行為(suicidebehavior)自殺現象(thephenomenonofsuicide)
自殺身亡(committedsuicide)自殺未遂(attemptedsuicide)
自殺意念(suicideidea)自殺比率(suiciderate)
生活事件(lifeevent)自殺過程(suicideprocess)
自殺動機(suicidereason)危機表象(crisisidea)
可知覺(perceptible)可預見(predictable)
可預防(preventable)聆聽療法(listeningtherapy)
思考題
1.如何對自殺行為進行鑒別與分類?
2.我國自殺現象有哪些特征?
3.自殺行為的原因有哪些?
4.簡述自殺的過程及心理分析。
5.如何對自殺危險性進行評估?
6.自殺預防的危機幹預措施有哪些?幹預時應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