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三論(1 / 2)

這兩位豪爽的蒙古漢子給張全林的感覺很是不錯,而他也是個喜歡交朋友的人,一來二去,雙方就聊開了。雖然說話的地方隻是這個不大的館子,但每個人的心卻是透著敞亮的。

張全林自然是個玲瓏人物,在說話的同時,也在重新審視著這兩位新結交的朋友。巴音朝魯熱情豪邁,非要拉著張全林一人開一瓶杏花村酒幹了再說,一副隻有張全林喝好了才能體現出他的義氣,要不自己就是個卑鄙小人的模樣。張全林架不住這番熱情,隻好滿上和他連幹了幾杯。

好在平時跑拆遷的時候“鴛鴦火鍋騰細浪,三杯過後盡開顏”的功夫到也紮實,算的上是“酒精考驗的國家幹部”的張全林喝下去三杯到也連臉都沒紅。這可樂壞了巴音朝魯,連聲說夠朋友,又要作勢滿上。

可還沒等張全林推脫,旁邊的呼和納約爾先阻止了巴音朝魯再次給張全林倒酒,他一拉巴音朝魯的袖子,“算了,還有正事呢,少喝點。”巴音朝魯也聽他的勸告,隻是嘟囔了一聲今天高興之類的,就乖乖把酒瓶放到桌上了。

張全林不由得對這個不怎麼說話的呼和納約爾高看一眼。他的話雖然不像巴音朝魯那麼多,但都恰到好處,對節奏的拿捏也很到位。就拿當下來說,如果再灌下去,張全林就會對這兩個人有反感甚至警覺了,畢竟出門在外,和萍水相逢的人哪能多喝啊。現在人家這麼主動一說,既顯著真誠又透出關心來,而且還不減豪氣。更主要的是,大大咧咧的巴音朝魯看起來還很聽呼和納約爾的話,估計他是這兩人裏說了算的。

“對,聊天為主。”張全林應和著呼和納約爾。

“張兄弟也是玩古董的?”巴音朝魯也沒什麼虛套,直愣愣地問張全林。

“我主要是陪一個朋友過來,我早來了一天。”張全林倒是如實回答了,但至於聽者是否相信就是別人的事了。

張全林拿起茶壺到了杯水,接著說:“其實我還是第一次來這兒呢,真沒想到這麼小一個鎮店竟然有這麼大的能量。”

“是啊,是啊,這裏別看不起眼,其實到處是寶貝,要不我們也不可能大冷天暖烘烘的氈帳和香噴噴的手把手不管,連著兩年來這兒找……。”這顯然激起了巴音朝魯的共鳴。可他還沒說完,旁邊的呼和納約爾瞪他一眼,搶著接過話頭:“其實啊,張蘭雖不顯山不露水,但能興旺起來,還是占足了天時、地利、人和的。要不相似的地方這周遭到處都是,哪能輪到這裏。”

張全林本來還琢磨著巴音朝魯沒說完的話,心想這倆人是找啥呢,估計也是淘古董吧。可一聽到呼和納約爾拽出“天時、地利、人和”來,立即就被引上了精神,追問道:“來,兄弟,說詳細點聽聽?”

呼和納約爾到也沒有假客套,當即侃侃而談:“這個張蘭鎮的古玩市場之所以能火成這樣兒,天時、地利與人和一個都不少。人們說亂買黃金,和買古玩。當下沒聽《新聞聯播》天天報嗎,形勢可是一片大好啊,穩定壓倒一切。收藏蔚然成風,連中央電視台這個著名的“耙子”都炒熱了一擋收藏節目,古董由於升值潛力巨大,自然成為投資者眼中的熱點——這是天時。”

呼和納約爾說完頓了頓,瞅了張全林一眼,接著說:“咱們中國自古就有地上文物看山西一說——地下文物就是你們陝西了——三晉大地上千百年來積攢下來的好東西自然是不會少,山西老西兒又是著了名的摳,啥東西都會攢著,再加上這裏鄰近京畿之地,也就六個多小時車程,交通上甚為便利而且深處內陸並不敏感,是絕好的交易場所——這就是所說的地利了。”

看到張全林聽著自己的話不住點頭,呼和納約爾臉上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笑意:“經過晉商幾百年的曆練,這也算有了點商業傳統。張蘭這個地方不但有了還算完備的流通體製,而且出了一批21世紀最寶貴的資源:人才。古董鑒定這個東西,關鍵要見多識廣,而天時和地利正好提供了這個條件。前有當鋪商行估價朝奉,後有評級論品定質專家,張蘭的鑒定隊伍實力雄厚,而且在行內風評公允。就是故宮博物院的研究員、琉璃廠榮寶齋的大師傅來了,也得挑大拇指禮讓三分——這就是人和了。全林兄弟,你覺得呢?”

這一番分析,把張全林整個都聽傻了,麵對呼和納約爾的反問,也隻能支吾兩聲。如果同樣的話是由來的路上那個博聞多識的佘先生說出來,他的震動肯定不會有這麼大。可張全林其實從一開始,就對這些來自“塞北蠻荒”的人,或多或少有些文化上的優越感的,沒想到從自己認為的“傻麅子”嘴裏,竟然蹦出這麼一番鞭笞及裏的分析來,張全林自然是吃驚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