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兩個胸針兩隻船(8)(2 / 2)

汾河灣鄉的黃書記上任後,看到每次逢集後滿大街丟棄的爛菜葉子影響鄉容鄉貌,他就要求加大衛生整治力度,把所有賣菜的攤子都規劃到大街的西北通往周莊村的南北大路上。這可倒好,不影響鄉容了,可是給趕完集回周莊村的村民們帶來了煩惱,有一次周仲文趕完集在飯店吃完飯騎著摩托車回家時就因為稀爛的菜葉子滑了一跤,摩托車滑到了旁邊的地裏,他兩手雙腿上滿是葉綠素,尾巴骨差點摔碎了,回到家躺了兩天才好。不過這次摔跤回來,家裏那個母老虎並沒有罵他,而是給他燒了一碗酸湯荷包了兩個雞蛋,這個婆娘知道,仲文屁股疼著哩,跑不動,她剛好晚上能去大棚裏樂嗬樂嗬。嚴格地說汾河灣鄉的集市可以分成四條購物通道,東西街南北兩側的門麵房大都是賣化妝品的、摩托車的、理發的、中小飯店、賣化肥的、賣手機的、移動聯通繳費的、批發部小超市、加油站、打印部、小診所連鎖藥店、不正規的網吧、據說外帶特色服務的美容店,這是兩條固有的消費通道。每次逢集的時候,在距離南北大街門麵房三四米處都還擺有臨時的攤位,形成另外兩條購物通道,這些攤位一年的攤位費是二百元,臨時攤位是每次五元。汾河灣鄉的集市是每月農曆逢一、逢七,這些小攤位才是農村鄉鎮琳琅滿目商品的最大集成地。賣衣服的是第一大戶,農村集市上的衣服,相比於淘寶上可算是便宜多了。一身西服一百五十元,你說人家太便宜吧,可是拿在手裏也看不出做工質量差,手感有點生硬毛糙也是可以理解的,就是用洗衣機洗過後有點褶皺,褶皺算什麼,它賴好也是一身西服啊。一條女人穿的打底褲,厚厚的還保暖呢,三十五塊錢,遇到能搞價的二十九元都能拿走。價格差別最大的當屬賣鞋的攤位,攤位上放著一個字跡斑駁的牌子,上寫著:質量保真,假一賠十。從二十五元的皮鞋到二百元的皮鞋,價位分十幾種,按照賣主的話說都是真的,保證真的。家庭用品是集市的第二大戶,鍋鍋碗碗、筷子碟碟、漏勺菜刀、散裝洗潔精、大包裝衛生紙、特惠裝衛生巾、十元四雙的保暖襪、兩元一件的家用小雜件應有盡有。不管是那些散裝的濕瓜子、稱斤的煮餅點心,還是顏色豐富的餅幹、沙琪瑪、蠶豆、江米條、掉色的金金紙糖塊都能滿足人們對於零食的各種需求。民以食為天,小吃是第三大戶,擺小吃的攤主也是逢集時來的最早的人,他們早早地就生起了火,支上了各種鍋,有三尺的大口鍋、有一尺的小鍋,有平底鍋、圓底鍋,熬羊湯的、炸丸子的、打餅子的、攤煎餅的、炒涼粉的、切菜的、流著鼻涕和麵的,他們幹勁十足生意興隆。最紅火的攤子還是老劉炒涼粉攤,他嘴裏一直叼著一根煙,從點著一直到抽完他都不會用手碰一下,這些煙灰有時會飄落到炒涼粉的鏊子上,但是這兩塊錢一碗的炒涼粉吃的人依然很多。人們在意的不是他嘴裏那根煙,而是那焦黃黃香噴噴的撒了一層蒜末的涼粉。老劉涼粉攤旁邊多年來一直跟著個打餅子的老鄧,老鄧一塊錢的餅子多半都賣給了老劉攤子上吃涼粉的客戶,他們的關係是寄生的還是相輔相成的這無所謂,都說是老劉的涼粉好吃,可是老劉說是因為老鄧的餅子留住了他的顧客,他們兩個被旁邊賣臊子麵的程老太太稱作“劉鄧粉餅”。小孩們喜歡吃的棉花糖、老少皆宜的糖葫蘆、人手一根的甘蔗也是這個集市上銷量最大的物品,在這個農村的集市上,上邊的空氣是寒冷的、中間的人流是暖烘烘的、地上的甘蔗皮是一片一片的。