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修不解:“色丫,你笑什麼啊?!”
黛燕坐在他旁邊猛力敲打他的腦殼:“這道菜是道冬令菜色,冬天燒的才好吃,夏天裏怎麼炒得好?!再說了這個青魚肺處理起來很難的,你們外國人哪個吃過這個啊……”
原來抽了一支下下簽啊,米修皺起了大胡子臉,猛撓頭皮。
周木見黛楚臉上沒什麼表情,便說:“既然選好了,就先做【扣三絲】吧,這道菜刀工時間長,比較繁瑣。我們就先吃起來吧……”
說完夾了【八寶鴨】一筷子,熱氣頓時從鴨肚裏冒出,不過他不是夾給自己,而是放在老爺子碗裏,老爺子笑嗬嗬開席:“都切伐……切伐……”
桌子上的菜色非常豐盛,依次【楓涇丁蹄】、【清蒸白水魚】、【槽缽頭】、【鹽水蝦】、【油燜茄子】、【八寶鴨】、【蘆蒿炒香幹】。
“哇,好棒啊……”黛蜜兒小妞拍著手,迫不及待伸出了筷子:“這些都是上海本幫菜?!”
郝宅掃了一下菜,不太確定:“大概都是吧……”
“不是哦!【油燜茄子】是浙菜,【蘆蒿炒香幹】是半南京菜半上海菜。”
蜜兒鼓著腮幫子,含糊地問:“怎麼是一半南京一半上海?!”
某吃貨也夾了一筷子,篤悠悠回道:“蘆蒿是南京的特產,天香豆腐幹是楓涇的特產,正確點來說吧這道菜應該還算是南京菜,因為任何豆腐幹都可以替代天香豆腐幹的。隻不過天香豆腐幹有一股特殊的香味,所以炒出來的【蘆蒿炒香幹】更別有一番風味。天香豆腐幹的異香和蘆蒿本身的天然水香混雜在一起是一種自然的清香,豆幹的嚼韌和蘆蒿的爽脆,吃完齒頰留香。”
李濤猛點頭:“我想味道怎麼和平時吃的不太一樣,原來用的豆腐幹不一樣。”
“除了天香豆腐幹,另外還有三樣東西,組合起來就是楓涇四寶。這道【楓涇丁蹄】就是赫赫有名的另外一寶,經典本幫菜中的經典。這道菜是在清朝的時候,由兩個姓丁的兄弟創造的,當時候他們在楓涇張家橋的地方開設一家名叫‘丁義興’的酒店。為了賺大錢,兩人就打主意到楓涇豬的身上。楓涇豬可是出了名的太湖良種豬,這種豬細皮白肉,肥肉適中,骨細肉嫩,燒什麼呐?!丁氏兄弟最後決定燒豬蹄,取楓涇豬後蹄,用嘉善姚福順三套特曬醬油、紹興老窖花雕、蘇州桂圓齋冰糖,然後配合丁香、桂皮、生薑等原料,用柴火三旺三文後,燜煮而成。冷的吃起來有一種噴香,熱的吃起來酥而不爛,加上肉質細嫩,熱湯濃稠,冷凍有勁,一下子就把名氣打出來了。因為是店主人姓丁,大家就叫它為‘丁蹄’,往後發展為【楓涇丁蹄】成為滬上一道傳統名菜。”
今天的丁蹄是以冷盤形式擺上的,色澤暗紅光亮,肉凍在旁邊顫而不墜,吃到嘴裏一種天然的肉香就躥到了鼻尖,咀嚼起來果然是很酥但是沒有那種肉的渣感,而是一種噴香可口的不爛咬感。
黛秦默默地吃著,心裏也默默地想:甄姐不愧是甄姐,難怪她能寫得出那樣的文章……
“另外兩寶,一寶是【楓涇狀元糕】這糕原名楓涇元糕,後來乾隆的時候楓涇人蔡以台中了狀元,這新任狀元特別喜歡吃家鄉的元糕,紳商就將元糕改名為狀元糕,取其諧音高中之意。最後這一寶,就是我最*的心頭好……”
說著她拿過瓶子替周老爺子、周木和自己滿滿斟了一杯,微微抿了一口含在嘴裏緩緩咽下,喝完哈出一口酒氣,心滿意足補充:“【楓涇黃酒】,這可是滬上唯一的優質黃酒了,雖然說沒紹興黃酒那麼曆史悠久和出名,但是楓涇的黃酒一直勝在獨特的曲香風味。特別是我*中的*【金楓特加飯】,這是一種用飯發酵比用米發酵多的黃酒,澄黃清亮,香味濃鬱優雅。剛入口時口感醇厚酒香悠長,咽下去卻一路有一種灼熱感,從喉嚨一直延伸到胃裏,喝完胃暖暖的,回氣芬芳。每次來楓涇我和阿爺和幾位爺爺都要幹掉好幾瓶呐!”
周木發話:“女孩子家家不要喝那麼多酒!”
“周耶耶現在教訓我?!晚啦晚啦……”某人酒氣熏熏地摟著身邊的“彌勒佛”發嗲:“阿爺老早就讓我
作者有話要說:臨時家裏有客人出門吃飯,本章未完結,後麵會補全的,大家放心買,一定會比你們買的字數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