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尷尬(1 / 3)

即使是趙倫沒來送信,徐循也覺得是時候了。之前一年未見柳知恩,的確是為防節外生枝。眼下柳知恩在東廠幹得有聲有色,和仁壽宮、清寧宮的關係也處得不錯。怎麼說她也曾是其的老上級,見個麵敘敘舊,哪怕是問問西洋的事情呢,旁人也說不出什麼不是。畢竟,現在也不是皇帝剛剛即位,各方風波還未平息的時候了。襄王回了長沙,皇帝住進了乾清宮,朝政在三位楊大人的管束下,似乎也沒出過什麼大岔子。太皇太後和太後分住兩宮,相安無事,對於外廷的政事都未過問什麼,如此風平浪靜的局麵下,她一個太妃召見東廠廠督敘敘舊,問問當年的事情,也不會觸動誰的神經。

話雖如此,但要見柳知恩,還是得先取得太皇太後的許可。畢竟柳知恩這樣的事務性領導,如同司禮監掌印太監一般,不是一般的妃嬪能夠隨便接觸的,其也不會沒事就一頭往後宮裏紮。可以預見的是,即使太皇太後沒當回事,日後她和柳知恩見麵的機會也是極為有限,雖說共處一城之內,但彼此間的接觸,卻是越少越好。

從古到今,太後、太妃的生活,其實也都是大同小異,並不會隨著朝代的交替而有太多改變。一方麵其是先帝留下的長輩,自然要好生侍奉,若是前朝,還有一些低位的妃嬪,日子可能過得比較淒慘,宮裏懶得養,便送到廟裏去清修,至於高位妃嬪,起碼都有個地方住,至於如徐循等有名有號的高位妃子,按太祖、太宗的慣例,已算是皇帝的庶母。不管帝位傳承時她是否險些殉葬,度過了這個風波以後,自然就要被當作是庶母般尊敬起來,各色供給,也不會少了去了。

另一方麵,夫主已去,從此是寡婦身份了,自來寡婦門前是非多,本人更要謹言慎行,不能沒事老往外跑,又或者是老作興些新鮮事兒。即使是太後、太妃,也沒有例外的道理。徐循還是皇貴妃的時候,想去西苑跑馬,說聲就去了。如今這都一年了,她雖然就住在西苑附近,但愣是沒有去過西苑一次,而是安穩在清安宮裏住著,大把閑暇時光無處打發,不是去兩宮請安閑話,就是和仙師往來。教導子女功課為人,已經是她的主業,除了孩子們上學的時間,徐循現在都盡量和他們呆在一起,把握住孩子們出嫁、就藩前最後的這幾年相處時光。

除此以外,什麼看戲呀、打馬啊、看球啊,這些娛樂活動,和太後太妃等緣分較淺,起碼這三年是不可能出現的,再過上幾年,等皇帝大了,選秀成婚以後,宮裏有什麼節慶,尊奉她們過去參與,那是有的,在沒晚輩的情況下自己大肆取樂,傳出去都不像話。——也所以,這太後、太妃不論從前氣性多大,榮養以後,在沒媳婦的情況下,多數也就比較安生。畢竟就是要鬥,也得有對象才行,連鬥的對象都沒有,難道眾人間還為了誰得的份例花色好些而勾心鬥角?天知道就是打扮得再美再好,又有誰看?

自來宮怨詩詞,描述的多都是君王有別幸,獨守空閨的美人心態。不過在徐循看來,最可怕的還不是這個,而是漫漫的將來,現在三人都有女兒傍身,還好些。等到若幹年後女兒都出嫁了,壯兒也就藩了,宮裏就皇帝一個子嗣,而且可預料的,隨著他年歲長大,開始親政,對父母一輩的關注也會越來越少。就這麼幾人住在西宮,天天大眼瞪小眼,關在屋裏沒有一件事去做,甚至連勾心鬥角都沒動力,從這裏到七十歲,還有漫漫三十多年,如果沒個愛好,這種完全是一片死水,連絕望都不曾有的沉寂生活,相信是很難捱的。——也難怪昔年的太皇太後會如此熱衷於介入宮務,徐循也是到了這份上,才明白原來從前很羨慕的太妃、太後的生活,也不是那麼有趣的。太後還好些,不論是和媳婦鬥還是揉搓媳婦,好歹都是名正言順,身為太妃,隻管榮養也就是了,即使是想在宮裏興風作浪,也沒人配合。無聊無處排遣,若沒有愛好的話,很容易就憋出病來,比如文廟貴妃、敬太妃、賢太妃等,都沒活過五十歲,算來,太妃的日子都沒過滿十年,人就熬不住了,本來健康的身體,也給閑出病來了。

她自己還算好些,並不是那種一腔熱血全都傾注在子女、爭寵身上的人,現在寵無可爭,便專心子女,相信日後壯兒就藩,點點出嫁以後,也能找到點愛好——徐循現在就刻意在培養自己對琴棋書畫的熱情。

以前雖然也受過培訓,不過當時心不靜,琴棋書畫也好,春技也罷,其實都是用來接近皇帝謀求寵愛的晉身階,徐循反正從不知道她的同僚裏有人學這些是單純出於愛好的——真正是寄情於雅玩的估計隻有養花的曹寶林。後來開始管宮、管孩子、管服侍皇帝了,更沒心氣,她也客氣,來人——賜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